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112章 功過是非任人評說
  來了,前面的那些分析只不過是在叫人熟悉了解武則天的上位和情況而已,現在才是很多人關注的點,尤其是李治。

  武媚娘同樣緊張,接下來的話決定了她的生死。

  【先說她的功。

  第一,打擊了保守的門閥貴族,首當其沖便是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集團;

  第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第三,穩定了邊疆的形勢;

  第四,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第五,發現了一大批人才。

  有點像是回答歷史問答題目。】

  武則天的評價向來也存在爭議,有的人認為若不是她的性別占據著優勢,帝王盤點她根本沒法進門。

  但能在封建社會以女子之身登頂,性別成為她的桎梏和阻礙時,憑什么在盤點的時候又要將其剝開呢?

  【先來說說武則天時期打擊的門閥貴族。

  世家這個玩意啊,歷朝歷代正統的帝王都只能打擊無法擊潰,只有像是野路子走滅門才能徹底擊潰。】

  世家:你這個笑話有點地獄,我們不愛聽。

  皇帝狀似思考了一會兒,就看到底下臣子的不贊同和擔憂,突兀的笑了。

  天幕也說了那是野路子不顧后果才能選的道路,他們是無法這么做的,因為皇室本身就是最大的世家。

  當然,有的皇室還得被世家鄙視。

  【她首先對著氏族志開刀,改編為姓氏錄,把隴西的踢出前列,再把平民出身的官員提到五品;

  然后就是限制貴族之間的聯姻,想要打破儒士門閥聯姻,其實從李世民開始就有意識的這么做,但收效甚微;

  最后便是大力推行科舉制,還增設殿試,創造性的提出來武舉,這兩點是她很值得夸贊的地方。

  武則天確實有效的打擊了和她敵對的門閥貴族,但她本身這邊又扶持起來一批,世家這玩意真就是只能打壓,沒法用常規手段消滅。】

  至于什么是非常規手段?

  黃巢表示有話說。

  世家:感覺你在針對我們。

  武則天那些舉動對他們來說還真算不上傷筋動骨,就算是科舉、武舉,真以為平民百姓養出來的子弟能有多少額外的見識,在吃飽就是好日子的年頭,不是天賦異稟,能養出什么好體魄?

  只是,天幕一而再再而三的說起世家的消亡,很叫他們不安啊。

  誰知道會不會冒出來個無腦莽夫,就是要魚死網破的殺穿世家呢?

  【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勸農桑,薄賦役’是當時朝廷的主調,更是直接規定對地方官吏的考核以農業發展微微標準,若是‘田疇開辟,家有余糧’給予獎賞,若‘田疇開辟,家有余糧’則懲罰。

  武則天掌權后還招攬農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給各州縣學習,需要注意的是,這會兒均田制開始瓦解,民戶逃亡變得普遍。

  大體來說,唐高宗永徽三年到唐中宗元年,統計的人口從380萬戶增加到615萬戶,這里面是李治和武則天共同的努力。

  夫妻店就是這樣啊,盤點的時候避免不了對方的付出。】

  李世民聽到這里臉色緩和了許多,比起他來,他兒子李治可就一直都是笑臉,瞧著人瘆得慌。

  他脾氣不定反而更加叫人親近。

  【第三便是邊疆穩定這方面。

  之前提到過,李治在位時唐朝疆域最廣,武則天時期疆域肯定是走下坡路的,這一點我不會避而不提。】

  這下子,只要是雄心壯志的帝王都沒法忍受的,始皇帝更是皺著眉,瞧著縮水的疆域,對于他而言,地盤就是要大,看得見的都恨不得扒拉到自家國土,哪里能忍受這個。

  林書沒搭理他們的小情緒,疆域這玩意,沒法說,元朝時的疆域那叫一個開拓啊,可偏偏它國內玩完了啊。

  【提到邊疆問題,第一自然是西域,其實自二鳳開始占據西域,高宗上位后和吐蕃爭奪西域那就是各有勝負,輪著來,安西四鎮更是時有時無。

  等到長壽元年王孝杰率軍擊破吐蕃,才算是穩定下來,后續武則天設置都護府管理,才叫絲綢之路暢通。】

  吐蕃?

  大唐將領思考著這個國家。

  李世民也沒想到吐蕃居然會在后來和大唐爭奪西域地盤。

  李靖想通,上言:“陛下,吐蕃易守難攻,大唐軍隊大多都無法適應吐蕃的環境,河隴一帶軍事更是嚴密,且聽聞吐蕃這一代掌權人似有大才。”

  李靖的話李世民自然會聽,哪怕有所忌憚,可不會這會兒卸磨殺驢。

  更何況天幕點出來,他再厚著臉皮也有點不好意思。

  “藥師說得極是,只不過大唐現在的對手,是突厥。”

  畢竟,他的渭河之盟還沒刷恥建功。

  【說完西域說吐蕃,吐蕃后來真成為崛起的邊疆大患,戰爭不斷,后面咱們的玄宗還在打,沒搞定啊。

  至于被李靖打得獻舞得突厥,高宗時又反叛,后面發展起來,反反復復,大唐不能說占到多少便宜,畢竟突厥向來是干一票就走的德性。】

  那會兒邊疆的部族真是打一槍換個地方,誰家也不是家大業大的每次都打滅國戰。

  漢化啊,是個長遠的過程。

  【實話實說,武則天時期的軍事并沒有大家想的那么強勢,但還是維護了國家的穩定。】

  【第四是文化方面,武則天曾召集大臣編纂《要覽》《字海》及《樂書要錄》等書,《樂書要錄》是一部極具歷史研究和樂書并存的書籍,只不過大多數古籍傳承下來都遺失,這也是一種遺憾。】

  李世民:朕收藏的字畫不會也沒了吧?

  林書翻個大白眼,您還是擔心擔心您的墓吧。

  【最后便是人人才,這一點武則天手下真是能人輩出,就跟咱們漢武帝一樣,哪怕是殺都殺不絕。】

  劉徹還以為提到他是什么好事,這算個什么啊?

  底下的臣子,算什么?算他們的命苦。

  李治則是狐疑的看向武媚娘,武媚娘心里忐忑,這話聽著可不像是什么好話。

  林書不是想折騰她,是她折騰臣子,掌權二十多年,換過的大臣可謂是一茬茬的,和劉徹都能比一比。

  更可氣的是,偏生一個下去樂,又有人湊上來給他們用。

  【人才方面,皇帝就在皇宮內能接觸的不多,所以武則天對人才選拔和任用都提出制度的創新。

  像是之前提到的科舉殿試還有武舉,針對嶺南、黔中等地開創南選。

  用人同樣不拘一格,只要你有能力。

  可偏偏相對應的,武周時期的酷吏又叫臣子都膽戰心驚,評價起來很是矛盾。

  武則天同樣任人唯親,武氏一族地位水漲船高,并不才干之人也都因為血緣關系而升官封爵。

  不過,誰當皇帝都避免不了,哪個朝代的宗室都是如此,以天下供養,點名大明啊。

  武則天本身的疑心和愛才之心相互對抗,導致武周時期出現一種人才輩出又都活不久的現象。】

  朱元璋朱棣:好好的干什么又點他們啊?

  這說誰就專心點嘛。

  老朱神情更加明顯,過過苦日子的人總想著把子孫后代都安排清楚,能夠衣食無憂、富貴生活,但誰叫古代真正懂經濟的人真是不多,就一個范蠡懂點經濟戰。

  之前被告知過自家朝廷危險的其他朝代臣子:心里舒服啦。

  果然,給誰家打工安全系數都不高,沒有誰比誰更安全。

  果然,自己處境不好,看到同事也被傻唄老板折磨時,心情就會詭異的平衡許多。

  【接下來便是過。

  第一,為了掃清稱帝的障礙,本來‘正統’的李唐皇室自然就成為眼中釘,誅殺李唐勢力,這里面包括親兒子啊,心性確實符合帝王心態。】

  武媚娘又跪了下來,連請罪的話都沒法說出口。

  李治這次沒有說話,只是瞧著天幕,他的媚娘還真是會給他出難題啊。

  【第二,便是選官問題。

  老生常談的酷吏問題,武周時期告密成風,雖然消滅了一些政敵,但避免不了濫殺,且污吏橫行;

  放手選官,是的官僚集團的體量不斷擴大,官僚的膨脹自然供養的數目會極具增加,就和大宋的冗官性質差不多,供養的錢財自然是從百姓身上收取的,加重百姓的負擔。】

  這個問題還真不好控制,朝廷用人就要選官,但這個量若是不加以規范,或是隨著情況而改變政策,那么最后就會變成冗官。

  大宋的三冗可是典型的反面教材。

  【第三,便是她個人的喜好。

  和之前李唐皇室喜愛道教不一樣,武則天崇尚佛教,建寺廟、鑄明堂、修金身都是要真金白銀花出去。

  不過佛教自家也是掂不清份量,前面都有了兩次滅佛,你們又飄起來,這會兒輝煌了,后面李家人忍不下去,可不又滅了一次?

  歷史上算起來大規模的滅佛,攏共有四次。】

  和尚們剛開始還未自家投了當權者的青眼而高興,然后就聽到駭人聽聞的滅佛運動,到底是還有穩得住的人。

  只是,他們同樣不知該如何控制佛教的勢力,不叫它發展的同時又礙了大家的眼。

  始皇帝劉徹:佛教是什么玩意?

  這東西還能成為主流?

  有給那佛祖上香的錢,還不如捐給他們養軍隊。

  林書對個人信仰不發表言論,但無論什么時候,教徒的勢力過大,哪個當權者都不可能放任。

  某些奇葩皇帝除外。

  【武則天個人喜好問題嘛,咳咳,還有個男寵問題啊。】

  武媚娘只覺得她只能先去死一死。

  【當皇帝的嘛,總有個喜好,總不能別人能后宮佳麗三千,咱們唯一的女皇就不能身邊養點逗趣的嘛。

  就是咱們女皇啊,養點逗趣的可以,但是借著您的權勢上竄小跳的猴子還是別要了,是其他溫柔小意、賢淑大方的不香嗎?】

  養男寵這個問題林書是沒有任何意見的,但眼光稍微高點嘛,好看的帥小伙那么多,偏偏要選那種心懷鬼胎的。

  武則天瞇著眼睛,是她身邊的張昌宗、張易之嗎?

  只有武媚娘和李家受傷的世界達成。

  武媚娘還在想著能不能保命,李世民看了眼還在襁褓就已經戴上帽子的小兒子,一下子更是心緒復雜。

  叫你個小犢子給老子戴綠帽?

  這下子風水輪流轉轉到自己身上了吧?

  【武周只有武則天一個皇帝,武家人自然為了能繼承皇位爭取過,不過也是,這么大個大餅在前面,不咬才不正常。】

  造反都想要當皇帝,自家有個名正言順的女皇帝怎么就不能爭取呢?

  【不過,武家最后還是沒有如愿,武則天迎回李顯。

  也不知道是武家太廢,還是朝堂的臣子更加意囑李唐,反正經過多方權衡,李顯終究被立為皇太子。

  當時武則天已經年過八十,對朝堂的掌控能力下降,君臣、母子關系都變得更加緊張,一群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

  名字她就不說了,免得現在遭殃。

  其實神龍政變在林書看來真不是問題,八十多的老太太還要操縱國家機器,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不過,聽的人重點完全不同。

  聽見活了八十歲的皇帝們:怎么這女皇帝活這么久?

  一個個都是想要打聽點獨家秘方。

  武則天聽到政變二字,不怒自威,周圍伺候的內侍宮女全部跪下來。

  她閉上眼睛,叫人起來,天幕不想說,她也不能逼。

  更何況,現在距離她的壽數還有很長的時間,只不過,到底是得歸還給李唐嗎?

  三郎一生的政績和敗績都空前絕后,武家人扶不起來,可三郎,也叫她沒法心安。

  終歸,這萬里江山,這蕓蕓眾生,都有她努力的一份。

  【傳奇女帝終落幕,死后她回歸到李治皇后的身份,與李治共葬乾陵。

  一塊無字碑,功過是非任人評說。

  既然做了驚天之舉,便擔得起批判。】

  無字碑……

  好一座無字碑啊。

  不管對武則天稱帝有再多的非議,終究是千古風流人物。

  武則天聽到這里,突然覺得剛剛她的懷疑都太過狹隘。

  面對身后名能如此坦然,又何必在此時再疑心病?

  總不能,比自己更遜色。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