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快傳之炮灰的人生 > 第654章 旗袍娘子叼炸天了5
  再說蘇青,她坐著汽車進了大帥府,剛下車沒多一會兒,又一輛黑色的汽車進來了。

  從上面下來了幾個人,打頭那人,一身的戎裝,看起來威風凜凜,正是大帥董長源,隔了二十年,這還是董長源和鄭春芽的第一次見面,可惜的是,鄭春芽的芯子已經換成了蘇青。

  蘇青站在那里沒動,看著這個烏龍鎮最威風的男人朝自己走過來,她面無表情。

  烏龍鎮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幾個省的交界點,好幾條重要的鐵路都從這里過,烏龍鎮還臨海,邊界正好形成了一個“凹”字形,用來做天然的港口。

  這么一來,烏龍鎮不但是交通要塞,而且還是重要的港口城市,它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同時,烏龍鎮氣候和地質條件非常好,背靠著烏龍鎮,阻擋了來自北面的冷空氣,大片的黑土地形成了廣袤的平原,這一切讓烏龍鎮成為了一個糧食大鎮,每年出土的糧食,都能供應整個省的口糧。

  但是,這么好的地盤,上輩子,竟然讓董長源給搞丟了,他瘋狂的剿滅了地下黨,又聯合鬼子將國軍趕出了烏龍鎮,但沒多久,他自己也消失不見了。

  到最后,地方丟了,糧倉丟了,百姓被屠城,鬼子占據了這里,之后更是將家屬也一并帶來,將這里建成了一個新的彩虹國,并且改文字,語言,課本,不過十年的時間,這里儼然已經成了小鬼子國,華夏人和華夏語言幾乎全部都消失了。

  但損失不止如此,烏龍鎮幅員遼闊,鬼子又到處勘探,從這里挖掘出了石油和煤炭,他們欣喜若狂,他們如此瘋狂的進攻華夏國,不就是為了得到廣袤的土地和充沛的資源嗎?

  有了資源做支撐,鬼子的汽車和飛機全都有了能源,他們開始以烏龍鎮為起點,開始輻射全國,對全國展開了瘋狂的攻擊,打算在幾年的時間內占領華夏國,將華夏國的每個角落都掛上他們的國旗。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十來年后的滅國慘狀都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蘇青看著董長源,他選擇跟鬼子合作,太高估自己,也太小看鬼子,他以為給鬼子一個地方,他們就會甘之若飴的老老實實的呆下去。

  但是,他一個生在廣袤國家的人,永遠都無法理解,那些來自小地方的鬼子們,對于幅員遼闊的土地的渴望,他們渴望寬敞的地方,肥沃的土地,厚重的文化,豐富的礦產,他們什么都想要,甚至連華夏人腦海中的奇思妙想,不管是過去的,還是未來的,他們都想占為己有。

  那是刻在骨子里,世世代代都無法忍耐的渴望,那種渴望,讓他們坐臥不安,時時刻刻尋找機會,想要占有這個廣袤的國家,這是多么大的一塊肥肉啊!

  但是,董長源這個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饑的,他以為鬼子跟國內那些軍閥或者是國軍差不多,只要給出的利益足夠過,他們就會老老實實的跟自己合作。

  他看錯了!董長源這個眼瞎的,小鬼子要的一直是全部!從來都不是一點點,他們想要讓整個土地都成了他們的。

  蘇青想拿槍崩了他,但現在還為之過早,很多事情還沒搞清楚,再說一槍斃命也太便宜了他。

  蘇青沒動,董長源見她無所動作,臉又黑了,剛才那個副官敢教訓他,現在鄭春芽這個做衣服的裁縫,也敢給她臉色看,真是都反了天了!

  他也沒動,身后人自然替他說話,“鄭春芽,這是我們大帥,還不快過來見禮!”

  蘇青嗤笑一聲,“董長源,不要搞這些沒用的了,二十年前,你把我趕走的時候,可比這直接多了,說吧,你把我接來,到底有什么事?”

  董長源一看,虛與委蛇那一套不管用了,干脆直接說吧,“隨我進屋。”

  他下一步進了屋,過了一會兒,蘇青也跟著進了屋,外面的人拿著槍守在外面。

  進了里面,這棟大別墅裝修的富麗堂皇,按照蘇青的眼光,這比后世那些豪華的別墅也不差了,不管是裝修還是擺設,就是放到一百年后,也一點都不過時。

  除了裝修,更奪人眼球的是擺設,博古架上擺著一堆的古董瓷器,還有名貴的玉石和翡翠等物件,隨便一件都能讓外面一堆的人吃好幾年的飯,現今卻在這里落灰。

  明面上都有這么多東西,更不要說董長源的庫房了,估計更是價值連城,整個烏龍鎮值錢的東西都在他這里。

  蘇青翻了翻鄭春芽的記憶,幾年之后,這里名貴的玉器寶石就會慢慢的消失,這大別墅最終變成了一個空蕩蕩的房子。

  董長源坐到沙發上,對蘇青說道,“你坐,我們好好談談。”

  蘇青站著沒動,“你說吧,我聽得見。”

  董長源看了她一會兒,忽然笑著搖搖頭,“你呀,還是跟二十年前一樣犟。”

  這寵溺的語氣,這曖昧的笑容,就好像兩個人不再是一對面目可憎的中年男女,而是一對熱戀中的年輕人一樣。

  蘇青直接嘔出來了,“嘔~~~,嘔——!”

  董長源臉色大變,“鄭春芽,你別給臉不要臉!”

  “董長源,再說這種惡心話,我能吐到你臉上去,快點說吧,再不說我走了!”

  幾個人從外面進來,槍口對準了蘇青,“大帥,你沒事吧?”

  董長源擺擺手,讓他們出去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