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開局給秦始皇直播兵馬俑 > 第107章 一波三折的李君羨案
  【武士彟在貞觀的經歷可謂是平平無奇,偏偏在死的時候有了個小爆發。

  李淵也是在這一年死的,武士彟正好是在哀舉期去世的。

  當時造成的轟動可不小,畢竟雖然忠君愛國是基本要求,可誰也沒真就因為皇帝的去世就直接死翹翹啊,這在當時的震撼程度可想而知。

  史料對于這一塊的描寫可能是為了突出武士彟的忠和旁人的震撼,有些夸張的地方,但起碼武士彟在李淵哀舉期去世鐵板釘釘。

  這下子,武士彟的名聲在當時可就有些高,李世民不管如何起碼都得做出點表率,納武則天進宮就是釋放訊號。

  這個表面文章對于貞觀時期不受待見的武家很重要,至于武則天的感受,沒有人會去在意。】

  說下來一下子就通順了。

  當然,這只不過是因為女帝的生平值得研究,所以去推敲她入宮的動機和背后政治因素。

  說不定就是二鳳見色起意呢?

  不過看在二鳳今天被掃傷有點多的份上,林書默默把這句話咽下去。

  【有關武則天的事跡中,還有一個比較傳得玄乎的時期,那便是所謂、‘女主昌’‘女武王者’的預言,牽扯到李君羨的死亡。

  簡單來說,就是武則天天命暴露,而李君羨之死是充當了武則天的替罪羔羊。

  這一說法流傳甚廣,唐朝的國史以及后代史書都有記載。

  二鳳啊,有沒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李世民真的很不想要這種高強度的出鏡率,可偏生歷史就是如此。

  講武則天自然無法避免李世民和李治這兩代帝王,只是因為都是武周時期的歷史,自然得向著點武則天,李世民這位前皇帝,可不就得順著背點大大小小的惡鍋嘛。

  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林書只能說,皇家的瓜又多又好吃。

  【李君羨案件,一句話概括便是在貞觀二十二年犯罪被殺。

  兩《唐書》和《通鑒》是歷史權威性的史學著作,在記錄李君羨案件的出入不大。

  對李君羨案件定罪的罪名有兩個,分別是與妖人交通、謀不軌。

  當時唐朝的律法對妖人有嚴格的界定,李君羨案里的妖人指的便是員道信。

  《唐律》有明文規定,“諸造妖書及妖言者,絞。”

  李君羨妖言案兩年前還有一樁張亮妖言案,當時的證據和妖言描述很具體,處于國家層面來說,判決的很重。

  李君羨案件光是妖言這一項已經足夠他判處死刑,絞死。】

  妖言和文字獄的性質還是不一樣,畢竟律法有明文規定,并不是說咬文嚼字,抓住某個字眼定罪。

  李君羨案件偏生關于妖言的內容記錄不全,導致更加叫人猜測。

  但這件事應當是真實存在,不然何必弄這么一出,畢竟后面還有個謀不軌的罪名,哪個都能定罪,沒必要給自己弄一個似是而非的案件出來。

  【第二個罪名是謀不軌,不軌并沒有明確的法律界定,但在古代出現的頻率極高。

  只不過我有個問題啊,咱們二鳳會不會對這兩個字有ptsd啊,在他面前弄這個名頭,要是小心眼點可不得提一次惱怒一次啊。】

  不明白ptsd是什么,但李世民很好的理解天幕的意思。

  他表示現在就很惱怒。

  都是過去的事了,干什么一直提啊?

  他臉皮再厚也還是有限度的。

  【同為謀反,主謀死罪自然毫無疑問,但根據輕重程度對家屬的懲罰并不相同,唐律的緣坐處罰中,籍沒其家是最嚴重的一檔,李君羨就是這一檔。

  李君羨案件本身確實重大,但卻沒有到需要討論的地步。

  究其根源,皆是因為兩《唐書》和《通鑒》這等影響巨大的史學著作,對此事描述時都是先寫當時‘女主武昌’的謠言,再寫唐太宗對李君羨一系列女性、武字特征的厭惡,最后再介紹李君羨被殺。

  這個寫法,哪怕是沒有明說,但已經表露了作者自己的想法。

  這些史書無不表明,李君羨的死都和武則天有關,是她稱帝的一種先兆。

  簡單來說就是造勢。

  而在《唐會要》這些文字中,是不可能見到任何不利于唐太宗的語言,主要是李治這個護爹狂魔啊,他基本上都要親自過目。

  無論李君羨案件真相如何,在唐高宗時期,是絕對不可能出現二鳳濫殺的正式文獻,這件事絕對不可能記入國史。】

  李世民這會兒真是五味雜陳,他的好大兒啊,真是叫他……

  從之前天幕說李治祭天他就隱隱察覺到兒子對他的維護,而現在聽見他對他正面形象的維護,忍不住輕嘆一聲。

  他可能明白為什么會傳位給治兒了。

  作為父親,兒子這種稍微有些不可理喻的維護確實很受用,以至于武則天和兒子不清不楚的關系都快翻篇過去。

  李治聽見天幕的調侃輕笑,沒多放在心上。

  他更關注的是,媚娘時期他父皇這樁暗自居然被翻出來,看了眼旁邊故作鎮定的媚娘,只是握住她的手沒有生氣。

  心里卻是琢磨著該如何不動聲色的把這件事釘死一點。

  不能太明顯,不然大家又得說他故作迷障。

  耶耶的名聲要緊啊。

  【但這檔舊案卻是在歷史上都鬧得沸沸揚揚,是因為四十多年后‘昭雪平反’。

  鑒于我們也不知曉內容,暫時用這么個詞。

  說這起舊案,是因為里面咱們女帝的造勢。

  李君羨家屬上書平反的時間點選的十分考究,是在天授二年,也是武則天正式稱帝的第二年,是不是一說就有點意思了?】

  李治轉了轉手上的扳指,明白天幕的意思,也能理解媚娘為了登基‘順應天命’而做的時期,畢竟這個年號就足以窺見她的念頭。

  只不過,還是他先把事情定性,就算是日后…也不能推翻。

  【李君羨案件能夠引起武則天朝廷的重視,肯定是因為他們在訴冤中引入了武則天的政治需求。

  武則天稱帝并不是一步到位,她采取的是不斷接近的戰略。

  垂拱四年(688)四月,洛水出現瑞石“寶圖”,有字為“圣母臨人,永昌帝業”。

  這件事情史書直接沒有遮掩的寫著是武承嗣所為。

  第二月,武則天加尊號“圣母神皇”。

  不難看出,武則天是借著祥瑞的名頭,利用君權神授的說法不斷為自己增加政治資本。

  當然,這么做的也不是只有她一個,基本上開國君主都會給自己的身世加上一些曲折離奇的神性,李君羨家屬的訴冤,從另外的角度,正好迎合了女皇天命所在的需求。

  女皇的天命早已存在于貞觀年間,天機泄露幸好因為李君羨吸引了太宗的注意力,冤死保護了女皇。

  這個說法迎合了武周的政權需要,李君羨家屬也需要這么個名頭和身世翻身。

  簡答來說,李君羨舊案到底如何無人知曉,不能說就這么說咱們二鳳濫殺,也不能就說女帝不顧真相。】

  果然啊,玩政治的都心臟。

  百姓聽得津津有味,沒想到就是這么個翻案居然還有這么多的門道,反正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把林書說的話當作說書,一邊干活一邊聽,怪有趣的。

  至于其他人精,早就聽明白,他們考慮的角度也不會是什么個人的善惡。

  開玩笑,當官的還那么幼稚單一,是做不長久的。

  【大家以為李君羨案件在這里就成為定論了嗎?

  當然不是,若不是案件反轉過多,我也不會專門挑出來講。

  李君羨成了武則天的替罪羔羊,而唐太宗則成了多疑濫殺的皇帝。

  這種觀點在兩《唐書》成了鐵板釘釘,可很快又出現了三度解釋,最代表性的作品自然就是司馬光的《資治通鑒》。】

  李世民都準備把這口鍋背得穩穩的,沒想到居然還有反轉。

  別說天幕,就是他聽得都離奇,這么一個案子難怪會被人研究,如此多的反轉就是放在戲劇里那肯定都是難得啊,更何況還是實打實的案件。

  【和前面的兩《唐書》還有《李君羨傳》比起,《資治通鑒》的記載還引入了一個神人李淳風。

  在這里,李淳風那就是個宅心仁厚的神棍,哦不,是神人啊,他能預知未來,還把嗜殺的唐太宗勸止。

  《李君羨傳》和《李淳風傳》對于這件舊案的記載有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李君羨傳》坐實唐太宗的濫殺,李淳風就是犯罪中止。

  當然,不管在哪個里面,二鳳的形象都有點猥瑣啊。

  但需要知道的是,李淳風曾經參與了唐朝國史的修撰,但需要注意的是,那時候咱們的護爹狂魔李治還在呢,不可能存在抬高李淳風貶低唐太宗的情況在。

  不然就等著下去和他爹解釋吧。

  這個故事的真假不能肯定,但能肯定的是,絕對不是出自唐朝的國史。】

  李世民不知道幾次聽到護爹狂魔的名頭,感動是感動,但也有點難為情啊。

  小伙子還是太外露了,瞧瞧這留下來這么個名號,多不威嚴啊。

  長孫無忌看著他皇帝妹夫那口不對心的表現,沒說話,但心里明白他美得很。

  自年少時起他就是招搖的,恨不得穿著華服騎著駿馬吸引所有人的視線,現在當了皇帝還是如此。

  【李淳風去世的時候還是唐高宗時代,就算是有人給他撰寫行狀,也不可能去貶低唐太宗,理由依舊是唐高宗。

  不過,史書也是人寫的,肯定會摻雜個人情感,著名的春秋筆法已經證明史書只能做參考,畢竟這玩意還有皇帝修改呢,不能盡信。

  但絕大多數內容還是值得品讀的。

  無論是《唐書》還是《資治通鑒》,他們成書的年代都已經不在武則天時代,而且里面對于武則天都是努力批判,形象沒好到哪里去。

  所以說史書的記載和武則天多大干系還真不能,但疑惑的是,李君羨案件中,后面史書都沒有擺脫武則天朝廷刻意留下的影響。

  總不至于想要貶低貶低唐太宗,抬高抬高自家朝廷吧。】

  李世民氣鼓鼓的:朕覺得就是。

  宋朝:好久沒有露面了,一露面就是這么個場合,真的怪叫人尷尬啊。

  新王朝建立一般都要為前一個王朝編史,這是慣例。

  當然,這里面為了自家的正統性加點東西無可厚非,再說啦,他們又不是當事人,有些不確定的地方刪減增加都很正常。

  只不過這會兒被提出來,叫宋朝稍稍有些尷尬。

  不過,也不用那么不好意思,明朝皇帝的名聲不好那不也是清朝修史修出來的嘛,大家都彼此彼此,誰也不是圣人。

  【李君羨案還真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最好的體現。

  這里就是關于武則天進宮包含的一些傳言以及延展,接下來就具體說說她進宮后,居然還能叫護爹狂魔的李治罔顧倫理,背負著種種罵名和批判將老爹的才人變成自己的昭儀。】

  畢竟當皇后那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鼎鼎有名的廢王立武啊,可不只是愛情故事,還摻雜著高宗時期的政治,那也是李治的能力體現。

  只不過老爹的名頭太大,媳婦的名聲又過響,導致他這個皇帝存在感稍微弱了點。

  但真論起來權謀心機,李治可不是什么傻白甜,長孫無忌這樣的權臣加老狐貍都在他手里跌了,可見一斑。

  畢竟,用扶持自己的皇后來進行朝廷抗衡就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也沒有人能做到他那般,‘養成’一個女帝。

  李世民還沒高興一會兒,就要聽到自己戴綠帽子的具體事項,臉色又黑了。

  自從天幕出現后,臉的顏色可謂是隨心所欲、轉變自如啊。

  劉徹等一行吃瓜看熱鬧的都坐直身體,吃瓜就要保持對瓜的尊敬啊。

  李治腦袋里諸多的謀算,在這一刻瞬間停止。

  他只希望耶耶聽到不會氣壞身體,實在氣不過的話,可以教訓另外一個自己。

  還在襁褓就已經被親爹謀算著斷奶的李治:你是人嗎?我是個孩子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