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360章 南明二十年
  【唉,剛剛說完大明藩王的幸福生活,接下來就跳到了明朝滅亡,跨度有點大啊。】

  很好,剛剛還只是擔心自己的俸祿能不能到手,現在直接到滅國,跨度大到他們都沒心情吃喝玩樂了。

  大明確實不怎么開心,但同樣緊張的,還有清朝。

  【南明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并不高,還沒有反清復明這四個字被人熟知。

  但,清軍入關后一年的時間便攻克南京,可消耗南明政權,卻是花了整整二十年,這又是為什么呢?】

  南明?

  朱元璋這會兒已經全心都在聽他的大明如何茍延殘喘的掙扎,他同樣疑惑,崇禎都死了,居然還有個南明?

  還能堅持二十多年的政權。

  【1644年3月19日,中原內部的起義軍隊大順軍攻克北京,崇禎在歪脖子樹上自縊,明朝的政權算結束。

  但還沒到半個月時間,吳三桂引清軍入關,五月初二多爾袞已經進到北京,僅僅一年后,多鐸便進入南京。

  可一直到1661年,順治十八年,吳三桂才俘虜南明皇帝,摧毀抗清基地,哪怕如此,南明和清朝的對峙一直持續到1664年。

  真正意義上來說,清軍入關只用了一年時間拿到中原政權,可消滅前朝的明面政權用了二十年。這其實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

  而且,南明政權也算是短命,可反清復明運動的持久性也超乎所有人想象,基本上是貫穿了整個清朝。

  哪哪都奇怪。】

  康熙這里的氛圍可不好,也確實好不起來,反清復明,多叫人生氣的四個字啊,他們大清居然終其一朝都沒有得到認可。

  現在也有那些叫人生氣的迂腐之人在,寧愿老死在深山,也不愿出來伸展一身能力,排斥至此。

  【明末的農民起義轟轟烈烈,在哪個王朝末年都是如此,當時主要的兩支軍隊,分別是由李自成領導且攻克了北京的大順軍,以及在張獻忠領導的活躍在西南地區的大西軍。

  兩支軍隊都經歷了反明到復明的轉變。

  有一個事實需要認識到,在山海關大門打開之前,李自成這支隊伍是被寄予厚望能夠成為下一個漢人政權的,而且無論是百姓,還是鄉紳,對大順軍都是保持歡迎的態度。

  不由得想到我們重八啊,當初也是從農民百姓走出來的一員,到最后還是逃不脫這個命運,封建王朝的的歷史發展,還真挺有趣又堅固。】

  朱元璋臉色就沒好過,瞬間想要收拾朱棣的心思就摁不下去,敏銳的少年朱棣也預知到不對勁,不動聲色的沒待在這里,反而沖著后宮去了。

  【明朝滅亡的話,有一個逃不脫的士大夫節氣問題,之前提到錢謙益的時候也說過這個。

  當時李自成率人進入北京時,自殺的官員好像就二十來個,不是說官員就必須跟著死,只是討論下為什么會如此。

  其實這是因為明朝之前已經經歷過很多次的改朝換代,在官僚階級看來,亡國和亡天下并不是一個問題,亡國無非就是改朝換代,這是統治階級考慮的問題,而亡天下才是所有“匹夫”都要關注的問題,要涉及到民族衣冠文化被滅絕。

  在他們看來,大順軍無非是歷史的重演,大明滅亡是無法更改的事實,也不是什么漢人綱禮倫常被滅絕,所以他們選擇保障自己的利益,歸附大順政權沒有問題。

  我不好評價這個,左右現在都是一家人,大明也不是我家的。】

  天幕不好評價,但老朱家可是氣得不行,陰惻惻的看著下面的臣子,好啊,確實是他老朱家的江山,但你們如此不放在心上,也是利益分明的很。

  不少大臣都在心里叫冤,別瞪他們啊,他們可是一點紅利沒吃,一點罪沒落下。

  【好像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就能自然的接替大明成為這一片土地的新政權,但結果顯然很叫人意外,這是為什么呢?

  第一,不得不承認,當時的時代環境,統治階級想要純粹的站在百姓的階級立場上并不理想,李自成本應該向著地主官僚階級靠攏,但他沒有,還是對著地主官僚階級痛擊,具體表現就是還是從他們手上拿錢來支持自己的政權和軍費。

  第二嘛,則是對明朝投降官員拉攏的力度不夠,任用也不夠,依舊是大力主張任用那些未曾出仕的舉人。

  需要肯定的是,大順政權這一點很難得,居然在成功后還站在百姓的階層。

  只不過,這必然會叫大順政權失去很多官僚地主的支持,等到滿清入關以后,投降大順政權的官員又迅速投降了滿清。

  如果前面對他們半點不猶豫背叛大明都受不了的人,后面怕是更加接受無能。】

  確實接受不了,還不如投降那什么大順政權。

  剛剛還冠冕堂皇的說什么順利歷史發展,朝代更迭乃大勢所趨,只要沒有拋棄漢人儒家的綱禮倫常就好,那后面的行文就直接將他們釘在恥辱柱上。

  洪武年間的朝臣都要瘋了,后面這群王八蛋真就一點節氣都沒有嘛,如果剛剛聽到投降起義軍還只是在危險邊緣走動,那此刻聽到他們又迅速叛變投降滿清,他們已經被皇上實質性的殺氣掃到了。

  朱元璋確實每聽一次就恨一次,他好不容易把韃子趕出去,現在就聽到后面一群不要臉的玩意在那卑躬屈膝,還不如那同樣是反賊的大順政權取代他們大明,好歹終究是漢人王朝。

  氣得老朱現在腦袋都要冒煙了。

  【但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他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對吳三桂和清軍采取合理的態度和預估。

  他居然沒想過吳三桂勾結清軍的可能性,也沒有考慮過清軍入主中原的可能性,我們雖然都是馬后炮,但對于一個可能成為朝廷統治者的人來說,沒有長遠的眼光那就是錯。

  既沒有派重兵接管山海關也沒有集結足夠多的軍隊在北京,也是挺天真到啊。

  招降吳三桂的措施上肯定是有錯的,但沒必要扯進來陳圓圓啊,真正走到頂尖的男人女人,別把男女私情套到他們身上,我可以磕玻璃渣糖,但他們不能真的戀愛腦。】

  陳圓圓苦笑,她一想到自己身上背負著如此沉重的黑鍋,便輕松不起來。

  正如天幕所說,那吳三桂真要是會為了她叛變,才是真的可笑。

  其他人也是無奈,天幕平時還挺不正經的,隨便拉到兩個人就開磕,之前沒有半點關系的人她倒是磕得起勁,也不管邏輯,甚至都不管性別。

  現在男女性別倒是對了,轟轟烈烈以天下為資的曲折性也有了,她倒是理智起來了。

  武則天則是想到天幕對她和先皇的執著,明明知道他們二人各懷心思,明明知道她后期男寵不斷,可還是擋不住那句至親至疏夫妻,磕生磕死。

  【李自成逃離京城的時候部署又出現重大錯誤,直接地盤被清軍掃了,恢復到流動作戰的狀態,就是沒有自己的根據地。

  崇禎沒了,南明這邊肯定還是支持老朱家的啊,所以前前后后擁立了幾位宗室。

  作為明朝“正統”的繼承者,南明在聲望上占據著天然的絕對性優勢,和清軍相比,百姓也轉變了觀念,從當初的反明到復明。

  我只想說啊,明朝后期的黨爭和內斗也是赫赫有名啊,清軍都入關了,還被人堵截呢,擁立起來都沒見到復明的曙光,內部倒是斗得熱火朝天,短短二十年時間,經歷了好幾個不知名政權,簡直是,難怪被人消滅得干干凈凈。】

  無話可說,難怪沒什么存在感,這就開始內斗上呢?

  天幕連提都不愿意提一句,真的是很嫌棄了。

  林書還真不是嫌棄,她對南明的了解沒多少,誰讀書的時候還記得南明啊,頂多記得反清復明,南明誰當過皇帝她都不知道,能堅持二十年都叫人覺得奇跡,也是清朝那會兒自己內部不穩定,騰不出來手徹底把人收拾了。

  【清朝是一個比元朝得到更加劇烈反抗的少數民族政權,一開始清軍入關拉攏民心很有成效,他們姿態擺得很足,玩政治他們倒是比李自成高明。

  面對百姓,雖然沒有像是大順那樣承諾永不加稅,但也將明末加征的重稅廢除,還減少征稅;

  對于鄉紳地主,承諾農民起義奪走得土地歸還給他們;

  面對官僚,只要依附大清,無論是大順還是大明的官員,都可官復原職;

  對于崇禎皇帝,更是打出為他復仇的名號討檄,下令將其以皇帝禮節下葬,并要求官民為崇禎服喪三日,給足了面子和禮遇。

  這樣的姿態下來,入關過程遇到過抵抗,但大體還是順利的。

  但好景不長。】

  康熙渾身低沉,看著天幕希望她到此為止,不要再說了。

  【我寧愿滿清入關保持前面的政策,也不愿意他們主張的剃發易服引起中原劇烈的反抗。

  剃發易服是強制性的,說到底,滿人和漢人相比,人數太少了,所以不得不竭盡一切權力壓制和同化。

  前面就提到過亡國和亡天下的概念,現在對于漢人來說,就是“亡天下”,匹夫有責。

  多爾袞更是放出“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的話,可以說是一個無比錯誤的決定,直接把百姓抵觸的心理刺激起來,紛紛南逃。

  在當時,這對漢人意義并不一樣,已經投降清朝的地盤都開始紛紛反了,后續因為此事衍生出來的屠城政策,更是將漢人的仇恨加劇。

  南明政權能持續二十年,和清朝的自作自受離不開干系。】

  “該死,該死,都該死!”朱棣渾身爆發出澎湃的殺氣,對于滿清充滿著殺意,每一次,每一次聽到屠城,他都遏制不住心中的殺意。

  要奪天下就奪天下,是他朱家無能守不住,按照前面那套收買人心就好啊,一直裝下去啊!

  憤怒的又何止是他。

  康熙狠狠閉上眼,知道又要開始注意監察全國各地,當初入關時的錯誤,幾十年了,依舊還未曾彌補。

  【只可惜,南明也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后續抗清的軍隊整合,可南明延續的就是一個病入膏肓、積弊難改的腐朽王朝,在不斷的內亂中走向滅亡。】

  斗斗斗,一看就是沒收拾夠。

  朱元璋已經半點不在乎天幕提不提大明了,接連戳他兩次心窩。

  他現在看誰都不順眼,也就好大兒處境好一點,其他無論是文臣武將還是皇子,都感覺后背一涼。

  立刻預感到,怕是日子不會好過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