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335章 不懼死亡
  【立憲這件事袁世凱和那位漢臣的交鋒還沒結束,算起來真不是袁小四一路碾壓,但架不住人家有個把不住嘴的毛病,太過得意忘形,最終纏綿了將近一年時間的丁末黨爭終于以袁世凱勝利結束。

  袁世凱忙著跟人斗是一回事,但他也沒忘記推行地方自治,派了人出去考察。

  這個考察團和慈禧的可不一樣,是真的要吃苦頭,白天趕場子一樣四處參觀,晚上還得聽外國人上課,但辛苦是有回報的,起碼袁世凱得到了一批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說明啊,學習這件事還是得吃苦頭的,悠悠哉哉把東西學了,不太可能,人家學霸只在你沒看到的地方努力起勁。】

  好嘛,這是在點誰呢?

  【慈禧或許是老了,當初愿意接受西學的心氣也跟著磨滅了,拖拖拉拉到1908年才正式頒布了三步走的計劃,按照她那詔書,正式立憲得到九年后啦。

  但可惜,時間不會給這個腐朽的朝廷再一次機會。

  再就是倒霉蛋光緒死了,等到我們十幾年前用技術手段檢測,才得出結論:光緒死于砒霜中毒。

  倒不一定是慈禧弄死的,因為慈禧也是大限將至,只能說光緒這倒霉孩子實在是太背了。】

  慈禧要死了?

  那倒是能理解,在光緒被軟禁的那些年里,待遇肯定不會好到哪里去。

  眼瞧著慈禧要撐不住,那么肯定是光緒重新出來掌權,別管有沒有實權,但人家出來還是得給予表面的尊重,那么之前那些人就會遭到瘋狂的報復。

  直接把人毒死倒是一種一了百了的方法。

  【要不說光緒實在是背時呢,死后不到24小時,壓了他一輩子的慈禧跟著走了,又給大清留下一個3歲的小皇帝,那年紀是越來越小啊,我都不知道他能怎么逆風翻盤。】

  說實話,他們也想不到。

  算上這個,好像已經三個小皇帝了吧。

  這玩意還沒折騰完,不知道該感嘆皇帝都命短,還是真的能折騰。

  【3歲不到的溥儀登基了,但接下來不到三年時間就被廢,后來的幾十年里面,他經歷的無非三件事:登基,做傀儡,退位。

  慈禧死了最著急的是袁世凱,因為他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了啊,所以立馬開始登報說要搞政治。

  人家也不是沒有道理,按照老太太的詔書,九年后袁小四都58了,他家里還有個活不過58的詛咒呢。

  但人家滿清皇室也不是吃素的,不過殺袁世凱還是沒法動手,只是袁小四“被有病”然后趕出京城。

  說實話,我很意外,本來袁世凱給人留下來的印象便是野心勃勃,居然這么聽話的就這么走呢?

  只能說,他嘴上說著立憲立憲,但思想上還是滿清的大臣,站在臣子的位置。

  要不然,在我的設想當中,袁世凱應該調集兵馬殺個回馬槍,圍攻紫禁城挾天子以令天下,實行自己的君主立憲。

  別管這制度行不行,但袁世凱居然連嘗試都沒嘗試,反正我很意外。】

  曹操:還是膽怯啊!

  這事情他熟啊。

  確實,按照梟雄的路線,在自己有兵的情況下,怎么都不可能灰溜溜的走吧。

  其他人看得也是頭疼,袁世凱身上沒有他們以為的帝王領袖的心性和魄力,不是說一定要你造反,但這種時候錯過機會,叫他們看不到希望啊。

  這個人,他們基本上不看好。

  【這會兒最有可能爭天下的人都過得不是很好,袁世凱暫時在搞閑人那一套,孫中山沒過幾天好日子,同盟會也在那搞分裂。

  同盟會本來就在搞內訌,這會兒梁啟超倒是站出來寫了句殺人誅心的話:

  你們煽動其他人去送走,領袖卻住著高樓豪宅,遠離革命。

  這話太有殺傷力了啊,然后一個年輕人站出來了啊,他說他要去北京刺殺高官,這個人就是汪精衛。

  唉…人的經歷實在是太奇妙了。】

  林書由衷覺得這些人的經歷前后對比太具有戲劇性、顛覆性。

  只不過,眾人并不明白她此刻的感嘆。

  也有人隱隱猜到,此刻這個想要殺身成仁證明理念的人,日后會面目全非,才有可能叫人如此感慨。

  【汪精衛那會兒真是死心塌地跟著孫中山到處流亡啊,所以孫中山不同意,但他實在是太堅決了。

  其實那會兒就是一個敢于犧牲的年代,暗殺橫行,就連蔡元培這個校長都有這個意識,可見一斑。

  汪精衛找了幾個同盟,然后一群人到了北京決定要搞就搞個大的,直接劍職當時的攝政王,決定炸死他。

  當時炸藥還是無引線的,也就是說點炸彈這件事,注定要犧牲一個人,汪精衛又挺身而出。】

  林書都有些唏噓,早期的汪同志是真的一身正氣啊。

  【但很可惜,這會兒還是太稚嫩了,汪精衛直接被抓了,和好兄弟那是爭搶著往身上攬責任啊。

  兩個人現在其實還是愣頭青,一心求死來激勵革命黨的士氣。

  清政府不想如他的愿,也為了彰顯己方仁義,沒有將人處死。

  別的不說,雖然咱們汪·愣頭青·一心求死·精衛刺殺失敗了,但人家的目的達到了啊。

  這么英勇的同志,那肯定得就出來啊。

  咱們汪同志也是給自己拉下來一生的政治資本。】

  說實話,許多人聽得腦袋疼,因為這實在是給他們治下有異心之人提供了太多方法。

  【接下來,同盟會組織了一場意義遠大的黃花崗起義,這已經是第十次起義了,地點還是廣州。

  天高皇帝遠,真是亙古的基礎。

  這次起義大家都很給面子,反正都不怕死,熱血上頭,但上完頭還是得考慮個現實的問題——經費到哪去搞啊?

  槍支彈藥不得要錢啊。

  這次起義的敢死隊是一群平均年齡不到30的青年,他們來字各行各業,學子、農民、軍人……他們是英雄,他們勇敢,但并不代表不害怕。

  臨走前,一個個都寫好了遺書,做好了有去無回的準備。

  林徽因的堂叔林覺民,寫下了一篇感天動地的《與妻書》: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為陰間一鬼……”】

  他們能一直堅持保持微弱的希望,便是因為這一個個冒出來不懼死亡的人。

  他們或許渺小微弱,可給予的震撼動人心。

  【這一場起義,就是一場求死。

  一百多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大樓,這一百人能起什么作用呢?

  八十六人犧牲,黃興斷指,起義失敗。

  最后收殮到72名烈士的殘骸,血肉之軀喚醒民眾覺醒。

  他們這些人是什么人啊?

  是同盟會的骨干,卻自主的成為沖鋒小卒,集體犧牲,幾乎叫同盟會的精英消失殆盡。】

  他們看到了,許多人決定前沉默不語,和家人寫信時滿臉不舍,沖上前時堅定不動搖,最后,只剩下七零八落的殘骸。

  他們正當壯年,意氣風發,就那么莽撞的死去。

  看得所有人心有不甘。

  不該是這樣的結局?

  他們不該就如此死去的。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