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糜漢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漢魏對決 樊偃會戰
  急速南下的許褚,不久后就將曹丕的圣旨帶到了張遼的大營中。

  而曹丕之所以要下令張遼主動出擊,最大的目的乃是雪恥。

  所以在許褚手持圣旨南下偃城的時候,曹丕還特地派出許多使者將他的詔令傳達到南陽郡全境。

  既然是為雪恥,那么這場戰爭就一定要打的引人注目,唯有如此,才能保住他大魏天子的臉面。

  曹丕就是要讓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天子一怒,什么是吊民伐罪,王者之師。

  于是就在許褚到達偃城的那一日,除偃城、樊城之外的幾乎所有南陽郡縣城,都得知了這個消息。

  一瞬間,南陽郡數十縣城開始沸騰起來。

  南陽郡中的數十萬生民,亦將目光都集中在如今大軍云集的樊偃一帶。

  南陽郡中的凡是忠心于大魏的官員士人,無不對這場即將打響的決戰懷抱著莫大的信心。

  誠然在這兩年來,劉備的勢力擴張很是迅速。

  甚至在關羽與糜旸的發揮下,以劉備為首的勢力取得了數場震驚天下的大勝。

  但細觀那幾場大勝,從漢中之戰的反客為主到最近的卻月大勝,漢軍多是以采用地利或者計謀為主。

  大勝是大勝,但幾乎沒有一場正面在野戰中擊敗魏軍的戰例。

  哪怕是漢中之戰時,亦是如此。

  當年武帝的漢中之退,并非是在決戰中被劉備擊敗,而是有著很多因素。

  所以哪怕是漢軍近幾年來取得再多大勝,世人在擊節贊嘆或者畏懼的同時,心理難免會形成一種固有印象。

  漢軍善用計爾,若能小心用兵,則漢軍難以取勝。

  這種固有印象是很自然形成的。

  而形成這種固有印象除去以上原因之外,還因為當世北強南弱的格局,還因為數千來在華夏子民心中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南方皆蠻夷的偏見。

  蠻夷之兵,若論正面對抗,何能擊敗他北方華夏正朔天兵?

  而這種固有印象,本質上很大程度影響了天下人心的向背。

  為何后世許多王朝將曹魏定為正朔,將季漢定為割據勢力?

  為何當世許多優異的人才寧愿從曹魏的中低層做起,也不愿來季漢高就,例如徐庶、孟建等人?

  為何季漢內部總是有著投降派,而曹魏內部哪怕內斗不斷,但在對外時有時卻會難得的一致?

  這種種對季漢極為不利的現狀,最開始的誘因正是那種固有印象。

  在這種固有印象的影響下,大部分忠于魏室知道曹丕已經下達出兵的人,心中都自然的浮現出雀躍之情。

  許多人都在期待大魏天兵,在野戰中堂堂正正擊敗漢軍,正如武帝在世時取得的那一場場酣暢淋漓的大勝一般。

  在這種固有印象的影響下,當偃城外的張遼收到曹丕的圣旨后,盡管他心中有著顧慮,但卻并沒有太大的危機感。

  曹丕縱使相比于曹操,武略并不出眾,但蛇無頭不行這個道理他還是懂得。

  所以為了保證這場大戰大魏能夠獲勝,曹丕在這道已經漸漸引起天下注意的圣旨中,正式梳理了一下魏軍的領導體系。

  七萬多魏軍的主將是衛將軍張遼,副將是鎮南將軍曹休。

  本來按照曹魏慣例,曹休縱使職位比張遼低,但是這七萬多魏軍主將應該是曹休才是。

  只是之前發生的種種事,讓本就對曹氏宗親不怎么親近的曹丕對宗親的信任越來越低,于是乎他就做出了這個安排。

  在梳理完七萬多魏軍的領導體系后,曹丕在圣旨中責令張遼領軍對漢軍發動總攻。

  收到曹丕圣旨的張遼,再也不遲疑。

  他馬上下令在偃城外的五萬魏軍,從偃城外拔營朝著樊城逼近。

  目前在樊偃一帶集結的魏軍,都是訓練有素的大軍。

  所以在張遼的命令傳遍全軍后,一直整裝待發的五萬魏軍不久后就從大營中開拔來到了樊城之外。

  當張遼親自率領五萬魏軍到達樊城與曹休所部匯合之下,曹休亦知道了曹丕圣旨中的內容。

  在知道自己竟然成為張遼這個異姓二臣的下屬后,曹休的臉上很自然地便浮現了不悅的神色。

  這應該是魏公國建立以來,大魏宗親第一次受到異姓將領統領的先例。

  這樣的第一次令性格剛烈的曹休感到不悅,或者說有點恥辱。

  只是心中對曹丕的這個安排再有所不滿,曹休也不可能明面上去違抗圣旨。

  再加上他也知道大戰在即,若現在魏軍發生奪權的事件,那帶來的結果無疑是災難性的。

  所以很快曹休就將他心中的不滿,給暫時壓了下來。

  張遼及許褚諸將當然也看出了曹休臉上的不悅。

  不過只要曹休不發作出來,忌憚于曹休的身份,他們也不可能對曹休做出什么處置。

  況且目前戰事要緊。

  張遼是征戰經驗豐富的老將,早在他知道曹丕有出兵的意愿后,他便一直在思考著來日如何排兵布陣。

  而隨著漢軍撤圍樊城駐扎在漢水北岸之后,他之前謀劃的種種作戰方略都被無形中推翻。

  什么前后夾擊,什么誘敵深入,在關羽的先一步洞察之下,都已經化為泡影。

  現在張遼能做的一個作戰方式,便是以優勢兵力壓上去,與漢軍痛痛快快的戰一場。

  看過去有些呆板,但這樣的作戰方式,其實才是古代兵爭的主旋律。

  在心中做好打算后,張遼當即下令全軍今日好生休息一日,明日一早辰時全軍整軍出發。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的,很快時間就來到了第二日的辰時。

  時值寒冬,哪怕是已經到了辰時時分,但是樊城外的整片天空還是顯得陰沉沉的。

  至于陽光,已經快半個月沒出現在樊城外的大地上了。

  只是盡管天色顯得很是壓抑,但是在張遼的軍令之下,七萬魏軍還是準時地在各自將官的率領下來到樊城外開始集合。

  早在五更時分左右,這七萬魏軍就已經飽餐一頓。

  甚至為了激勵士氣,張遼還特地下令在今日一早的大軍伙食中,加入了些許肉沫。

  這讓這七萬魏軍很是想不到,在吃到肉沫后,他們的士氣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士氣高漲的七萬魏軍很快就集結完畢,早就等候在城外的張遼、曹休等將官看到這一幕后,臉上都浮現了些許喜色。

  現在站在他們面前的這七萬魏軍,大多都是由大魏的中軍與外軍組成。

  論戰斗力與訓練程度,他們都是這天下間一等一的強軍。

  而這七萬強軍,正是他們今日打這場仗的最大底氣。

  張遼用驕傲的目光巡視一番眼前的七萬魏軍之后,他揮手下達了全軍出征的命令。

  當張遼的命令通過令旗傳遍全軍時,這七萬魏軍在各自將官的指揮下,開始邁著堅定的步伐朝著漢水緩慢前進。

  對這訓練有素的這七萬魏軍來說,隨令旗而動幾乎已經成為了他們的肌肉記憶。

  當七萬魏軍開始列陣朝著漢水北岸逼近時,樊城外的大地上憑空響起了一陣聲勢浩大的踏地震動聲。

  而相對應的樊城的風塵,亦開始飄揚在數里的天空中。

  七萬大軍,想當年漢中之戰時,劉備耗盡益州國力而組織起來的主力部隊亦不過這個數量。

  樊城距離重新設立的漢軍大營有著十數里的距離。

  而當七萬魏軍開始集結之時,這個緊急軍情就已經被漢軍的探子報到關羽此處。

  在得知龜縮數月的魏軍終于開始朝他們發起進攻時,關羽高興的以拳擊掌。

  他數月來的謀劃,等的就是這一刻。

  甚至他等這一刻,用了十數年的時間。

  現在既然七萬魏軍已然開動,那他這手中的這六萬漢軍,就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于是乎關羽的命令很快發出。

  因為之前感覺到魏軍發起進攻很可能就是這幾日,所以這幾日六萬漢軍一直處在戰備之中。

  而相比于張遼,無疑關羽所率領的漢軍的準備更為充分。

  甚至關于前中后三軍的列陣問題,這段時間以來在關羽的指揮下,漢軍已然提前練習過無數次。

  所以當關羽下令全軍集結之后,幾乎就在十數里外七萬魏軍集結完畢的那一刻,這六萬漢軍亦在大營外集結完畢。

  在六萬漢軍集結完畢后,關羽駕駛著胯下的戰馬不斷地著在六萬漢軍的軍陣前徘徊。

  眼前在他身前的這六萬漢軍,除去糜旸所帶來的一萬益北軍外,剩下的五萬大軍大多都是他的舊部。

  甚至連劉備留下的那一萬羽林軍都是。

  因為劉備的羽林軍的前身正是白毦兵,而白毦兵正是由關羽、趙云等人一手操練出來的。

  世人皆知關羽武力絕倫,但很少人知道關羽練兵的能力也是一絕。

  正因為有著不俗的練兵能力,所以關羽能在數年之內在殘破的荊州中訓練出一支虎狼之師。

  并憑借著手中的這支虎狼之師北逐曹,東拒孫。

  與對自身的自信一般,關羽亦對著他身前的六萬漢軍懷抱著莫大的信心。

  當一陣寒風吹拂過這六萬大軍的頭頂之時,六萬頂頭盔上的簪纓齊齊隨風擺動,煞是壯觀。

  而在六萬漢軍大軍中的上千赤紅戰旗,在寒風的吹拂下正在獵獵作響,更為此刻的場景增添了一番雄壯的氣氛。

  六萬大軍中上至張飛、糜旸,下至正卒輔兵,他們都用著崇敬的眼神看著大軍陣前的這個男人。

  雖然關羽此刻已經步入老年,但是他的身軀依然雄偉,他的氣概依然懾人。

  迎著六萬漢軍崇敬的目光,關羽用手拍著自己的胸膛大聲言道:

  “大漢必勝!”

  關羽的聲音很是雄壯,但還是沒辦法傳遞到后方的漢軍士卒耳中。

  只是當前方的漢軍聽到關羽的宣言后,紛紛將關羽的宣言向后快速傳遞著,不久后六萬漢軍都聽到了關羽的宣言。

  在聽到關羽的宣言后,雖然關羽的宣言很是簡短,但是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卻直接調動起六萬漢軍心中最大的戰意。

  六萬漢軍看向關羽的目光逐漸火熱。

  這便是關羽如今在大漢軍中的威望,別人說那四個字是鼓勵士氣,但他說那四個字,卻是一種篤定的宣言。

  當關羽自身強大的自信逐漸傳染全軍后,六萬漢軍亦皆如關羽一般以手捶胸,口中大聲呼喊道:“大漢必勝!”

  六萬漢軍的齊聲吶喊,以震天動地的形式覆蓋住這片天地。

  耳邊聽著那極為悅耳的六萬漢軍兒郎的吶喊聲,關羽不禁大笑出聲。

  誰言南軍不如北?

  大笑之后,關羽正式下達了出征的命令。

  當關羽的命令傳遍全軍后,這六萬精銳的漢軍兒郎開始有序的跟隨在關羽的身后,朝著前方正在向他們逼近的七萬敵軍主動而去。

  赤紅風塵起東南,云長舞纓指敵方。

  今日漢水召舊部,旌旗六萬斬北玀。

  縱使一會的戰果尚不可知,但這六萬漢軍兒郎跟隨關羽踏上這番征途,卻永遠不會后悔。

  當漢魏兩軍都主動開拔朝著敵軍而去時,兩軍中派出的斥候亦在兩軍之間不斷來回奔跑著。

  他們是在向各自的主將,匯報著敵軍的動向及距離。

  十二里。

  八里。

  ...

  在兩軍相向而行的情況下,十數里的距離很快就被這十三萬大軍跨過。

  當兩軍的前軍不足一里之時,兩軍的前軍都已經能清晰的看到敵軍的身影。

  從漢軍前軍的角度遠遠看去,只見遠處的七萬魏軍猶如天上不斷翻卷的黑云一般,閃耀著升騰的殺意朝著他們不斷逼來。

  在看到這一幕后,漢軍前軍主將張飛下達了全軍止步的命令。

  在兩萬漢軍前軍止步之后,他們紛紛嚴陣以待起來。

  這時兩軍前軍的相距距離,已經不足一里。

  而恰好在這時,連日來都陰沉的天空,卻突然出現了一絲光亮。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絲光亮越來越來大,最后已然成為一道道照亮世間的陽光。

  這道道陽光從漢軍的背后而起,快速的將他們覆蓋在其中。

  當陽光照耀到嚴陣以待的漢軍鎧甲上時,天地間瞬間一片金光閃爍。

  帶著黑暗而來的魏軍,與這時背靠光明的漢軍,在此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