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老宅通現代:七零村花的社畜日常 > 第513章 喬玉大勇,這擔子就交給你們了
  去年賣鴨子的時候,村里讓姚大勇牽頭,說可以跟姚大勇一塊兒賣。

  姚大勇鴨子養了快三年了,跑通了不少路子,穩妥一些。

  那幾家,包括張永華家,都選擇跟姚大勇一起,代價就是交一成給村里還通電的債,還有將來修路。

  但老賈就不愿意,他覺得通電全村都通,修路也是全村都用,憑啥要他家多出錢?

  就不肯交這一成。

  不肯也行啊,不肯就自己出去賣唄。

  路在鼻子下面,誰還不會打聽啊!

  老賈跟兒子小賈就到處跑,還真叫他們找到了一個大客戶,一口氣買五百只鴨子,而且還不用他們送貨,客戶那邊直接叫車子來村里收。

  這多氣派!

  老賈喜氣洋洋,談好了價錢,約好日子人家就來拖了。

  等拖完之后,就等收錢了。

  可這左等右等,都沒等來錢。

  去縣里找過一次,人家給了一部分,說過年忙,要先忙別的,叫老賈他們放心,肯定不會少錢的。

  還拿了些證明給老賈看。

  老賈一看,那上頭還有紅章呢,肯定跑不了了。

  結果等到年后,跑了好幾次,都沒動靜,最后干脆連人也找不到了。

  循著紅章找過去,結果人家單位說那人早就被開除了,這紅章也不是真紅章,是個蘿卜章!

  后來姚大勇幫忙看了下,還真是,那個章刻得粗糙不已,要是熟悉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但老賈不知道啊。

  這下可虧大了,算上定金跟討要回來的部分錢,他們還虧了大半!

  鴨子沒了,錢也沒有,還得給承包費,老賈心疼死了。

  最后找了大隊出面,跟那家單位交涉,到現在也沒有個結果。

  現在小賈還天天往人家廠里跑,打聽了那個騙鴨子的人家住哪兒,天天盯著呢,多糟心啊!

  老賈把頭一低,剛才有些猶豫心疼的承包戶頓時一個激靈——老賈這就是前車之鑒啊!

  看看別人家,早就收錢都準備結婚買車蓋房子了,老賈這里還天天愁眉不展,關鍵還抬不起頭來!

  誰叫你先前心疼那小錢的?

  現在就虧大錢了吧?

  于是在承包戶們的踴躍發言和積極商量過后,大部分承包戶居然都同意了村里的條件。

  白紙黑字紅手印,簽下了承包協議。

  “咱也不懂,可能自己賣能掙得多些,但村里包賣,我們還是放心一些的。”

  “比起來別的村的承包戶,咱們這還算少的,兩成雖然高,但對咱們來說等于旱澇保收,頂多是價格浮動一點兒,但起碼不會砸手里,也不會虧本。”

  “兩成就兩成吧,反正通電修路也是便宜的咱,而且村里要收這兩成,那肯定價格上不會叫咱吃虧。”

  “沒錯,簽吧,等于咱們跟村里合作了,還安心些。”

  這個晚上,姚家村的承包戶們,簽訂了一份在外人看來不劃算的承包協議,但只有他們自己知道,這有多讓人安心。

  比起來大鍋飯,他們能夠多勞多得。

  比起來盈虧自負生死有命的個體承包,他們又多了一份集體的保障。

  起碼姜蒜能賣出去,最后村里約定了最低價格,等于能兜底。

  一直到深夜,承包戶們才各自歸家。

  留下來的人,只有老支書、金寶書記、秦主任、徐會計、小馮,還有陳喬玉和姚大勇。

  陳喬玉作為承包戶,剛剛也是參會的對象之一。

  而現在留下來,則是作為大隊部的編外成員參加核心會議。

  在開會之前,老支書和金寶書記就找了陳喬玉和姚大勇談話。

  他們兩個加小馮,算是村里年輕一代里最為出色的。

  小馮現在已經是大隊部的年輕干部了,不好再出面經商,但是能夠協助陳喬玉和姚大勇辦理村隊公社相關的手續。

  而陳喬玉和姚大勇二人,既是承包戶,又是路子專業戶。

  陳喬玉聽明白老支書的意思之后,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姚大勇更是,可以說姚家村承包戶今年集體種大蒜和生姜的這個風頭,就是從他這里起的。

  “我已經查了最近三年的公、私姜蒜收購價,可以看出來一年比一年高,尤其是私營,隨著私營飯店的數量瘋長,對姜蒜的需求肯定也會高的。”

  這種情況下,除非在楓橋鎮周邊有人跟他們一樣大規模種植姜蒜了,否則他們村的承包戶這一輪,幾乎可以站穩腳跟,吃掉整個楓橋鎮的市場。

  姚大勇有這樣的信心。

  而陳喬玉這邊則是可以拓展到更遠的地方,村里人都覺得她在縣里和省城有“關系”,甭管是什么樣的關系,反正喬玉的東西不愁賣。

  陳喬玉覺得也算。

  雖然并不是大家以為的付老師和二姑他們。

  而是縣城那些她曾經拉過關系,為了紅薯粉跑過的廠子,和省城招待所里小本本上認識的人。

  她可以為了賣紅薯粉,一個廠子一個廠子地跑,拿著小本,挨個寫信,那為了大蒜也一樣可以。

  退一萬步,她不是還能賣去現代嗎?

  人有了底氣,做什么都不為難,路也會越走越順的。

  光只“種再多我也能兜底”這個念頭,就足以讓陳喬玉有膽量邁開步子,應下來了。

  金寶隊長和小馮把今天承包戶的協議書都給整理好了,全村三十六戶承包戶,除了山林池塘和一些不愿意種姜蒜的之外,有十七戶都選擇了種姜蒜。

  當然了,兩成的前提不止是幫著賣,關鍵還有技術指導。

  只是這話姚金寶不敢說滿了——種地的人看天吃飯,再好的技術,也不能打包票就一定豐收。

  但私下里,陳喬玉和姚大勇還是收到了這樣的任務。

  老支書說:“大勇你和小馮勤跑公社,公社有講種地的就去聽,另外大勇賣鴨子的時候,要留意打聽哪里蒜種得好,哪里要蒜的。”

  “但凡是要的,談談價格,要是價格合適,可以先訂一部分出去。”

  “喬玉你讀書好,還有個上大學和當老師的親戚,你多問問他們,有什么書能買回來叫我們學學,你幫忙打聽打聽。”

  “無論如何,不能叫承包戶虧錢,咱們既然要大包大攬,收人家兩成錢,就要負起這個責任來!”

  陳喬玉和姚大勇鄭重應下,也都感受到了肩上的擔子和責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