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第一百四十二章敲醒
  “久持之戰?”魯芝疑惑問道。

  “正是。”

  劉禪站起身子,走到輿圖前,指著南陽上部的豫州地圖,說道:“荊北四郡凡口二十余萬,加上庸、安康二郡,口亦不是三十余萬至眾。今若與關中同出兵北伐曹魏,無它當攻洛陽、豫州等地。”

  “然豫、兗二州乃是曹賊起兵之地,所任命之人,其地方郡縣士族、百姓多受曹賊恩福,今北伐反而難下,故此人和不在我也。”

  “我軍從益州千里遠征豫州,道路崎區,路上行軍需二、三月之久,士卒疲倦不言,糧草亦不便運輸。而逆魏據城固守,兵糧無憂,故此地利不在我也。”

  “且司馬懿并非無謀之將,我軍何敢保證一戰定中原。因此朕以為魯荊州所言雖好,但我軍限于糧草或路途遙遠,難以急下中原也。”

  說話間,劉禪腳步停下,手指南移向荊州,說道。

  “然若攻荊南,其百姓當有上百萬之眾,忠漢余烈仍存。且荊楚在吳人治下,百姓疾苦,民不敢生子,常年叛亂。如此暴政之下,我大漢至此,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我軍乎?”

  “故人和在朕也!”

  荊州是非同一般的富裕,在東漢時荊州戶籍人口高達六百二十六萬之眾。排除長沙、武陵的水份數據,荊州實際戶籍人口沒有四百萬也有三百萬之眾。

  當初老劉攜民渡江時,跟隨百姓有十余萬之眾,可見其人口之富庶。且劉表虎踞荊州其麾下將士亦有七、八萬之眾,若是爆兵至十萬亦不是不能。

  不同與荊北常年飽受動亂,荊南頗是安寧,沒有極大規模的戰事發生。劉備取荊南,不過數月。呂蒙背刺,也不過數月平定。因此荊南可以說是天下少數沒有發生動亂的地方。

  故不敢說荊南有兩百萬之眾,但是在百萬以上人口應該是有的。東吳國內兩百四十幾萬的納稅人口,除去交州的二十幾萬,剩下過半在荊州。東吳巔峰甲士二十萬之數,沒有荊州東吳根本供養不出如此大規模的軍隊。

  “時我大漢與東吳共有長江,若能破夷陵則荊南垂手可得,或破江陵則大江以北盡我手,過江即可據荊南也。”

  “此地利在朕也!”

  “且我軍攻東吳,魏人因曹叡身死,而國有動蕩,其難出大軍救之。即便出兵救之,亦不過是小眾之兵也。我大漢遣一上將據之即可。”

  “故天時在朕也!”

  說著,劉禪止住了腳步,環視眾人,說道:“伐吳取楚,有天時、地利、人和之數,安能不克乎?”

  “至于久持之戰,當在于鏖戰破敵,一舉鯨吞中原!”

  “及我軍全據荊州之地,益州兵糧可向東順江而下,通漢水北馳南陽,屆時秦涼、巴蜀、荊楚當成三角之勢,益州東輸,三地互為聯通。南陽出大軍與逆魏爭鋒,兵精而糧足,已無后顧之憂,當可與逆魏爭奪中原也。”

  劉禪自入襄陽之后便深入思考今后大漢的發展戰略,相比于早期選擇單一,如今的選擇更為繁多。作為蜀漢君主十六年的劉禪需要從更高維度上,從全局上進行思考。

  因此需要放棄局部最優解,而是采用全局最優解的解法。如今大漢不能局限于一郡一城的得失,而是要專心過于平定天下的安排。

  或有人言秦滅六國,功在始皇帝。當實際來看,秦始皇這一切建立于先人君主給他打下基礎。

  秦獻公,滅西戎狄族,置地狄道,徙治櫟陽。

  秦孝公,商鞅變法,辟地隴西,收復河西。

  秦惠王,北掃義渠,西平巴蜀,東出函谷,南下商于。

  秦昭襄王,勝三晉,取魏河東、南陽,掠上黨、洛邑,破楚黔中、郢都。

  也就是說,劉禪欲以一隅之地覆滅中原王朝,基本是要完成秦國歷代君主的任務,即開疆拓土,富國強兵,一戰定天下。

  因此,劉禪反而放棄了北攻曹魏誘人的目標,反而精心下來思考對大漢而言目前最重要的,能夠幫助大漢完成鯨吞任務的東西。毫無疑問當是人口、耕地二物。

  大漢受限于人口,不敢爆兵太多,也擔心地方上難以供給糧草。在攻克關中后,采納杜恕的建議,走了精兵路線。但精兵路線對于局部戰爭而言,完全是足夠的。但是若要放到中原戰場上來看,反而是不夠的。

  比如秦始皇滅楚,二十萬不克,還是老將王翦請兵五十萬,兵分多路進攻,才一舉滅楚。

  即便是魏滅蜀,也是征四方之兵十八萬之眾,兵分三路,加上鄧艾奇策才能滅蜀。現在讓蜀漢十萬兵放到廣闊的中原大地上,還真是不夠看。

  曹操滅袁紹,即便有官渡之勝,加上袁紹病故,亦是受限于兵力問題,花了七年的時間,才平定河北。

  因此大漢不能太過著急,如果能攻下荊州百萬人口的土地,輔以精煉內功。及時機成熟,蜀漢能夠拉出二十萬大軍,同時能有一年以上的軍糧供給,屆時無論滅吳,還是鯨吞曹魏國土,都是不難的事。

  “咳咳咳~”

  諸葛亮的連續的咳嗽聲,打破了屋內的寧靜,說道:“陛下之言,當是興復大漢之策。常年大戰,我軍看似連戰連勝,逆魏不能敵之。但實際論之,則是不然。”

  “我大漢初伐逆魏時,其民戶不過四百四十余萬之眾,失隴右二十萬之民、涼州十余萬之數,關中及東三郡三十萬之民,今取南陽又得民二十余萬。由此觀之,魏今之民戶當還有三百五、六十萬之數,若將吏戶、軍戶百數十萬之民算入,且不論賓客、部曲,逆魏戶冊可用之人當不下六、七百萬人口也。”

  “今敢問諸位,我大漢可用人口當數多少?”諸葛亮順了口氣,問道。

  “加南陽二十余萬,我大漢百姓不過三百五十余萬之數。逆魏之百姓當多,不在少,我大漢今只有其一半之數,何敢談滅魏。”諸葛亮敲著桉幾,不悅地審問諸將。

  部分上將不敢抬頭,如今隨著大漢的連戰連捷,加上曹叡病死。讓部分將領都有些飄了,以為大漢能夠一舉北上攻取洛陽,從而滅魏,平定天下。

  劉禪和諸葛亮的話語,把他們敲響警鐘,讓他們能夠具體地看待這些問題。

  如今不僅是從人口這筆賬,還是從陛下所說的天時地利人和之語,基本都在說明了如今的時間卻是不太合適攻打曹魏,應該補強自己的弱點。

  至于弱魏補漢之語,他們倒也不敢提出。中原遼闊且平坦,少有險要,一旦進入中原,即便攻占了那些土地,得到百姓。但也會陷入與曹魏主場的搏斗當中,而南方的孫權在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報仇。

  屆時以大漢如今的兵力,如何能夠做到南北應戰,到時候反而是大漢難堪。先易后強,增添國力,反而是英明之舉。

  “陛下英明!”

  魯芝及眾人先是朝著劉禪跪地拜伏喊道,又向諸葛亮拱手說道。

  “上丞相灼見~”

  劉禪揮了揮袖子,坐回原位,說道:“子均繼續。”

  “諾!”

  王平手持細桿,指著輿圖,說道:“今若南取荊楚,亦是不易。我軍雖繳獲逆魏荊州水師,但我軍水師仍不及吳人雄壯。故臣以為當于江州、襄陽、上庸等地建造船只。招募精通水性士卒入軍,以為操練。”

  頓了頓,王平將細桿上移至潼關、弘農一帶,說道:“建造船只,頗是繁瑣,需一、兩年之久。于此期間,臣以為當可領荊州之兵匯合關中之卒,東取潼關、弘農,以為鞏固關中之用。或可趁機掠洛陽之民入漢,”

  劉禪靠著憑幾,澹澹問道:“何時用兵?”

  王平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逆魏遷都之時,趁其中樞混亂,難以調兵之際,臣舉兵攻洛陽,分遣士卒北上掠弘農,關中出兵,即可破潼關也。”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子均之言倒是不錯,可以一用。不知上丞相以為如何?”

  諸葛亮咳嗽幾聲,說道:“臣以為可行,陛下定奪即可。”

  “可,卿既有此言,便以卿為主將,左將軍協同卿作戰。”劉禪吩咐道。

  “諾!”王平、魏延二人應下。

  劉禪扶著憑幾,目光落到鄧艾身上,說道:“卿領漢南重任,大漢既要南征,朕特許卿水師五千名額,卿可就地募兵,以建水師。”

  “諾!”

  諸葛亮想了想,拱手說道:“陛下,今我大漢已有荊州,不知荊南數郡如何對之,由荊州刺史領,亦或是由荊州都督領。若需設新州,陛下不如委士載以都督職,以為專心對敵。”

  劉禪沉吟許久,說道:“荊州太大,新設一州,東吳之荊州命其名曰‘湘州’。”

  頓了頓,劉禪又思考半晌,說道:“以鄧艾為湘州都督,暫于子均帳下聽命。至于刺史,由諸葛喬擔任,令其探查荊州內情,聯系蠻夷或忠于漢室之人,以為內應。”

  諸葛喬在劉禪身邊許久,而長期作為東吳情報負責人,放他出去擔任刺史,剛好合適。

  當然也有考慮在諸葛亮方面的因素,諸葛亮身體不好,不知還能支撐多久,為了防止國內人胡亂想,委任諸葛喬大用也是不錯。

  畢竟大漢若真能攻略下荊州,以荊州百萬數十萬的百姓,諸葛喬身上的湘州刺史含金量可是不輕。

  “陛下,諸葛喬年輕恐難擔此重任,陛下不如選其余良才,以任湘州刺史。”諸葛亮拒絕說道。

  諸葛喬三十五歲,擔任一州刺史,如后世高官職位,確實有些年輕。但劉禪也不在意,如今湘州沒克,諸葛喬也是虛名。等到平定了,諸葛喬通過事先的了解及歷練,不管是經驗及年齡也差不多夠了。

  劉禪笑了笑,說道:“湘州不知何時克下,讓諸葛喬于此歷練一二。及克湘州,若諸葛喬不能安撫湘州,將其調任亦可。”

  諸葛亮還欲拒絕,劉禪一語壓死,說道:“不急,暫且看看。朕非看卿之面,乃是以為諸葛喬當有治政之才,故以重用。其若才能不足,上丞相可上疏彈劾,今之事就此而定。”

  “諾!”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