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190章 火藥(三)
  【元明時期就在不再是用竹筒制作的管狀火器,換成了銅鐵,說實話,我都不能想象竹筒是怎么和火藥聯系到一塊的,只能說老祖宗們的冒險精神十足。

  之前講朱棣的時候就提到過,朱棣曾經差點被火器打到功虧一簣,可能也是因為自己吃過虧,所以后來組建了火器營。

  當時大明有多發火箭,發射10支箭的叫火弩流星箭,發射32支箭的一窩蜂,甚至最多可以發射100支箭,叫百虎齊奔箭。

  值得一提的是,在《武備志》中曾經記載過一種名為‘火龍出水’的火器,聽說能夠飛離水面三四尺高,飛行兩三千米。

  現在聽著都覺得不可思議,夠得上二級火箭的理念級別。】

  “哇”

  別說天幕不可思議,就是他們也覺得啊。

  尤其是朱棣,哪里來的這種玩意?

  不是說他的火器營厲害先進嘛,怎么沒聽說過這種玩意?

  急得就跟看到半空中掛著肥肉的猛虎一般,光給看不給吃啊。

  【還有一種叫做神火飛鴉,名字我倒是在電視里面聽過。

  它用細竹篾綿紙扎糊成烏鴉形,內裝火藥,由4支火箭推進,隱約還能看到現在大型捆綁式運載火箭的影子。

  首次火藥兵器的海戰發生在金宋之間,當時岳飛的部將李寶自告奮勇,領著三千多水兵還有120艘船就去阻擊金軍了。

  老天爺配合的好,向金軍發起攻擊時南風正好,放射火箭火炮直接砸在金軍的船上。

  還有也是宋代的陳規利用火槍組成的火槍隊,把金軍打退,還被稱為現代管型武器的鼻祖。

  唉…我真的,也不是故意想戳趙家皇帝的心啊,這是怎么搞的嘛,有錢有人有武器,失去燕云十六州雖然連打鐵原材料都下降了,但怎么搞成后面那樣嘛。】

  趙家皇帝:我們也想知道。

  一次次戳心,說真的,不單單天幕如此想,他們現在每聽到大宋過人的地方,第一反應就是為什么皇帝那么拉跨啊?

  不過,那些東西聽著確實拉風,還是有搞頭的。

  其他人只有一個想法:要是大宋能分他們點錢就好。

  沒誰不羨慕北宋的錢,一個個皇帝覺得發展不太對啊,難道只有軍事擺爛才能國庫有錢?

  【然后不出意外,咱們國家的好玩意基本上無一避免的往外面傳了,欸嘿,這次還是咱們的老朋友——阿拉伯國家。

  真就是和大宋做生意做得頻繁,居然連火器這種機密都能傳出去,不知道該說人家阿拉伯人有眼光,還是說大宋軍事就跟個漏斗一般。

  前面的造紙我還能理解,但軍火這玩意放到哪都是重兵把守啊,居然還能讓人家搞到。】

  見微知著,李世民想到若是大唐能有次神兵利器,絕對是會列為最高機密,工匠這些人起碼得是終身控制,大宋居然能在起步階段就被人傳播出去,確實是諷刺。

  難怪人家不注重軍事能力。

  趙匡胤已經平靜了,對于這類事實還能跟著罵幾句,順帶把罪孽的源頭——他弟弟弄來踹幾腳。

  趙光義已經死心了,踹吧踹吧,反正就按照現在天幕透露的那些,他自己都想死上一死了。

  【但還是得說句公道話,人家阿拉伯人弄回去的方子并不全,最主要的原料是硫磺,沒有投入硝。

  人家的火藥也是經過長期的發展,只不過等到他們搗騰出《武經總要》的火藥,已經是晚于我們兩個世紀之后了。

  阿拉伯是我們的老朋友,其它也是嘛,主打的就是一個不厚此薄彼。

  大明時和朝鮮的關系很緊密,以儒家經典授之,以互市利之,以兵力震之,朝鮮和日本打仗的時候,還支持了大量的軍資。

  有一點我得說一下啊,咱們老祖宗和周邊發展關系那沒半點問題,但咱們不能什么都拿出去,而且也不能真就是跟養兒子一樣。】

  朱元璋:“……”

  一轉頭怒視兒子老四,你老子我那是摳摳搜搜的恨不得抄家來搞錢,你后代子孫居然如此揮霍?

  前面的還算那么一回事,后面那是什么?真養兒子呢?

  朱棣也沒好到哪去,現在百廢待興,要民生,要遷都,要打仗那都是錢啊。

  他現在還都不敢提打仗,戶部尚書都還沒說什么,不然胖兒子就一副死給他看的模樣。

  朱高熾:呵,打仗?現在打仗您真就是想弄死我叫您孫子上位。

  【之前提到的日本就是明朝活躍十分的倭寇,和朝鮮海戰因為火器失敗,人家也不是傻子,自然明白什么叫做好東西。

  好東西嘛,自然得往家里扒拉啊。

  一開始,朝鮮和大明都沒有糊里糊涂,基本上都是實行嚴禁將火藥秘術教習倭人的政策。

  短時間內確實有成效,但后來大明和日本恢復貿易,這些秘密有心打探還真瞞不住,加上海患嚴重,大明的海盜和倭寇勾結,有時候大明自己都得傻傻分不清楚,東西漏出去再正常不過。

  日本對此也有記載,據說是在1543年,裝載著百余人的船在日本登錄,船上有咱們國家海盜和葡萄牙人,日本也因此向他們學習和購買火器,這也被他們稱為“日本鐵炮之始”。】

  不知道為什么,哪怕是百姓都一個個皺著眉,心里頭就是不舒服,有種自家好東西被自家敗家子賣掉的心痛感。

  崽賣爺田不心疼。

  朱元璋對于海禁這件事真是糾結,內心明白按照天幕的說法,肯定是不能禁。

  可想到和這些人的打交道,脾氣就噌噌噌的往上漲。

  其他人也在思考著,日后他們的海上貿易到底該如何進行,什么東西能流傳出去,什么東西要嚴厲禁止,這些都需要提前做好準備。

  天朝大國也不真就是冤大頭,天幕別的話雖然戳人,但這件事還真沒說錯。

  費大力氣出海如果不是有所回報,他們折騰干什么呢?

  又不是大明那個冤大頭。

  朱元璋/朱棣:你們說誰呢?

  【至于在南亞的傳播,路線就更加清楚了,基本就是沿著蒙古征討的路線,像是印度第一次出現火藥,就是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路上。

  成吉思汗啊,一代天驕,提到咱們就夸夸,沒有多盤點元朝就適當的補在老祖宗身上了。

  不過人家老祖宗是真的猛,好感度拉滿,武力值拉滿。】

  “一代天驕?”始皇帝顯然是察覺到了天幕的夸贊,不說什么吃醋那種拉低始皇大大逼格的話,但顯然他意識到這是個異族中稱道的對手。

  就憑天幕三番五次見縫插針的夸贊,就足夠了。

  劉徹也同樣好奇,“真不知曉這位異族首領到底如何天驕,居然叫后人如此夸贊?”

  他們對異族可是沒有任何的好感,注定做不了其樂融融的一家。

  林書也沒期盼著他們能現在就做到民族大和諧,起碼得先打服了再說什么教化、融合。

  大棒加大棗,永遠的套路,但就是好用。

  【別的不說啊,蒙古軍隊跑得那是真遠,人家游牧民族打起仗來嘎嘎猛,在對越南和緬甸等國發動軍事行動的過程中,將火藥、火器的技術傳入這些地區。

  大明的時候,我們國家還把硫磺和硝石作為出口商品銷給外國。

  反正主打就是咱們發展,大家喝湯,當然,也不能完全抹滅人家‘引進’過去后自我的發展,但源頭都在咱們這是事實。

  但我們老祖宗也是挺有意思的,還挺喜歡和周邊的國家做生意。】

  其實是喜歡周邊的小國朝貢,每年送上一些土特產到大明,然后捧回去一群金銀珠寶絲綢,他們自然愿意做這個買賣。

  至于氣節?

  小國嘛,還是先圖實惠,別講那些虛里吧啦的。

  【出去南亞,蒙古人西征的路上通過戰爭還把火藥傳到了歐洲。

  蒙古大軍對歐洲的戰爭說出來都叫人羨慕,人家打得那叫一個痛快,不過元朝得版圖最大也是因為當權者對外戰爭的瘋狂。

  當時歐洲還處于一個低迷期,天災人禍那是疊滿buff,旱災疫病一個不落,本土戰爭頻繁經濟萎靡,蒙古帝國憑借著武力還在這些地方設立汗國。

  成吉思汗西征時,打到了中亞西亞,然后經過波斯到了伊拉克。

  再次感嘆一聲,我都沒走過這條路,成吉思汗能帶著人一路打過去,衷心服氣。】

  瞧著天幕表明蒙古西征的路線,說實話,他們也挺佩服的。

  那都是什么地方啊?

  雖然說不認識,但瞧著離他們中原也太遠了。

  皇帝和武將則是眼饞,但心里明白他們不可能如此做,朝廷要抽調如此壯丁投入到戰爭當中,那基本上是放棄本土的安定了。

  只能眼饞看一看。

  當然也有許多冒險心旺盛的人見到這份路線,立刻蠢蠢欲動:好想去。

  【根據波蘭歷史學家德魯果斯《波蘭史》一書的記述,蒙古大軍在這場會戰中使用了威力強大的火器。

  波蘭火藥史學家蓋斯勒躲在戰場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內,偷偷描繪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樣式。根據蓋斯勒的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在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

  蒙古軍隊在攻打伊拉克和敘利亞時,又使用了火器。當時的戰斗形式,主要是人與兵械相斗的近戰,其次是發箭、滾石、放水等遠戰。

  不論在近戰中,還是在遠戰中,火器的殺傷力都很大。火器使阿拉伯人吃了大虧。他們對這些火器立即研究,不久,便掌握了制造火器的技術。

  有些阿拉伯兵書記載了蒙古兵使用“鐵瓶”的情況。據說,這鐵瓶就是“震天雷”之類的火器。

  又一種阿拉伯兵書說,當時阿拉伯人學會制造兩種火器,一種是“契丹火槍”,用于近戰;一種是“契丹火炮”,用于遠戰,在水戰中可以轟擊敵船。“契丹”是他們對我國的稱呼。他們還根據火銃的制法,創造了各種火器。】

  【蒙古大軍席卷東歐大地,讓阿拉伯人也感受到了火藥的巨大威力。由于擔心會成為蒙古軍隊的下一個進攻目標,阿拉伯人迫切希望獲得火藥的情報,以提升阿拉伯軍隊的戰斗力。

  但阿拉伯人缺乏制造火藥最為關鍵的硝石的提煉技術。于是,善于航海的阿拉伯人通過與東南亞各國貿易,間接從我國進口了大量硝石。然而,蒙古人沒有給阿拉伯人足夠的時間利用這些硝石。

  蒙古人滅亡阿拉伯帝國后,建立起了伊利汗國。這里迅速成為了火藥等我國科學技術知識向西方傳播的重要樞紐。而配備火藥武器的蒙古軍隊在歐洲的長期駐扎,給歐洲人偷窺火藥技術提供了機會。

  由于阿拉伯人早就學會了火藥、火器的制造,所以歐洲人在許許多多的戰斗中,都吃盡了苦頭。如在1325年,阿拉伯國家攻打西班牙,用拋石機發射火球,巨響如雷,烈焰沖天,燒毀房舍,殺傷人畜。

  苦頭教訓了歐洲人,激發了他們研究火藥、火器制造的愿望:1326年,英國人制造了鐵火瓶;1345年,法國人制造了鐵炮;1357年,英國制造了名叫“提拉爾的火器”等。

  歐洲學會了火器制造方法之后,積極發展火器制造。在近代科學興起后,他們的兵器制造很快就走到了世界的前列,這才有了機關槍、迫擊炮,甚至火箭、導彈之類的武器。

  恩格斯曾說:“現在已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輾轉傳入歐洲的。”

  至19世紀60年代,瑞典科學家諾貝爾,在我國火藥的基礎上,冒著極大危險,發明了安全炸藥。安全炸藥是必須用雷管引爆才能發生爆炸,使炸藥成為馴服的東西。

  火藥和火藥武器傳入歐洲,不僅對作戰方法本身,而且對統治和奴役的政治關系起了變革的作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墻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子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穿鎧甲的貴族騎兵同歸于盡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