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茍道不死 > 第五十七章重門之法
  漢帝劉禪建興六年,六月初。

  諸葛亮終于忙完馬政事宜,與等待許久的劉禪,回師成都。

  劉禪御駕沿西漢水入祁山道,轉道向東,入漢中,再轉而向南,回成都。

  劉禪一路走來,也是在重新視察郡縣情況。此時經過一個月多的安頓,郡縣政務開始運轉,百姓慢慢回到家園,雖然還是有些荒蕪,但依稀可以看出一股生機藏于其中。

  楊戲修繕的西漢水河道之上,除了公船軍舟之外,還有一些巴蜀商賈的行船。

  可以明顯感覺到的是,在秦州官吏的治理之下,隴右人心開始穩定,秩序正在慢慢恢復。雖然換了統治者,但鄉野黎庶們也是顧不上這些問題的,已經正常在田野種植夏季作物,不管天塌不塌地下來,飯總歸要吃的。

  夏月之際,天氣炎熱,清風和順。安頓完隴右的諸葛亮,一路笑容滿面,在御駕上,與劉禪其樂融融,交談隴西馬政。

  劉禪面容平淡,但語氣卻帶些疑慮,問道:“伯瞻(馬岱)擔任牧師令,掌管馬政,此事真可行?”

  諸葛亮嘴角帶著笑意,安撫說道:“陛下勿憂,伯瞻為人謹慎,善知馬性,熟知隴右各地草原,由他掌管繼任牧師令掌馬政,督地方馬政,又有德艷(宗預)輔佐,必能不負大漢重托。”

  諸葛亮巡視隴右各地,馬岱跟隨身旁。巡視半旬有余,諸葛亮決定在隴右邊境設立牧苑,如南安郡勇士牧苑、天水郡古坡牧苑、漢昌郡(廣魏郡)清水牧苑……。

  隨后,諸葛亮又命馬岱擔任牧師令,掌管隴右馬政。而劉禪對馬岱擔任牧師令一職多有疑慮,但出于對諸葛亮的信任,還是將隴右牧苑交予馬岱管轄。

  諸葛亮見無法消除劉禪心中疑慮,猜測問道:“不知陛下可是受后漢馬政影響所致,以為儒士方可擔任太仆即以下之官?”

  劉禪聞言,抬眼看了看諸葛亮,搖頭說道:“并非如此,朕以為伯瞻善于騎戰,不令他訓練騎卒。反讓伯瞻處理馬政事務,管轄牧苑,擔憂人不得盡其才而已。”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陛下可知前漢、后漢馬政得失否?”

  “不甚知曉,只知前漢武帝飼養馬匹于隴右,有二十余萬匹;后漢馬政傾頹,多以儒生管轄牧苑,有失廢馳。”劉禪搖頭答道。

  “陛下有所不知!”諸葛亮說道:“前漢官營馬匹,多在西北邊境設牧苑,牧苑常受敵騎騷擾,是故牧苑既要防備外敵,又要防備盜賊,牧苑多為此煩惱。因而牧苑之人多教習騎戰,以御外敵,又可隨軍出征。”

  劉禪若有所思地點頭,望向諸葛亮,說道:“相父是想讓伯瞻仿效前漢馬政之事?”

  諸葛亮頷首,欣慰說道:“有相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前漢牧苑之人多為奴仆,教習騎戰,多為抵御外敵。”

  “而臣之政,擇選將士入牧苑,飼養戰馬,其長為騎戰將帥,其吏為騎戰士卒。牧苑閑時飼養戰馬,勤練騎射;戰時需要便可隨軍出征。幾年下來,可得數千精銳騎卒,又可得精壯戰馬,豈不美哉!”

  劉禪聞言,并沒有歡喜,反而微微蹙眉,遲疑半響,說道:“目前我大漢剛奪下隴右,曹魏伐我,就在旦夕之間。牧苑恐難有大量時間,飼養戰馬,以供軍需。”

  “陛下之問,臣正欲告訴于陛下。”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后漢馬政多有廢弛,不復前漢親自官營飼養戰馬,自給自足,而是購買、納貢、擄掠戰馬,以供軍需。此舉雖長期難以為繼,但是短期之間,戰馬依然不缺。”

  劉禪恍然大悟,撫掌而嘆,說道:“朕方才知曉為何相父遣伯瞻擔任牧師令一職。相父是欲以伯瞻身份,又以其騎戰之能,令其管轄馬政。”

  諸葛亮輕搖羽扇,頷首微笑。

  劉禪不禁感嘆,諸葛亮大才!諸葛亮讓馬岱擔任牧師令,管轄剛設立的牧苑,表面上是讓馬岱飼養戰馬,將戰馬以供軍需,但諸葛亮的目的并不是在此。

  馬岱精通騎戰,季漢少有的優秀的騎兵將領,但是他還有一層身份,就是神威天將軍馬超族弟。

  馬超雖在隴右所作所為,不得隴右人心,但馬超與羌人關系甚好,羌人多為之拜服。

  作為繼承他政治遺產的馬岱,或許在隴右漢人之中,寸步難行,但若在羌人之中,恐頗受歡迎。

  讓馬岱招撫羌人部落,或許難辦,但是讓他憑借自己身份,購買戰馬,囤積起來,短期之內,以供漢軍軍需,并不太難。短期渡過之后,牧苑便可飼養戰馬,數年之后,待幼馬長大,大漢便可自給自足。

  而且騎卒新兵可入牧苑養馬,馬岱出任牧師令,其手下出任牧苑官吏。閑時教授騎戰,喂養戰馬;戰時出戰,編入漢軍作戰。

  此舉根本不用擔心耽誤時間,反而會讓騎卒新兵長期與馬匹相處,精通馬性,成為優秀的騎兵,如同游牧民族士兵一般。

  劉禪放下心結,笑道:“不知相父可有將騎戰利器給伯瞻,讓其應用與騎卒之上。”

  劉禪口中的騎戰利器,便是馬鐙與馬蹄鐵二物,高橋馬鞍在東漢時便有。

  諸葛亮聞言,臉上的笑容更是燦爛,合不攏嘴,笑道:“伯瞻見馬鐙大喜過望,并言‘若一人三年可成精銳騎卒,但用馬鐙輔助而學,一年有余,便可成為精銳騎卒。’”

  “至于馬蹄鐵,伯瞻也是夸贊連連,亦言有馬蹄鐵,馬匹折損數量可大大降低。”

  劉禪知道諸葛亮對騎術并不精通,更無馬上對敵經驗,只能引用馬岱言語,表達此二物的重要性。

  作為精通騎射的劉禪知道雙鐙馬鐙出現,很大程度上改變騎戰的形式,以前只有非常精通騎戰的人,能在馬上做沖、刺、劈等動作。

  而馬鐙大大降低難度,讓更多騎兵可以解放雙手,靠雙腳控制平衡在馬上,做沖、刺、劈、擊等動作。從而也讓農耕民族更容易打敗游牧民族。

  馬蹄鐵(注①)保護馬蹄,減少戰馬的折損,同時可讓戰馬抓得更穩,增加速度。

  ----------------

  ①馬蹄鐵多元源頭,西方起源于羅馬,中國則起源于西漢鮮卑部落(馬掌鐵鞋),但是并沒有廣為流傳,直到元朝才流傳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