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第一百三十五章水文
  (此水非彼水)

  樓船上的狹間,孫權依著憑幾,正襟危坐。此次棄盟蜀漢,背刺失敗,又損兵折將,陸遜自感慚愧,坐在下榻頗是恭順。

  一入屋,陸遜叩首跪地,誠懇說道:“陛下,臣有背陛下器重,襄樊未克,還使我軍折損將士,望陛下責罰。”

  孫權手放在憑幾上,微微挑眉,說道:“伯言,局勢變化無常,曹叡身死之事,實乃天意……。”

  各國登基皆自言奉天之意,如今若言及曹叡身死實乃天意,那豈不是天意在漢,而不在魏吳二國了。

  話未說完,孫權便意識到天意這一詞不太合適,調整了詞語,說道:“實乃鬼神所料,我等難測之事,若曹叡未亡,南陽得失,未曾可知也。故卿還需寬慰身心,荊州之事還需托付陸卿。”

  叩首的陸遜聞言,心中嘆了口氣,自從陛下登基遷都建業之后,與自己的隔閡愈加深厚。特別是此次背盟失敗,君臣之間已經有條難以修補的間隙。

  實際上,孫權與陸遜不是沒有關系融洽期間,但是隨著陸遜權勢的上升,江東士族的歸附,陸氏重新成為江東大族,并對孫權的統治構成了威脅。

  如其族人陸績為郁林太守,陸遜之弟陸瑁曾任選曹尚書,陸凱為建武校尉,陸凱之弟陸胤現為尚書選曹郎。而且陸遜之妹嫁給顧邵為妻,生顧譚、顧承二子。

  顧邵乃是丞相顧雍之子,顧雍其妻亦是陸氏族人。其雖早亡,但顧譚乃太子四友之一,接替陸瑁為選曹尚書;顧承隨諸葛恪平定山越,任昭義中郎將。

  選曹尚書一職,主銓選官吏事,其位如何參考后世掌握銓選官吏的吏部尚書,稱為‘天官’,便能知其位輕重如何。

  加之陸遜如今的官職乃是荊州牧,右都護兼武昌留守等要職,簡而言之荊州事務多操于陸遜之手。

  以上種種,可見陸氏聲望之隆,權勢之重也!

  孫權讓太子孫登留守武昌,未曾沒有隱晦監督陸遜之意。當然朱然督江陵、呂岱督蒲圻、步騭督西陵(夷陵),都有孫權內藏的深意。步騭為外戚,呂岱為淮泗元老,朱然為孫權器重虎將。

  不過的話,孫權雖有此忌憚之念,暫時還不會向陸遜下手,畢竟太子仍在,頗有才干,可壓陸遜。蜀漢窺視荊州,還需要依仗陸遜的兵略及其麾下將士方能抵御。年老的孫權雖不如年輕聰慧,但他卻不會傻到做出自毀長城之舉。

  至于歷史上,孫權為何會逼死陸遜,只能說那時候太子病死,陸遜參與爭儲之事。且孫權為身后之計,怕嗣主駕馭不了陸遜,所以陸遜越是擁戴孫和,孫權就越疑惑不安。

  陸遜挺直腰背,沉聲說道:“臣乃國之大將,保土荊州實乃臣之本分也。然蜀人雖有大江上游之利,但我大吳亦有西陵之固,足以擋之。且蜀人雖據襄樊,可南下攻我江陵,但我有江陵之險,其險雖不如襄陽,但有朱然,故我軍憑此二城,足以退蜀軍也。”

  歷史上,東吳在西側有建平、西陵兩道防御措施,今建平(秭歸今永安)仍在大漢手上,故只有夷陵一道防御措施。而江陵的話,位于南陽盆地南下荊南,荊南北取南陽的要沖之上。因此東吳只要守住這兩座城池就能保住荊州。

  在西陵方面,陸遜打過夷陵之戰,陸抗打過西陵之戰,兩次戰勝利了,保住了荊州。在江陵方面,曹丕伐吳,朱然堅守江陵城半年,亦是保住了荊州。

  那么西晉滅吳,也基本是從這兩條路出發,王浚出益州,攻西陵,順江直下而滅吳。杜預攻略江陵,占據荊州,配合諸軍自取建業。

  從之前的戰事來看,吳軍的戰果,給了陸遜保住荊州的底氣。

  孫權微微頷首,說道:“卿之兵略,朕知也。回國之后,若蜀人攻吳,卿保荊州,朕為后援,若有戰事,遣信東出。朕遣大將西援,助卿破蜀。”

  “臣必不負陛下重望也!”陸遜沉聲說道。

  ……

  就在孫權、陸遜君臣竊竊私語,討論未來之事的時候,距離他們的前方,魏延正統領將士做著部署。

  魏延手持腰刀,身披輕甲,指著漢水河道輿圖說道:“今諸葛恪知曉我軍布置木塞、浮橋,以斷其歸路,其必有謀劃。我軍當有后手,方能破吳水師。”

  說著,魏延朝向身側的兒子魏良,問道:“尋到多少艘小舟?”

  魏良露出尷尬之色,說道:“啟稟父親,漢水常經戰亂,百姓無所依,良只搜刮到十二艘漁船。”

  魏延瞪了眼魏良,對于自己這個兒子,他可是恨鐵不成鋼,早年太過寵溺,生怕虧欠了他。如今成長從軍,其缺點都暴露出來,作戰不行,后勤也不行。若是放在上丞相和王平二人手下任職的話,沒幾下就砍了,以正軍紀。

  不過十二艘漁船也勉強夠用,魏延理了理頭緒,說道:“漢水河道狹長,襄陽一帶,水道近寬兩千余步(3000米)左右,可比大江。不過襄陽至江夏一帶,河道狹長,豐水時可有二百余步左右,枯水時僅有百余步之長。”

  從氣候上來說,漢江屬亞熱帶季風區,全年來看水量豐沛。但由于漢水起源于隴西一帶,受上游影響頗大,又因為地處南陽盆地,因此年內徑流量分配不均勻。4-10月徑流量占全年的75%左右,剩余的幾個月就進入了枯水期。

  加之漢水本身存在泄洪問題,漢水一帶每逢夏季經常會發生洪水。關羽能夠北上逆擊曹仁,水淹于禁,正是深入了解了漢水的深層次變化,尋找到了規律。

  “今至隆冬,河水不豐,其艦隊狹長,我軍當個內藏火物,趁東吳大船至時,從蘆葦蕩之中殺出,燒毀大船,阻擋后方艦船南歸,奪其艦船,為我大漢之用。”

  說完,魏延拔出長劍,在地上畫了幾筆,說道:“先讓吳人大軍突破木塞,驕其心智。后至藍陽聚一帶,此地水草豐茂,蘆葦遍布,將船只藏于此地,屆時待大支艦隊過來,伏擊后部,或能奪其船也。”

  魏延本想利用木塞、浮橋阻擋吳軍南下,但隨著諸葛恪的到達。魏延還能猜測出吳軍有應對之策,不如把他們沖破木塞,在適合埋伏的蘆葦蕩伏擊一場。乘著漢水正z值枯水期,放過前軍大部,附近后軍的艦船。

  屆時大火點燃,已經渡過的艦隊想要掉頭救援,因河道狹長,水位枯竭的問題,將會非常困難。大漢也因此有可趁之際,小勝一場,掠其物資,奪取船只。

  畢竟魏延所部缺乏大量艦船,想要大破吳軍無異于癡人說夢。

  “諾!”

  (還有一章,可能會晚些)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