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三國畝收
  夜色微沉,天空上小雪飄揚,道路旁廣闊的農田平鋪在原野上,數十畝地之間有明細的界限,顯然是經過縣衙的劃分。

  阡陌旁,羽林衛等人正安營扎寨,或往山間撿拾柴火,或往附近村落購買食材。

  劉禪迎著雪花,系著披風,于田畝間踏步而行。臘月的田畝,一片蕭索,加上近日小雪,田畝內已經積累著些許積雪。

  劉禪哈著白氣,指著附近的田畝,說道:“休昭,今歲雖有兵事,但這些田畝并無荒廢,此戶人家臘、正二月應當過得不錯。”

  董允拍了拍衣袖上的雪花,說道:“陛下所言甚是,近些年雖戰事頻繁,但還未真傷及農事。”

  “雪大,且回營帳。”劉禪看了看天上越下越大的雪,指了指營帳方向,說道:“兩年前,我大漢伐隴,正值冬季,臘月出兵,春夏之交罷兵;一年前,逆魏犯我,四月出兵,六月罷兵。”

  “往年兩次征伐,時間短,且路程也近,對百姓影響并不甚大,唯有此歲,四月出兵,至臘月還未罷兵,對今歲農事,可是影響甚大啊!”

  董允落后半個身位,說道:“陛下勿憂,今逆魏兵退,想必無需多時,上丞相應能回師,或此時上丞相就在回師的路上。”

  劉禪笑著擺了擺手,說道:“算了,不誤明年春耕即可。還是看看今晚能有什么吃食吧。”

  劉禪談笑間已經回到營帳,劉禪解下披風,交給清秀的侍女,端坐案上。

  劉禪正準備拿出《呂氏春秋》閱讀之時,帳外親衛稟告道:“陛下,此白水鄉亭亭長已被喚來。”

  秦漢之時,鄉、亭基本可以看作大漢的第二小的行政體系,十里一亭、十里一鄉,鄉亭并舉。

  至于十亭一鄉之言,則是抄寫錯誤而已,西漢六千六百多個鄉,兩萬九千六百多個亭,平均下來也只不過一鄉四亭,而且若是十亭一鄉,一里約有百戶人口,一鄉則有萬戶人口,是故根本不可能。

  亭長年俸祿百石,與鄉吏相同受縣衙管轄。

  至于更小的里,則設里正一職,負責掌管戶口、賦役之事。

  劉禪合上剛剛打開的《呂氏春秋》,沉聲說道:“喚白水亭長入內!”

  白水亭長年約四旬,衣著干凈,弓著身子,身形消瘦,撲通跪地,高呼:“吏白水亭長馬寶拜見陛下,愿陛下萬年,陛下萬年!”

  說完,白水亭長就跪地不敢起身。帳外寒風凌冽,而他卻緊張得頭冒冷汗,顫抖的身軀,盡顯驚懼之情。

  劉禪抬了抬手,讓親衛拿著繩床(馬扎注①)放在地上,親和說道:“無需緊張,朕問幾句話而已,如實稟告即可,坐下說話吧!”

  “諾!”

  白水亭長用衣袖擦了擦汗液,拘謹著坐著半邊馬扎,很是乖巧。

  “卿年歲幾何,擔任亭長多久了?”劉禪語氣溫和地問。

  白水亭長愣了愣,恭謹答道:“啟稟陛下,在下年長四旬有五,擔任亭長一職不過五載。”

  “這五載間感覺鄉亭百姓生活如何?所食之糧足否?”劉禪問道。

  “如實問道!”劉禪叮囑道。

  白水亭長遲疑半響,實話實說道:“陛下,前三載,鄉亭間百姓生活甚好,后兩載,一年不如一年,特別是今歲,百姓家中男丁徭役所服時間甚長,田畝之間皆是婦人及老者耕之,若非往歲留有冬衣,今年百姓接受寒。”

  劉禪聞言嘆了口氣,這就是農業社會,家庭是生產單位,而非是個人。男耕女織這詞所言不假,男人耕種,婦人紡織,缺一不可,一旦婦人無織,接下來家中衣物,夏寒衣裝,必然短缺。

  頓了頓,白水亭長補充說道:“不過有賴陛下,我等幸得新式耕法、蜀中犁,百姓家中這些年皆有所積蓄,今歲不過比往日艱難些許。”

  劉禪收斂心神,繼續問道:“蜀中犁與新式耕法,縣中推廣幾載了。”

  白水亭長掐指算了算,說道:“今歲算入,已有六載,不過百姓全部用之不過四載。”

  此時,建興八年臘月(公元230年),六年前大概就是建興二年(建興224年),四年前就是建興四年(公元226年),當初推廣的時候是建興元年。

  劉禪有些滿意地點了點頭,梓潼郡官吏沒有懶政,拋除培訓,推廣的時間,漢德縣能夠在建興二年向鄉亭推廣非常不易,

  “用此法之后,收成如何?”劉禪笑著問道。

  說到此處,白水亭長嘴角一咧,說道:“賴陛下天恩,亭內百姓用后,收成皆漲二至四成,有些百姓細心照料甚至可漲五成。因此近歲雖戰事頻發,但百姓有往年積蓄,可勉強濟之。”

  聽完,劉禪心中才稍微安定,梓潼郡百姓能夠度日,那么蜀中平原的百姓想必也是無虞。

  劉禪甚是歡喜地說道:“你回去之后,告訴白水亭百姓,明歲可無戰事,可安心勞作。”

  “不,未來二至三載內也無戰事。”劉禪改口,鄭重承諾說道。

  白水亭長大喜過望,跪地叩首,說道:“在下替白水亭七百戶百姓謝過陛下。”

  劉禪上揚嘴角,忽然淡淡問道:“朕還有一問,卿家中可有奴仆,田畝又有多少?”

  白水亭長心中狂跳,不知劉禪何意,緊張地將家長情況如實說出:“啟稟陛下,在下家長有仆二人,妻妾各一人,子二人,女二人,長子成家已分戶而出,長女出嫁。至于田畝的話……”

  “如實回答!”劉禪又是一句輕飄飄的話。

  白水亭長吞咽了一口水,繼續說道:“在下家中上田一百畝,中田一百四十畝,差田三百畝,牛二頭。”

  按照古時田畝制度,差田與中田1:3,三百畝差田等于一百畝上田,良田與中田1:2,二百畝差田等于一百畝上田。

  這樣來算的話,白水亭長家有兩百七十畝左右的上田,奴仆一人,加上妻妾二人,未成年子女二人,自己一人,七人之家,牛二頭。

  劉禪閉眼手指輕敲案桌,心中盤算著白水亭長的家產。

  隨著手指敲擊聲不斷響起,白水亭長見天子還沒有說話,一咬牙,繼續說道:“長子成家后,在下分出六十畝上田,中田一百畝,差田二百畝,牛一頭,奴仆一人。”

  聞言,劉禪終于睜開雙眼,這才符合白水亭長的身份,一個掌管數千人的亭長,怎么可能就那些家產。

  劉禪看著白水亭長,淡淡說道:“你兄弟幾人,田畝也是無差多少吧!”

  白水亭長擦拭著冷汗,連連應道。

  他沒想到年輕的天子對鄉間門門道道這么清楚,自己馬氏一族在漢德縣小等豪強,父親在劉焉為州牧時發家,自己有兄弟三人,大部分所占之田皆是父親死后分家平分所得。

  只不過諸葛亮公執政之時,雖抑制土地兼并,但自己和兄弟幾人也偷偷摸摸占了些許田畝。

  白水亭長心中七上八下,生怕眼前的天子要追查此時占田之事。

  “退下吧!”

  半響后,出乎白水亭長的意料,天子沒有話語,就讓自己走了。

  白水亭長松了口氣,起身拱手說道:“陛下仁德萬年。”

  “休昭明日扎營之時,詔普通百姓,朕繼續問話。”

  “諾!”

  ---------

  ①《三國志·魏書·魏武帝》引用《曹瞞傳》:“公將過河,前隊適渡,超等奄至,公猶坐胡床不起。”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