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第二百七十八章司馬懿
  是夜,諸葛亮率兵出征前夕,屋內盞燈燭火搖曳著身姿,驅散黑夜,將屋內照得亮堂堂。

  諸葛亮跪坐案后,手中拿著一份書信,案上又擱著幾份書信。若湊近一看,赫然可以發現這些書信署名皆是東吳大佬的名字,如孫權、陸遜、諸葛瑾、步騭等人。

  諸葛亮拆開孫權的書信,詳細看了起來,其詳細解釋了自己沒有向魏歸順的意向,特別是如今北伐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而且孫權將吳軍的最新動向說了出來,還附上書信的原文表示其中差異。最后向諸葛亮咨詢與魏軍交戰的重點,北伐如何能取得戰果。

  若是幾年前,孫權自恃石亭之戰的戰果,又怎么會咨詢諸葛亮意見。而今諸葛亮戰績彪悍,這讓孫權不得不向諸葛亮詢問北伐擴土的要點。

  諸葛亮沉吟少許,提筆給孫權回信,表示自己相信孫權的為人,也相信東吳能夠履行與漢之間的盟約。

  提筆停頓半響,繼續寫道,表示自己的北伐雖有微薄小成,但這是有東吳相助的因素。至于建議方面,諸葛亮誠懇地提了幾點的想法。

  其一、兵法應虛實適當,過度依賴計策而荒廢自身軍隊的建設,雖然能短期取得成功,但這個成功卻是不長久的。

  講述了大漢第一次北伐期間,士卒雖眾,但不精,難以與曹魏的士卒抗衡,僥幸靠各軍將士效死力,才勉強得勝。經歷曹真犯漢以及自己的練兵講武,大漢士卒精銳些許,這才有高平城之戰的勝利。

  其二、想要擴土應大膽與曹魏進行陣戰,曹魏邊境的將帥非庸者,且加上曹魏實行兵戶制,將士堅守的決心非常強。因此想要使他們屈伏,必然要在陣戰上取勝,才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要不然今日圍城,賊至又走,這不是長久之策。

  講述了第二次北伐期間,彼時高平城北有張郃、南有曹真,自己卻率眾孤軍深入,北阻張郃,南敗曹真。依靠著將帥的英勇發揮方下高平城以及涼州各郡縣。

  江東將士長于水戰,短于陸戰。故而這次北伐荊州,或可發揮江東水師之長,隔絕漢水、長江,致使魏人難以救援。

  當寫到此處之時,諸葛亮忽然停下了筆,念到東吳與關羽不由嘆了口氣,將這段內容虎頭蛇尾地草草結束。

  關羽發起的襄樊之戰,是可以作為南人北伐的經典案例。利用水軍切割戰場,以步克騎,打敗數倍于己的兵力,雖到樊城之時已經力竭,但若無孫權背刺,戰后占據襄陽是沒有問題,屆時魏人的漢水防線直接瓦解。下一次北伐,有東三郡配合東出,將可打到宛城,全據荊北。

  最后,諸葛亮表示這只是自己的淺薄之見,若僥幸對吳人的北伐起到效果,實乃自己的榮幸。

  諸葛亮收斂心情,又翻開諸葛瑾的書信。

  諸葛瑾書信里,基本是闡述了他此次北伐職責,講述了陸遜以書信致使江夏勇將逯式被罷免,奪取江夏近在咫尺。

  同時介紹了自己與諸葛恪的情況,諸葛恪現任撫越將軍,領丹陽太守,征討丹陽山越,如此之下諸葛恪越發難以管教,自己的教導他已經聽不下去了。

  諸葛瑾認為諸葛恪的品德還不足以支持得起他現在這個職位,更是擔憂諸葛恪不會使諸葛家興盛,反而會令家族遭受災禍。希望諸葛亮能否替自己寫封書信勸告下諸葛恪修養品德。

  諸葛亮沒有著急動筆,而是看著逯式被罷免的內容有些憂慮,隨即打開陸遜送達的書信。

  陸遜信中強調,吳主與全軍將士正在積極準備北伐,自己已經使用離間計使江夏太守逯式被罷免,這也是魏人的離間計,希望不要影響到漢吳聯盟。并表示由于部署問題,自己接下來將會出現按兵不動的情況,希望諸葛亮得知的時候不要多疑。

  諸葛亮看到陸遜按兵不動時,心中憂慮盡去。

  諸葛亮思量良久,提筆下文寫道,表示自己從未有懷疑過吳主孫權以及吳人將士,接著夸贊陸遜奇謀善斷,虛實有度,實乃兵法大家,希望自己能夠收到陸遜克復江夏郡的消息。

  提筆停頓少許,諸葛亮繼續寫道,我兄諸葛瑾年邁,而我侄子諸葛恪雖然才華橫溢,但性格粗疏,品行未達。望陸遜能夠以前輩的身份多對諸葛恪進行規勸,同時希望陸遜轉告吳主對諸葛恪的任用,還需慎之又慎,多使他遭受挫折。

  諸葛亮將毛筆放到墨臺上,沾濕筆尖,給諸葛瑾寫信道。表示自己已經知道兄長的憂慮,自己已經給諸葛恪寫信,并也讓陸遜對他常勸告,請兄長放心。并言人無完人,自己長子諸葛喬雖然品行達于諸葛恪,但智謀與修養皆有不足,還望兄長勿要過慮。

  最后,諸葛亮表示次子諸葛瞻今有七歲,聰慧可愛,但自己擔心他過于早熟,恐將來難成大器。能成器者,恐怕就只有諸葛喬一人。

  諸葛亮擱筆于案,將孫權、陸遜、諸葛瑾的書信一一放好。

  又拿出兩張巾帛攤開,諸葛亮重新提起筆,看著搖曳的燈火,提筆下文規勸言。

  ‘人應志存高遠,慕先賢品性,絕除私欲與雜情,拋棄多疑與固執,才能成就大事,這我是深有感觸啊!

  人于世間常有順、逆之事,應當廣納他人之見,消除埋怨悔恨之情,尋解決之道,即便仕途、功業不順,也是一時之境,又怎么會大事不成呢?

  如果一個人志不堅定,人不豁達,整天碌碌無為,受限于兒女之情,將永伏于凡庸,落于下流。’

  諸葛亮將寫給的諸葛恪的書信,放到旁邊晾干,然后繼續持筆下文寫給長子諸葛喬。

  ‘父收至你伯父諸葛瑾書信,言你長兄恪之書信,感慨萬千,今于深夜寫信于你。父待你甚嚴,是恐你成為庸人,故常用困境讓你飽受磨難,但你卻常能無怨無悔努力擺脫困境,這讓為父十分欣慰。

  你現在所得,是受為父恩澤。故被陛下重用,引為心腹;受他人尊崇,門客不絕。因此為父擔心你會受他人讒言影響,動其心,敗以德。望你能夠嚴于律己,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名利,以先賢而自比。

  不必類我,不廢年華,上無愧于天子,下無悔于自己。如此足矣!’

  諸葛亮擱筆于案,揉了揉眉間甚是疲倦。

  對諸葛亮而言,漢吳之間不僅是公事,還是家事。畢竟其兄諸葛瑾擔任東吳大將軍,自己的長子還是諸葛瑾的子嗣,這讓諸葛亮不能不多為諸葛恪以及諸葛瑾多做考慮。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