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356章 子貴母死?反而太后專權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說北魏一項很奇葩的制度——子貴母死。

  聽著是不是覺得很扯?

  倒不是說后宮嬪妃生下皇子就會被賜死,畢竟這么奇葩的規定,那皇宮不得變成洪水猛獸啊,雖然也沒差多少。

  意思是只要皇子被立為儲君,當娘的就先去見祖宗,理由也很直接,就是怕外戚專權、干涉朝政。

  我說句不好聽的話啊,真要防止外戚專權,你殺個太后應該不太夠吧?】

  很多太子舅舅、皇帝舅舅立刻察覺到殺意,這是什么意思?

  本來就很不容易了,為什么還有這種好不容易外甥當上儲君就要先被滅的潛在危險?

  許多皇帝聽了也無語,雖然防外戚專權,但也不必這么個搞法,最后真進宮都成為家族的催命刀了。

  【而且啊,說來說去,不應該是叔叔伯伯、同姓兄弟更加能篡位嘛,真要防范于未然,先把自家這一族的男人誅了不更加保險啊。

  畢竟,就舅舅而言,也就是做到長孫無忌這頭了,最后被皇帝外甥收拾了。

  但叔叔的話,咱們judy就是天花板了,哪個的危險性更高,可見一斑。】

  長孫無忌板著一張臉,什么話都不想說。

  朱棣毫無畏懼,反正他不需要面對他爹的鐵掌威脅。

  皇室的宗親:求你住嘴吧,天幕,真想要把我們都一鍋端了啊?

  【對于北魏這項制度的確立也有很多種說法,主要是北魏的史書簡直是被編成一坨狗屎,但主流學者還是認為乃道武帝拓跋珪創立的。

  至于靈感嘛,我們都覺得他是從劉·大豬蹄子·徹身上學習而來的,這個子貴母死的操作是不是稍微有點熟悉?

  劉弗陵他媽當初不就是被劉徹一連招帶走了嘛。】

  劉徹:萬萬沒想到,這種屎盆子都能扣他腦袋上。

  雖然他在女色是沒心沒肺,但還不至于到子貴母死的地步。

  只不過,細細想想,當過太子的后妃似乎是都死了啊?

  【北魏的皇室從拓跋珪到宣武帝元恪下令廢止,大部分時間都在實行這項制度,可偏生從東漢末年到隋朝統一,這四百年混亂時間里,偏生就是北魏出了有名的太后專權。

  其中更是有大名鼎鼎的馮太后,那無論是史書上的名聲,還是后世的名聲,那都是頂頂好啊。

  怪諷刺的。】

  可不是嘛,為了防止外戚專權,偏生就北魏有太后專權,評價還不低,這不是小丑嘛。

  【北魏的歷史研究在拓跋燾之前很難研究,因為三朝重臣崔浩編史時候太老實,或者說人家就是想要將歷史如實記載下來,結果就是北魏皇室那點子不堪的事情全部被記載下來,引發了大規模的文字獄,哪怕是世家都有好幾個被殺得干干凈凈。

  說實話,欲蓋彌彰的啊,我們就很好奇,到底是有多不堪,才能叫北魏的皇室大開殺戒,本來都沒人關注南北朝那點子事,在這般欲蓋彌彰之下,反而引發我們很多好奇心。

  畢竟漢朝皇帝已經有夠葷素不忌,北魏皇室到底是有多黑、有多臟,才能不惜對著世家動手,也要掩蓋史實啊?】

  還真別說,他們也好奇起來。

  寫了些什么啊?

  如果只是普通的皇室記載,沒必要這么忌諱吧?

  到底是什么難以啟齒的內容啊?

  一群人抓心撓腮的,離得近的還忍不住找人搜集搜集,看看能不能找到記載。

  【改改改,都不知道在折騰些什么,名聲沒好,倒是叫我們后代想要研究研究北魏都沒得史書讀,讀起來的有效信息真的是太少了。

  拓跋珪將兒子拓跋嗣的生母劉氏賜死后,父子倆還談了一番心,然后拓跋嗣逃亡。

  而史書上的記載呢,除了劉氏死亡和拓跋嗣逃亡是客觀事實之外,其它都是拓跋嗣單方面的言辭。

  畢竟如果在北魏子貴母死的話,拓跋珪要殺的妃子還真不止一個,還想要殺另一個兒子拓跋紹的母妃賀氏,但不同的是,后者母子倆成功反殺拓跋珪。

  你看,這就是隱患吧,只許你殺人家當娘的,就沒想過人家當娘的要殺你嗎?

  又不是真的傻呵呵在那等著你殺,整個后宮都成為狼人殺了。】

  好家伙,萬萬沒想到還有這種發展。

  百姓們則是好奇,如果真是要立太子的話,那到底是要立誰啊?

  那個拓跋嗣為什么要逃亡啊?

  真傷心的話,你娘死都死了,再跑還沒了太子之位很虧啊。

  【其實啊,拓跋珪這個人可能是有點瘋病在身,常年服用寒食散,還能活到晚年也是不容易,這種玩意在那會兒就是醉生夢死的選擇,沉浸在虛妄世界,但架不住它有毒啊。

  說拓跋珪有點瘋還真不是污蔑他,他弟弟拓跋遵為了北魏那是立下很多戰功啊,僅僅因為失禮就被他賜死;

  王公重臣穿得衣服艷麗點,賜死;說話稍微怠慢點,賜死;

  有個大臣喜歡讀經史,這沒什么問題吧,但在拓跋珪眼里,那就是出使一趟大秦被同化了,連同弟弟兩人都被拓跋珪賜死:

  ……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的理由,沒有他找不到的。

  我曾經懷疑過,是不是這些人有不臣之心,所以拓跋珪在那裝瘋,但最后發現,他就是真瘋。】

  好家伙,這都是什么奇奇怪怪賜死的理由?

  衣服穿艷麗點還能極盡全力的找個找補的理由——刺了他的眼。

  后面那位喜歡讀經史的大人實在是叫人摸不著頭腦,這不是好事嗎》

  難道當皇帝的還不許大臣讀點經史子集呢?

  難怪天幕說他有瘋病,不然沒法解釋啊。

  【拓跋珪的瘋病越來越嚴重,甚至是將為自己抬攆的人當作刺客,經常毫無理由的直接把人宰了,最嚴重的一次一次性殺了十幾人,誰能想到,就規規矩矩給他抬個攆還能要命呢?

  所以,拓跋嗣、拓跋紹兩位皇帝的生母被賜死這件事,可能真的和立太子沒什么關系,畢竟拓跋珪的精神狀態太令人堪憂了。】

  說起來很行得通,可能就是皇帝發瘋想要殺人了。

  【拓跋紹殺父但并沒有完全控制朝廷,說白了朝臣們不支持他。

  因為拓跋珪是晚年發瘋的話,那么拓跋紹就是純粹的惡種,十幾歲的年紀就敢剖孕婦,朝臣們可不想再來個加強版的瘋皇帝。

  所以在拓跋嗣打著討伐弒君兇手的名號時,得到了許多人的支持,順利的登上皇位。

  其實到這里都沒有問題,但問題是,咱們很多老祖宗啊,登上皇位后就想要將這個過程“合理化”、“完美化”。

  拓跋嗣就仿照劉弗陵的遭遇,說他爹殺他娘就是因為想立他為太子,很高明的說法,但咱們不知道真實內容是什么啊,因為編史書的已經都被打包到地下去了。

  但諷刺的是,拓跋嗣肯定是要借用子貴母死來合理化自己的登基,可偏偏每一種記載,最后都是拓跋嗣最后想要傳位的人是拓跋紹。

  畢竟拓跋紹弒君的理由是拓跋珪要殺他母妃啊,相當于就是要立他為太子嘛。

  嘖嘖…給兄弟做了嫁衣。】

  還真是挺意想不到的發展。

  皇帝們也意識到,他們真的將史書改了一些的話,真是挺沒邏輯的。

  只要邏輯不對,按照后世人那閑的沒事干逐字逐句分析的架勢,很容易就被揪出來,還衍生出其它種種莫名的猜測,若這樣的話,真不如一開始就老老實實記載。

  反正后世人的接受度挺高,只要皇帝的本職工作做得好,他們好像真不在意那點子事。

  【很顯然,北魏這個子貴母死的說法站不住腳,尤其是后面拓跋嗣的太子生母雖然也死了,但被牽扯進宮廷那些事,真要把這個聯系起來,太牽強了。

  但命運啊,就是這么巧合,連續兩任儲君的生母都死于非命,導致接下來第一位真正因為子貴母死說法去世的受害者出現了。

  文成帝拓跋濬繼位的時候,他母親都還活著,但偏偏不久后就離奇死去。

  下一個就更加標準和規范化了,獻文帝拓跋弘被立為儲君后,生母直接被賜死。

  不覺得這個法子很奇妙嗎?

  雖然都說子貴母死是為了避免太后專權,但恰恰是這種做法,反而方便了當朝太后鞏固自己的權力,排除后來的爭奪者。

  畢竟,子貴母死,死的是儲君的母妃,都不一定是皇后,但儲君晉升成功后成為皇帝,母親則是跟著變成太后,對于前一任太后確實是一種挑戰。】

  還真是啊,執政太后肯定不希望來一個未來皇帝的生母和自己搶權力。

  本來說是為了避免太后專權,最后成為當權太后排除競爭者的工具。

  若是光聽“子貴母死”這四個字,誰能想到后面這些呢?

  【但當時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知道這么多東西,北魏皇室許多人只知道生了兒子被立為儲君,自己就得死翹翹,生兒子居然成為一個高危事件。

  總結下北魏這些皇帝和子貴母死的關系,既然傳言從拓跋珪開始,那就從他開始盤點。

  拓跋珪的母親是因為兒子和母族爭斗嚴重,加上小兒子長期為質子,心情抑郁而死,和子貴母死無關;

  拓跋嗣之母是子貴母死的第一樁疑似案例;

  拓跋燾之母杜氏,她死后兩年拓跋燾才被立為太子,這個就很難和子貴母死扯上關系;

  拓跋晃的之母在生下他當年就死亡,應該是和生育有關,在她死后四年才被立為太子,這就更加扯不上關系了;

  拓跋濬的母妃有明確被朝臣逼死的記錄,這和常太后專權有關系,為子貴母死的疑似案例二;

  后面基本上就是比較符合子貴母死行為模式,但基本上都是和當權太后排除競爭者有關系。

  說到底,什么子貴母死,都是政治斗爭的工具而已。

  需要的時候就賜死,不需要的時候,后面孝明帝元詡的母妃不但沒被賜死,還當了實權太后。

  一切都是政治斗爭。】

  還以為是真的有這么喪心病狂的制度,搞半天還是排除異己的做法。

  百姓只覺得皇家瞧著可真是可怕,能搞出這么多東西來,明明目的都不純,偏偏還能說出許多大義凜然的話。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