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第二百三十五章汶山郡平
  皎潔的月光下,走廊間燈火稀稀疏疏,橘黃色的燈光照亮廊庭間的道路,劉禪與鄧芝君臣二人相談要事,宮娥相離十余步侍奉著。

  劉禪踱步于廊間,神情肅然,說道:“正是如此。十年前,孫權背盟奪我荊州,致使關君侯身死,斷我大漢臂膀;而先帝起兵攻吳,又受夷陵之敗,致使我大漢內外交困,國家傾覆;南中反叛之時,還欲圖謀不軌。”

  “故朕登基以來莫不敢忘昔日之辱,往日之痛,那時迫于逆魏在北,不得已遣卿赴吳忍辱負重,合盟攻魏;期間孫權稱帝,而我大漢無可奈何,亦要遣使赴盟,中分天下。今五溪蠻反叛波及荊南數郡之地,卿為江州都督,不知我大漢可有可乘之機乎?”

  鄧芝撫須微思,沉聲說道:“陛下所言甚是,荊州之恥,大漢官吏上下皆不敢忘。只是臣以為,關中未下,逆魏未平,荊州戰事未明。此時若應五溪蠻之言遣兵赴荊州,勢必將與孫吳兵戎相見,屆時漢吳交戰,得利乃是逆魏,故不可為也。”

  “卿言外之意是欲觀五溪蠻與孫吳戰事如何?”劉禪放慢腳步,皺眉問道。

  “正是。昔先帝舉兵攻荊州,被堵于夷陵一載而不得入,最終被陸遜所敗,故我大漢不能一舉而下荊州,必然將與孫吳惡戰,屆時漢吳之盟盡毀,我大漢難以得利得不償失。故臣以為大漢可坐山觀虎斗,五溪蠻勝,我大漢遣軍入荊州;而吳勝,亦可合兩家之盟。”

  鄧芝言外意思不難理解,漢吳現在是聯手對抗曹魏期間,如果不能一舉攻克荊州,將陷入與孫吳的交戰,到時候就要承擔與孫吳撕毀盟約的代價,漢吳之盟將難久存。但如果能一舉占據荊州,即便與孫吳翻臉也是可以忍受的。

  劉禪微微轉頭看向鄧芝,輕揚嘴角,說道:“卿不虧為辯士之才,所說言語皆合‘為國取利’四字。大漢東陲有卿固守,朕將可高枕無憂。”

  “叔侄(陳到)亦功不可沒!”鄧芝拱手應道。

  “陛下,上丞相求見。”黃皓稟告說道。

  “讓上丞相入內!”

  劉禪停下腳步,神情溫和地看向陳到,說道:“朕以為五溪蠻之事,我大漢雖可坐觀其成敗,但朕亦要做好準備,無論如何,皆要于從中取利。”

  說著,諸葛亮驅步靠近,拱手稱道:“老臣拜見陛下!”

  “相父免禮,不知諸卿可否盡興?”說話間,劉禪與二人抵達露臺。

  黃皓領著眾宮娥侍從,入內照亮露臺,君臣三人依次入座。

  諸葛亮微整衣袖,笑著說道:“啟稟陛下,諸卿皆盡興而回,元雄大醉回府。”

  “如此便好,出征今有一年,將士甚是辛勞啊。”

  劉禪感受著涼風拂面,頭腦愈加清晰,繼續說道:“不知相父可知五溪蠻入涪陵郡,邀我大漢派軍而獻武陵之事乎?”

  諸葛亮撫須思索,緩緩說道:“臣有所聞,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劉禪指了指鄧芝,笑道:“伯苗之言,朕深以為然。”

  鄧芝朝向諸葛亮,拱手說道:“在下以為,因視局勢而定,五溪蠻反叛荊南,若其勢大,大敗東吳,我大漢可乘勢東下,南北夾擊荊州,攻占荊州。若吳勝,則……”

  諸葛亮聽完后,沉吟少許,說道:“伯苗所言不無道理,不過臣以為五溪蠻雖人口眾多,但論陣戰欲勝東吳難也。以臣之見我大漢盡可能不與東吳有兵戈之交,今大漢雖得涼隴二地,但逆魏依然勢大,應先攻魏,待中原克復,屆時滅吳易如反掌。”

  諸葛亮不看好五溪蠻能夠在東吳荊州境內掀起大的風浪,希望還是先與東吳聯盟,攻魏為上。

  劉禪食指輕敲案幾,緩緩說道:“朕與諸位之見相仿,與東吳和盟為上,若無一舉定荊州之念,不可與東吳交惡。但朕以為五溪蠻之事,我大漢亦可有取利之處。如上丞相所言,五溪蠻此役敗多勝少,若以此觀之,五溪蠻戰敗,部眾將受東吳官吏所虐,朕實不忍見之。”

  “故朕以為可派軍至涪陵邊境,待五溪蠻兵敗之際,我大漢可遣使入部中,以往日我大漢與五溪交好之情,言盡利弊,說服五溪蠻遷民入大漢,而避孫吳虐殺,亦可充實我大漢人口。”

  說到這里,劉禪嘿嘿一笑,說道:“東吳見狀即便心有不滿,亦無可奈何。”

  沒錯,劉禪真實的想法就是趁亂,撈一筆五溪蠻人口走。雖然他不知五溪蠻具體與東吳戰事如何,但是根據后世結果上看,孫吳在荊州的統治直到滅國才結束。

  當面對這責消息,劉禪也不想趟這趟渾水,只是思前想后,大漢現在缺人,如果能將五溪蠻人口遷到大漢境內,亦可補充大漢人口國力。

  劉禪雖然不知五溪蠻有多少人,但根據幾次五溪蠻大規模的動向,還是可以推測出其大概人口。如馬援率四萬漢軍伐五溪蠻,沙摩柯率萬人支援老劉作戰,這幾場作戰,規模數量都達到萬人以上單位。大概估算五溪蠻人口保底有二十萬,即便有少部分五溪蠻百姓入境,大漢亦是所獲非凡。

  此言一出,諸葛亮愕然沒想到陛下還有如此想法,遷五溪蠻之民入大漢,確實可行,孫吳面對大漢此舉最多非議幾句,而大漢如果能得民充盈人口,甚是不錯。只是涪陵至武陵皆是崇山峻嶺,崎嶇難行,五溪蠻入漢異常艱難。

  諸葛亮皺眉思慮少許,說道:“陛下之言若要為之,或為可行。只是臣聞季常(馬良)從武陵奔涪陵時,其間道路難行,皆是崇山峻嶺,若無本地人引路,不得其路。就恐道路難行,即便遷五溪蠻之民入涪陵,折損亦是頗多。”

  諸葛亮口中的崇山峻嶺就是武陵山脈,武陵山脈是云貴高原云霧山的東延部分,將湖北、湖南、重慶分割開來,后世的張家界就是在其中。

  劉禪微微頷首,說道:“相父之言,亦是朕之思量。伯苗任江州都督一年有余,可知此處涪陵與武陵之間道路乎?”

  鄧芝撫須思量良久,說道:“啟稟陛下,臣聽本地將校言,涪陵至武陵之間雖是崇山峻嶺,但其間道路亦可通行,山嶺間亦有盆地可行,部分地區水路亦可通。先秦司馬錯伐楚攻黔中郡時,便是從江州出發,沿延水過涪陵,東出至酉水。”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朕若無記錯,赤甲衛便是鄧士載入涪陵于此地所招募。”

  “正是此地,士載入涪陵、巴郡等地,于延江募獽蜑之民而入赤甲衛。”諸葛亮點頭說道。

  劉禪點了點頭,說道:“既然如此,不知伯苗愿率軍赴涪陵,遣使與五溪蠻通好,若五溪蠻敗則遣使說之,誘之可遷其民。”

  鄧芝正色,拱手答道:“陛下所命,芝愿赴之。”

  “善,朕遣赤甲衛助卿一臂之力。”

  “謝陛下!”

  說完,劉禪又看向諸葛亮,說道:“不知上丞相可有叮囑?”

  諸葛亮遲疑半響,沉聲說道:“伯苗盡可能不與東吳發生兵戈,一旦發生亦勿畏懼,控制士卒數目即可。”

  “諾!”

  ……

  待鄧芝走后,劉禪憤憤不平地說道:“東吳之仇,朕從未忘記,若非逆魏在北,不得攻吳,豈能與之盟約。”

  劉禪實在厭惡孫權,甚至因為戰事的緣故,迫于無奈給予孫權稱帝的禮法,這種恥辱實在難以忍受。

  諸葛亮嘆了口氣,作為三分天下的計策的制定者,聯吳攻魏的提倡者,他也無法接受東吳背盟,數次乘人之危的行為。

  這次劉禪欲借五溪蠻之事,惡心一波東吳,他也是贊同的。只要在不違背大國策之下,這種小摩擦,雙方最多吵架,‘懲戒罪魁禍首’也就過去了。

  “陛下,暫為大局而忍。興復大漢乃是要事,得中原之后。東吳之辱,大漢將可報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