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214章 邪了門的開國太子—真金
  【老趙家雖然也是裂開了,但南宋我就懶得說了,因為趙構他本身都沒兒子,建立南宋以后還是過繼了太祖一脈。】

  本來日子就很難過的趙構,又被提到一個他恨不得被人忘記的痛點。

  趙匡胤也沒多高興,南宋是他的后人又怎么樣?

  也沒個出息的,最后還背了亡國之君的名頭,他二弟甩鍋是一把好手啊。

  【接下來便是元朝的真金太子,原名是孛兒只斤·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長子。

  其實他上面是有個哥哥的,但在忽必烈繼承汗位之前就去世了,沒把人算在內。

  真金太子并不如何出名,元朝皇帝也就頭尾叫人知道的多一點,再加上一個還在草原的成吉思汗,但他確實和想象中的異族不太一樣。】

  始皇帝再一次聽到成吉思汗的名字,完全忽視掉了一個小小的太子。

  不過今日的內容他本來沒多放在心上,只不過聽了這么多,發現養兒子這件事還真不容易,各有各的難處。

  趙匡胤臉色可不好,雖然大宋被踩了很多次,可之前天幕沒有細細的講述元朝,叫他們好歹還能自欺欺人,可這次確實無法逃避,他們真的被異族亡國了。

  【真金特殊的地方就在于,他是一個接受儒家教育的太子,而且加上祖上的血脈和忽必烈的要求,并沒有被儒家忽悠,反而是一個偏儒化、漢化的太子。

  年幼時,真金的父親忽必烈還在為著汗位奮斗,可也沒落下兒子的教育,搜集了一批的漢人儒士,當然是不是綁在馬上搶回來的咱們不得而知,還叫姚樞作為老師,勛臣之后作為伴讀。

  別的不說,人家抓教育是可以的,小時候的父愛還過得去,就是當皇帝的好像都避免不了父愛逐漸消失這件事。

  姚樞是什么人啊,是著名的政治家、理學家,還被譽為‘以儒家為元朝開國名臣’。

  他教真金便是‘日以三綱五常、先哲格言熏陶德性’。】

  宋朝人第一時間注意到的便是姚樞這個名字,好像是漢人吧?

  林書倒是不批判這個立場問題,因為為元朝做事的不在少數,說到底異族的人數絕對不占優勢,漢人占的比例還是巨大,這也是為什么異族王朝基本都尋求漢化。

  人太多了啊。

  “這異族教孩子還挺正常啊。”

  不少人都沒說話,這些東西他們聽得心里古怪,夸也夸不出口。

  忽必烈倒是滿意,不過,什么叫做父愛都會消失的?

  真金同樣為這句話思考,并不需要多聰慧才能理解的一句話,卻是掀起元朝無數人的心思。

  這不就是意味著太子的位置……

  【姚樞并不單單是真金的老師,還是忽必烈的謀臣,他后來隨忽必烈征戰,教書的事情自然得擱置,但是真金的教育不能擱置啊,所以有了第二位老師竇默。

  這也不是籍籍無名之輩,是一位理學家和醫學家,只能說人家真就是多項技能在手啊。

  忽必烈當爹的對老師的態度也是拎得清,出征前把自己的玉帶鉤賜給竇默,叮囑他不用客氣,他是自己府里的老人,我兒子不聽話你只管處置。

  雖然說竇默不可能缺心眼子到真把真金當作兒子訓,但起碼有了這個態度,當兒子的態度就得提高一層樓,老師得到足夠的尊重,那還不得往死里報答啊。】

  不少溺愛兒子的家長倒是有些心虛,但在古代尊師重道絕對是主流,許多人覺得他們做得也挺好的,直接和夫子說您直接往死里抽,我家孩子皮實。

  諸位夫子瞧著眼前特意被家長送過來加粗加長的戒尺,不知道該欣慰還是無語,最后只撂下四個字:成何體統。

  【兩任老師都是偏儒家教化,當然不可能在忽必烈眼皮子底下做什么手腳,但真金本身確實是一個接受漢化教育的小朋友。

  等到忽必烈即位,對兒子的封賞也不含糊,第二年直接封真金為燕王,領中書省事。

  嗯,這才是正常的培養兒子的套路啊,別管以后猜忌不猜忌,但前面你培養的過程不能少啊。】

  趙匡胤:聽到了,聽到了。

  趙德昭趙德芳:心里就是很復雜,被人家刺到眼睛了。

  【兒子大了,自然就得考慮立儲的問題。

  真金自然是那個最被推舉的,蒙古傳統的汗位是通過一個叫做是忽里臺的大會推舉,真金這邊還有之前的那些老師和漢臣推薦,忽必烈還是給了真金正統的名號。

  冊封太子這件事其實也是忽必烈用漢法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對蒙古傳統汗位繼承的變革。

  真金這個太子也沒寒磣,該有的配置都得配齊,設立了宮師府,還有將近四十名的漢臣官屬,在這種環境下,真金日后堅持漢法也能理解。】

  【還有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真金奉命送前任帝師回吐蕃,但他字卻是在藏區滯留了將近兩年的時間。

  當然這兩年里他不是去當喇嘛了,真金在這兩年里擔任施主,藏區又盛行大法會,他便和喇嘛廣結交,參與進來的民眾有數十萬人。

  真金不可否認的在這段時間受到佛教的影響,但也只能是影響。

  人家的任務可不單單只是和喇嘛和民眾打好關系,還在那觀察當地各個勢力的關系,回到朝廷后立馬給他爹寫明奏折,派人去鎮壓,順帶還把和伊爾汗國的路給打通。】

  瞧著展現出來的區域輿圖,這可不單單是鎮壓本土勢力而已,對于周邊像是印度這些國家,還有西北諸王都有威懾作用。

  日后若是有不臣之心也方便動手。

  百姓聽得不是很明白,但其他人都看出來,這位太子確實不一樣。

  【如果這么一直下去,真金應該能順利的繼承,但可惜的是人心易變。

  忽必烈早年應當是對漢法比較支持的,從他給兒子找老師還有漢臣就能看到。

  但是慢慢的忽必烈對漢法的興趣在逐漸減少,加上之前那批開國的漢臣逐漸去世,另一排的阿合馬開始逐漸被忽必烈信任,其他的漢臣自然把希望寄托在這位真金太子身上。

  真金為首的漢法一派和阿合馬一派真就是尖銳的對抗,不死不休的那種,都恨不得下手教對方不得翻身。

  兩人持續的斗法有好幾年,后來阿合馬被刺殺,真金哪怕當時在忽必烈身邊都卷入到這件事里面,最后阿合馬去世。

  真金這會兒還沒意識到危險,提拔漢臣,還叮囑若是真有利國利民的事,不要害怕改變和阻撓,萬事有他。

  接著還啟用了大批的漢臣,接下來的幾年這位太子不斷的推行漢化政策。

  他要求蒙古國子生學習漢文,奏請開設科舉但沒有被通過……

  看著是大權在握,但所有的生殺大權還是掌握在他爹手里,而且,太子殿下,您沒發現有什么不對嗎?】

  真金聽著天幕的話,不敢去看他父王的眼睛。

  身處其中確實沒有發現,可此刻作為旁觀者卻是看得再清楚不過。

  這幾年的講述里,他父王對漢法漢化已經沒有多少的熱情,對他,怕也是防備居多。

  幼時的教導和重視不是假的,后來的防備和猜忌也是真的。

  天家父子的悲哀,和是不是漢人真沒一點關系。

  【更加要命的是,后來一位年事已高的南臺御史,不知道是年紀大了老子糊涂了,還是被真金的對手策劃,上了一道奏折。

  奏折的內容無論是誰聽了都無語,首先是請當時忽必烈的皇后不要再干政,再然后是請忽必烈禪位于真金太子。

  你聽聽,這是隊友能說的話嗎?】

  別說真金此刻的心理活動,就是旁人都無語了,這個事情聽著都荒謬。

  換做平常人家都得被爹揍一頓,換做皇家,只會把事鬧得更大。

  真金卻是無語,他看了眼在場的御史,不知道是哪位啊,天幕怎么不把名字曝出來?

  南臺御史的人一個個肅著臉,對于周圍人的打量全部瞪回去,千萬不能心虛。

  心里頭也在罵,這是收了政敵多少好處啊?

  【這話就算真金是李世民轉世也不能說啊,這和指著忽必烈的鼻子說,“老登,你年紀大了,別占著茅坑不拉屎,傳位給我吧”,沒有任何區別啊。】

  短短一句話,直接叫三個人都被創死。

  李世民:憑什么這種時候就把我代入進去啊?

  真金:本來還沒覺得這么好笑,但經過天幕這么潤色,真的是又好氣又好笑。

  忽必烈:還說我們蒙古粗俗,天幕說話也沒文雅到哪里去。

  本來就氣人的事情經過天幕的解釋,更是氣人了。

  百姓只是想到要是自家鬧這么一出……

  立馬搖搖頭,可不敢想,光是想想都覺得腦袋昏、心口疼。

  【真金知道這件事后就想著把奏折攔下來啊,他真的想知道這位御史是哪個兄弟下手的,這一看就不是正常人能做出來的事情啊。

  可惜,事情還是泄露了出去,忽必烈知道這件事的反應大家也不用我多說,自然是暴怒啊。

  人家年紀大了,但手里的權力可沒少。

  這件事最后的處置沒有波及到真金,但他自己心里顯然過不去啊,也算是真真看到了他爹對他的忌憚和不滿。

  因為這次禪讓風波,真金可謂是驚懼交加,居然于同年的年底病死,享年四十三歲!!!】

  從天幕的聲音可以聽出她有多少的震驚。

  真金陡然聽到自己的結局也是怔然,沒想到居然最后會是這么一個死法。

  忽必烈臉色暗沉沉的,朝堂內無人敢大口呼吸,都怕自己成為點燃父子倆炸藥的那個引線。

  其他人也沒反應過來:這就死了?

  有點兒戲啊。

  難怪天幕都把這群人盤點出來,這猝不及防的轉折真的叫人防不勝防。

  他們都做好了元朝皇帝打壓太子的準備,沒想到人家就這么把自己嚇死了。

  或許中間是有打壓,但因為這個時間間隔過于短暫,看得人真是眉心直跳。

  這群太子還真是說死就死,完全不含糊啊。

  【但是吧,真金人家當了這么多年的太子,朝堂上的勢力和根基還真不容小覷,當然不是說那些追隨的人就造反了啊,犯不著犯不著。

  而是忽必烈居然在后來把真金的第三子封為‘皇太子寶’,最后還真就這個孫子即位了。

  本來以為真金一倒這一脈會樹倒猢猻散,但忽必烈沒有把位置傳給兒子,反而是給了孫子,尤其是看著后來這個孫子的表現,也沒展現出什么英姿。

  不知道是一群子孫里矮個拔高子,還是對曾經真金太子的愧疚和虧欠,彌補到了孫子身上。】

  真金同樣沒料到這個結局,之前還暗自欣喜的一群兄弟愣住,不是,父王你這是干什么啊?我們還活生生的杵在這呢?

  一個個眼睛里的酸都溢出來了。

  真就哪怕有猜忌都輪不到他們咯。

  朱元璋聽著這個安排,很不想承認,他居然和人家的思路差不多,要說他朱元璋可是最恨蒙古人的。

  【元朝在皇位的傳位上真的是一言難盡,加上真金太子之前的表現還可以,所以會覺得可惜。

  起碼假如人家繼位,咱們還能假設假設他會不會慢慢的漢化,不會將漢人的處境逼迫到慘烈的份上。

  就拿真金的兒子來說,三個兒子都是直接或間接的成為帝王,有的是自己登基,有的是兒孫登基追封,封的速度都趕不上死皇帝的速度。】

  再次聽到元朝后來皇帝出問題,無論是忽必烈還是真金都只想著叫太醫來看看。

  不說刺殺下毒等不尋常的死亡原因,這一個個的身體是不是有點問題啊?

  一個兩個就算了,中間那么多個都早死,很難叫人不懷疑啊。

  其他幾個皇子也都著急擔心起來,怎么著他們一個個都沒繼承他們爹的長壽啊。

  太子之位先放一放,保住自己的命才是最重要的。

  現在覺得也不是非得當太子不成,要是能活得長久一點說不定能把所有人都熬走。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