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第五章追謚
  公元235年,四月,春末之際,天氣愈發晴爽,劉禪從長安回駕成都,北伐各部大軍也按楊儀所制定的計劃陸續回師。諸葛亮安排完關中諸郡的短期任務后,也在劉禪的車隊內,隨他一起回成都。

  沒錯!諸葛亮接下來還要回到關中,去實行他的東征戰略。這次回成都主要是因為朝中將要追封老劉廟號以及關、張、趙等人的謚號,身為上丞相的他若不回朝的話,頗有不妥。

  車駕緩緩前行,內廂諸葛亮正為劉禪闡述他東征戰略最為核心的一部分,即治理關中的計劃。

  小案幾上,一副關中水利輿圖擺在其上。

  諸葛亮用羽扇指圖,分析說道:“啟稟陛下,自從前漢王莽亂政之后,關中水利多有廢棄,后漢雖使大漢中興,但其遷都洛陽,關中未似前漢大力修繕水利。加之董卓亂政、郭李之亂,關中僅有漕渠水利皆被其有所淤廢。”

  “后逆魏雖定關中,但多以關中為軍鎮之所。除京兆尹外,二郡太守目光狹隘,少有顧及地方民生之事。是故關中水利除被司馬懿所修成國渠之外,并無大的變化,鄭國、白公、龍首等渠皆未修繕。”

  諸葛亮將袖口之內的公文掏出,攤開放在案幾上,說道。

  “今我大漢若要以關中為東出之地,需如漢中般興修水利,灌水于田,使土地肥沃。耕種數年,足以讓糧食豐足,百姓安居樂業,戶籍增加。又可為大軍東出,糧草所用。況且朔方都督府若欲安北地、上郡、西河數郡,若無充沛糧草轉運,恐難以為繼。”

  當初諸葛亮屯軍漢中之時,便有修繕山河堰,引褒水灌溉農田千頃,讓漢中更為富庶,糧草盈倉,數次北伐的糧草大部分有賴漢中提供。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漢中的治理是大漢北伐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是故,今時諸葛亮所提出的計策,與屯軍漢中之時,大同小異。不過治理關中的工程量可能會更大一些,畢竟其所需要承擔的責任也更加多些。

  關中在諸葛亮的未來規劃中,不僅需要承擔軍事糧倉的作用,還有成為復辟朔方諸郡的后勤基地。

  劉禪在車駕的搖晃間,接過公文看了起來,只見上面寫滿諸葛亮對修繕關中各條河渠的利弊分析,以及完工之后可灌溉多少田畝,估算出又能增產多少水田,各方面都做了詳細的闡述。

  劉禪放下公文,問道:“以相父之見,當先修何處河渠,以灌田畝。”

  諸葛亮手指向輿圖上的涇水,說道:“啟稟陛下,關中當重水利,水利之重在于涇水。涇水若能修繕,鄭白二渠能通,以填淤之水,灌澤鹵之地,當有四萬余頃(合漢九百六十萬畝)。”

  鄭白渠,乃是鄭國渠、白渠的合稱,因此二渠皆是引涇水而出,又為一個灌溉體系,故稱之。鄭國渠乃戰國時,韓人鄭國花費十余年為秦國所修;而白渠乃漢武帝時,大臣白公根據鄭國渠改造而來。

  說著,諸葛亮嘴角洋溢的喜悅的笑容,說道:“陛下涇水若能修成,關中則為沃野,歲無兇年。秦能以此為基,卒并諸侯;而我大漢亦能以此富強,掃蕩天下。”

  劉禪不禁張大嘴巴,四萬余頃什么概念。

  蜀中的都江堰能灌溉的面積也不過萬余頃農田,成國渠不過三千余頃,漢中山河堰也不過千余頃農田。這相當于三倍的都江堰,十余倍的成國渠,四十倍的山河堰。

  劉禪收斂心神,擔憂說道:“若能修繕成功,我大漢確實當為富強。只是朕恐修繕涇水艱難,多廢關中民力。”

  大收益往往意味著大工程,大工程代表著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諸葛亮聞言,捋著胡須,笑道:“陛下放心,臣自有妙計,當能讓關中百姓踴躍出力。”

  劉禪啞然失笑,他就知道沒有什么問題能夠難住諸葛亮,他能提出來就能解決。

  特別是在治國方面,諸葛亮就如同韓信在軍事方面是人形外掛一樣。不說三國,就說中華歷史上能在治國上比肩諸葛亮的也只有寥寥數人而已。

  劉禪端起身前涼透的茶盞,說道:“上丞相既有此言,朕豈能不信。”

  輕抿一口茶水,劉禪上揚嘴角,說道:“聽相父之言,朔方之事應不只是復舊郡,尋往并州之路,如此的簡單。”

  諸葛亮露出敬佩的神情,拱手說道:“陛下英明。臣與陛下談及朔方之事后,又重新反思,思得一策,可補關中人口不足,又可補充我大漢兵力。”

  說著,諸葛亮又手指向輿圖頂部,說道:“朔方胡人眾多,民風剽悍,與西北羌胡兵有過之而無不及,操練之后當為良兵。故臣當駐軍關中,以朔方諸郡太守北上,仿臣平定南中之時,遷南中驍勇之士以入蜀中,號無當飛軍,以為大漢征戰。”

  經過諸葛亮長期的思考后,大漢復辟朔方諸郡的戰略,不僅是希望打開通往并州的通道。更是想從羌胡之中募兵,為大漢征戰之用。若真能從三郡之中,遷萬戶胡人入關中為軍戶,那么對于三郡本身的治理也會稍微輕松。

  因此將朔方、關中二者的治理策略結合來看,將可以明顯地得出大漢接下來的目標規劃,即治理關中以出糧草,復地朔方以為兵士。

  這也是為什么,諸葛亮接下來還要回關中的原因。

  那就是他要親自為大漢再打造一臺新的戰爭引擎,擺脫巴蜀地形給大漢帶來鉗制。同時不安排新都督接替離任的黃權,是為了讓他更方便地整合西北各地的軍事、政治、經濟力量。

  要知道涼州刺史呂乂、秦州刺史馬良皆是諸葛亮的鐵桿心腹。

  隨著諸葛亮的講述,劉禪也將這兩件政策聯系起來,沉吟良久,說道:“朕不能久居關中,今后相父若回長安,當可自決西北之事。朕居成都與公琰等朝中大臣,安定巴蜀及外事,相父無需為國多思也!”

  “諾!”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