第壹小說 > 腦回路清奇的主角們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幻什么是可有的?什么是不可有的?
  =被回復了,好開心=

  銀子ginsonko回復@純白色提莫種蘑菇:

  你這想的和我導師一樣,他從開始研究超導到現在20多年了,一直想用其它材料混合摻雜、壓制密封等方式開擴展第二類超導體的實用價值,但基本都是失敗的,存儲問題其實好說,真空室實驗也好做,但低的可怕的臨界電流是大問題,你說的并聯電路對這個的用處我沒有理解明白,一個半徑一厘米,高兩厘米左右的素材塊能通過的電流也只有微安級別,是載流子問題,通的電壓再大,電流也不會增加,還可能會不可逆地破壞超導性質,這個怎么想都沒有實際作用。平時的導線因為承載電流大,不可用這個替代,芯片又要求尺寸小,除非你想做一個省那么大的芯片,這個沒法解決幾十年來就是死局了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

  電流小,可以作為電控,也就是說,本身可以使用外接兼或外掛繼電器,使用弱電來控制強電,這不難實現,既然無法作為強電芯片,就作為弱電芯片來用好了。

  弱電芯片有哪些用途呢?

  1:生物電的采集和干涉,因為弱電超導能力很強,幾乎兼或沒有電阻,也就意味著,所測得的實際電壓和電流無限接近原始數值,這在醫用生物電檢測領域有大用處;對于生物電的干涉,就是各種腦電波(腦機接口),器官生物電刺激,肌肉生物電刺激(一般用于加強肌肉生長和肌肉臨時增強)。

  2:高靈敏的微觀層面的數據用途,比如各種精確到小數點后千萬位的電壓和電流,強電有強電的作用,弱電有弱電的作用,強電適合出大力氣,干大事的工程應用,比如機電一體化,光機電一體化,電驅動工程機械(撐桿式起重機,挖掘機,盾構機),弱電則更適合傳感器方面的應用,比如人造衛星平臺上的空間角度測量,而因為超導體幾乎兼或沒有電阻,也就可以應用在沒有電阻延時的瞬發自動控制系統中。

  3:單原子,量子層面,就必須要用到超精細弱電超導體,怎么說呢?我學歷有限,初二的水平,科幻完全靠猜,第一類超導體,屬于強電,更如同光學中的望遠鏡,第二類超導體,屬于弱電,更如同光學中的顯微鏡,望遠鏡有望遠鏡的用途,顯微鏡有顯微鏡的用途,為什么非要去追求用顯微鏡替代望遠鏡的用途呢?開發弱電第二類超導體的用途不好么?如同元素周期表中,氫有氫的用途,汞有汞的用途,氬有氬的用途,不可偏廢。

  銀子ginsonko回復@純白色提莫種蘑菇:

  不談體積談臨界電流就是耍流氓。

  一塊比大拇指還大的都只有微安級別,做成芯片集成電路你芯片能有幾千平方公里那么大嗎?做的越小臨界電流越小這是常識呀,你不管做什么設備,都不是一根手腕粗的導線沒有電阻,就能產生質變的,想用好多根根本不現實,知道現代集成電路里面每平方微米就有多少條電介質嗎?

  純白色提莫種蘑菇的回復:

  我確定,我只有初中二年級的水平,只了解電阻和電流和電壓,并不懂你說的臨界電流,以下內容就是個人猜想。

  1:對于你說的這種材料的電流密度小的問題(也就是每立方厘米,可能只有0.5毫安培的臨界電流),我猜想,這就是用于制作超低電流芯片的良好材料。

  時間上的秒,可以有毫秒,可以有納秒,可以有皮秒。

  那么為何電流上就不能有毫安培,納安培,皮秒安培呢?

  芯片本身運算,并不是需要使用到幾百安培,幾千安培,怎么說呢?芯片本身要追求最高性能,也就是處理任務峰值時的單芯片能力,也追求最高節能,也就是處于任務谷值時單芯片的最少用電量。

  既然芯片需要足夠小,那么就可以研究弱電專項芯片,生物電本質就是弱電,前面就講過,這種芯片不是用于計算機行業,而是用于醫療行業。

  前面也說過,把第二類超導體當做電流行業的顯微鏡不好么?既然沒法達到百安培,千安培,那就研究納安培和皮安培的研究咯,千萬億分之一安培的電流應用,從能耗本身來實現最低能耗。

  工程本身就是追求用更少的材料,直到少到不能少的材料使用結構來完成某些事情,只是有時為了安全考慮,還要留下一些干擾應力方面的厚度需求,才導致不能真就用最少的材料來承受最多的力。

  2:現在是納米時代,計算機芯片就是在不斷追求單一電子元件尺寸無限接近1立方納米;對應的,超導體本身也可以追求納米。

  3:第一類超導體在地球和靠近太陽的行星上可能不適用,然而在海王星和天王星這類表面有很多液態氣體海的天體上,可以大量應用這些低溫超導體,我沒上過大學,我承認不懂大學,但同樣作為一個學者,要知道這個世界很復雜,跨學科是因為世界很復雜,并不是為了跨學科而跨學科;做學問和做研究眼光要放長遠,我們不僅有地球,還有太陽系,在大膽一點,還有銀河系。

  4:讓第一類超導體做第一類超導體能做的事情,讓第二類超導體做第二類超導體能做的事情,不要想著用釩、鈮和鉭,去替代其他超導體的工作,氧氣有氧氣的作用,氫氣有氫氣的作用,不要想著用氫氣去替代氧氣,也不要想著用氧氣去替代氫氣;既然第一類超導體的電流可以很高,但同時也需要有足夠低的環境溫度,那就應用在海王星和冥王星等表面溫度低,地表一定深度一下溫度也低的天體上;既然第二類超導體的電流需要足夠低,也可以承受足夠高的環境溫度,那么就應用在環境高的地方;另外,說一下我的猜想,你說第二類超導體基本都是粉末一樣,是不是因為密度的原因,導致固體之間表面積接觸不多,這才限制了其電流?是不是有這么一種可能?使用一個凹字形的模具,和一個凸字形的模具,不斷壓下去,然后把粉末壓成一個結塊就可以提升其臨界電流?;另外,目前人們更傾向于研究固體超導體,那么是否存在液體超導體呢?或者說可以應用于超導體的電解液,導電液體?

  5:熱能紅外線會影響原子,目前已知的除了水,基本上大多數元素,都是熱脹冷縮,也就是同樣的大氣壓強環境,溫度越高,則密度越小(更傾向于無限接近柔體,具備彈性,阻尼),溫度越低,則密度約大(更傾向于無限接近剛體,具備硬度,韌性),既然高溫是有熱能紅外線參與了,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通過控制熱能紅外線,就能調整其臨界電流?

  6:目前的元素周期表,都是從地球上采樣的,以后會有月球的,火星的,其他天體表面采集到的元素周期表,說不定以后會在其他天體上找到地球上所沒有的元素也說不定,宇宙這么大,無奇不有,說不定以后可以在某個如同水星一樣最靠近恒星的行星上找到可以在3000攝氏度溫度下呈現超導現象的材料。

  7:我是一個科幻作家(純屬用有限的知識和無限的猜想瞎胡鬧),各位有時間有興趣,可以去看看我寫的內容,當然,也有些內容存在爭議,大可不必在意,因為我總想寫些別人沒有寫的內容。

  =如果火星是下一個小行星帶=

  有沒有一種可能?火星在歷史上,受到巨大的小行星撞擊,然后該小行星密度,剛度,速度,都足夠擊穿火星的星核,也就導致火星的星核受損,如果火星的星核能夠自愈,則火星最多損失部分大氣和固體質量的物質,如果火星的星核不能夠自愈,則慢慢的,受到各天體潮汐力,以及太陽系引力作用,火星可能會慢慢變成小行星帶。

  -以下內容純屬作者猜想,以及陰謀論,沒有實際證據,請勿傳播為謠言-

  如果猜想一下,是不是有一種可能?有某種準備摧毀地球的天體狙擊手,第一發狙擊子彈毀滅了恐龍,第二發狙擊子彈創造了小行星帶,然后第三發狙擊子彈重創了火星?

  也就是說,后羿這貨不是毀滅了幾個太陽么?按照黑暗森林法則,誰先暴漏,就可能被任何文明狩獵者攻擊,那么地球就可能正在被某個天體狙擊手瞄準并裝彈并射擊?

  =納米醫學體液管道內環境傳感器猜想=

  1:生物電傳感器,可以使用立方納米的第二類超導體來實現皮安培,皮伏特的電流感應。

  2:生物磁傳感器,可以使用對磁場最敏感的細胞兼或細菌來作為傳感器(比如鴿子,蜜蜂和其他對磁場敏感的動物腦內的磁感應神經細胞),這套系統可以盡可能小,不排除螞蟻也有磁場感應能力。

  3:生物聲傳感器,人體除了骨骼,其他都是無限近似柔體,那么研究聲波在柔體中的反射,衍射,就能使用逆向工程的方式,來獲得各種數據,比如其中有多少立方納米的固體顆粒(金銀銅鐵鋁,鈣鋅鉀鈉碘,碳)。

  4:生物成分傳感器,分為有損式(也就是收容進去之后,通過管道或管道內膠囊鏈條的方式,在體外進行破壞性測試,測定特定流體是什么成分,各成分配比),以及無損式(閃光曝光測試法,磁閃測試法,微弱靜電測試法,嗅覺細胞兼或無機單元測試法→體液通道中不排除也有氣體,以及各種液體的微弱蒸發成氣體,也會帶有味道),當然了,為了讓病人的體液能夠盡可能蒸發,一般都是在病人身體情況允許的情況下,讓病人進行適當的有氧運動,暫時提高體溫和排汗量檢測,可以對比病人出汗之前體液成分,和病人出汗之后體液成分和排出體外汗液的成分,從而能夠發現很多問題,比如是皮膚接觸的成分居多,還是飲食接觸的成分居多。

  =刷字數=

  A(有或無)B(有或無)C;A到B可C時D;A到B禁C時D;A到B克C時D;A到B不C時D;A比B更C;A沒B更C;A和B合作能C;A和B競爭能C;A和B互異能C;A和B互同能C;盡A最大的努力能讓B怎樣,盡B最大的努力能讓A怎樣;A可B時A非B,A禁B時A非B,A克B時A非B,A有B時A非B,A無B時A非B。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