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第四十五章雪恥
  建興十四年,十二月。諸葛亮請議東征河東,漢天子劉禪準許。即調太尉黃權轉任驃騎大將軍,征西大將軍吳懿升任為車騎將軍,關中都督轉為執金吾,令其回成都養病。前將軍王平遷關中都督,假節,督關中軍事。

  建興十五年,正月。鎮守隴涼的左軍抵達關中,由驃騎將軍黃權掌軍;巴蜀前、中軍精銳抵達關中,調入諸葛亮麾下。

  二月,大漢應和東吳北伐,遂舉兵東征,驃騎大將軍黃權督左軍,諸葛亮領前中后三軍,劉禪統右軍及胡騎,兵分三路進軍。

  潼關西側,三河口。

  漢軍將士在河畔安營扎寨,中軍內升起紅、白二大纛,標識身份。將士們或深挖溝壑,或入山砍柴,或汲水而用。

  此時的劉禪正離開營寨,領著將校親衛,取小道上麟趾西塬,視察魏軍的潼關防線。

  這次劉禪能率領一軍出征潼關,完全是為了應和攻取河東黃權、諸葛亮二軍。不過為了輔佐初次指揮大規模軍隊的劉禪,時任關中都督的王平隨軍出征,以為左右咨詢事務。

  劉禪等人渡過潼水,在斥候的指引下,抵達西塬下,準備上山,隔著禁溝,探查潼關敵情。

  上塬路上,親衛在前開路,劉禪在后緩行。道路間的草木初有綠意,空氣微涼。

  劉禪擦了擦頭上的細汗,問道:“上丞相與驃騎將軍二軍情況如何,可有軍情來報?”

  王平踩著石頭上山,說道:“啟稟陛下,驃騎將軍大軍駐扎在蒲坂,上丞相大軍已抵達龍門、汾陰二渡口,左將軍(魏延)率兵北上,暗行于山內,準備從采桑渡河。”

  諸葛亮征討河東,面對司馬懿的玩了一個套中套,讓黃權駐扎在蒲坂,作出渡河的打算,自己暗地內佯裝要從龍門、汾陰二地渡河,實際卻讓魏延在西河太守王嗣的幫助下,從采桑渡河,襲擊守備不緊密的北屈。

  劉禪撐著樹干,借力爬坡,說道:“如此便好,我軍作為策應上丞相大軍,應當牽制逆魏中軍,減輕河東大軍壓力。”

  “到哪了?”

  話音未落,領頭的趙統停了下來,說道:“陛下到了。”

  王平撥開眼前的樹枝,透過遼闊的視野,遙指潼關,說道:“陛下,潼關守將乃夏侯霸,夏侯淵次子。其頗有勇武,亦善兵略。其守潼關以來,于麟趾東塬上修繕營壘,欲控禁溝。其又欲在西塬修繕之時,臣遣劉林出戰,與其多有交手,互有勝敗,方遏制其勢。”

  歷史上,潼關之所以能被稱為‘天下第一雄關’,不僅與他的地勢有關,還與他搭配的附屬防御設施有極大的關系。

  自曹魏敗退入關東以來,在司馬懿的指揮下,修繕潼關、黃河防線。因此在防守大師的司馬懿勘探下,命令夏侯霸在潼關西側的禁溝左右塬上修建營壘,形成連城之勢以控制禁溝。

  面對魏軍的舉動,王平在諸葛亮的授意下,遣劉林領軍與夏侯霸爭奪潼關麟趾西塬的山勢。數次爭奪之下,由于漢軍勢大,夏侯霸隔著禁溝不便爭奪,不得已退過禁溝,只在東塬險要上修建三座營壘,居高視下,作為潼關的屏障。

  而大漢也在西塬的險要之地上,修筑西溝營壘,抵御魏軍的襲擾,又為預警,防止魏軍暗出潼關。

  大漢與曹魏的潼關禁溝的爭奪,不過是戰事的前奏而已,亦是對潼關地勢的探尋。

  畢竟潼關修筑不過也不過數十年,在潼關周圍展開的戰斗還是不多,對潼關的了解還是不足,想要有如同后世成體系的防御還未完備,如歷史上的十二連城此時還未被修筑出來。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那就是對潼關西側禁溝的控制權,兩國都有深刻的認識,誰掌握了禁溝,誰就具有在潼關戰場上的優勢。

  至于為何禁溝如此重要,也很簡單。禁溝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天險深谷,兩塬對峙,谷勢壁立。其間深達數十米,乃至數百米,是難以逾越的天塹,而禁溝又是關中與洛陽之間的必經之路。也就是說,防守方只要守住禁溝,那么它身后的潼關也就能守住。

  至于修筑的連城,不過是建立在禁溝上的險要之地,是為了更好控制禁溝。因此可以這么說‘故守關而不守禁溝者,守猶弗守也,守禁溝不建十二連城者,守猶未善也。’

  看了半響,劉禪微微蹙眉,說道:“此關竟然如此險峻,若是強攻且不說能否攻下,恐我軍抵達潼關之前,將士就要折損甚多。況且夏侯霸并非無能之輩,為將驍勇,故不可強攻啊!”

  王平微微頷首,說道:“這便是臣獻策,欲走河東,南下風陵渡,繞后潼關之緣故。”

  “此戰我軍需策應上丞相、驃騎將軍攻河東之戰,不知子均可有策乎?”劉禪問道。

  王平沉吟少許,說道:“啟稟陛下,臣以為攻潼關需先取禁溝。此地艱險,非勇者不可直前。我軍不如遣驍勇之士,攻占逆魏營壘,引夏侯霸出關作戰。若夏侯霸避而不出,我軍直取其營壘即可,依仗禁溝,封鎖潼關。待河東戰事如何,再議大軍進取之事。”

  王平之意很簡單,漢魏硬碰硬,大漢挑選精銳走東塬而上,進攻建立在禁溝之上的魏軍營壘。如果夏侯霸出來支援,就和他打,如果不出就攻取禁溝營壘,封鎖潼關西出的通道。

  劉禪手按長劍,思索王平的策略,又在眺望東塬,看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半響后,劉禪指向東南方向,即潼關右側,說道:“可否從此方向走秦嶺,伐樹為道,繞行至潼關身后,從而策應我軍征討河東之戰?”

  眾將順勢望去,只見劉禪所指的方向乃是原始森林,一望無際,樹木叢生。

  “啟稟陛下,禁溝難行,道路狹隘,又有魏人在旁,故還未派遣斥候探查。”趙統答道。

  劉禪瞇著眼睛,吩咐道:“先從子均計策,同時廣派斥候向南探查禁溝,看能否有小路通往潼關之后。”

  “諾!”

  劉禪雖少經沙場,不過由于讀史,也經常督戰,對于戰事還是頗為熟悉。歷史上的著名關隘被破,有時并不是正面攻破,而是陰差陽錯,尋找到小道繞后攻破的。

  比如曹操攻打陽平關,由于難以攻克,差點回師,最后誤打誤撞發現小道,攻破陽平關。亦或者漢中之戰,老劉被阻在陽平關外,行奇策翻越大巴山,繞過陽平關,最終攻克漢中。

  如今被阻在潼關之外,強攻是難打的,不如看看能否有小道,可讓大漢取利。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