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鑒寶狂少 > 第327章 鈞窯碗
  將五百年陳年窖藏處理好,回到車上,陸飛迫不及待的把咪西的那只絳紫色小碗取了出來。

  與五百年陳釀相比,這只碗同樣是寶貝,而且還是超級大寶貝。

  北宋鈞窯小盌,這個字與碗字同音,在古代和現代收藏界,那些裝逼的大咖們在筆下寫為小盌。

  不過這的確有些裝逼的嫌疑,咱們干脆還寫成通俗易懂的小碗。

  鈞,官,哥,汝,定。

  北宋五大名瓷,鈞窯瓷器占了一個絕字。

  之所以成為絕,是因為鈞窯瓷器是迄今為止唯一沒有人能盡善盡美毫無瑕疵仿制的瓷器。

  更是收藏界大咖為之鑒定最頭疼的瓷器。

  鈞窯,即鈞臺窯,是在柴窯和魯山花瓷的風格基礎上綜合而成的一種獨特風格。

  受道家思想深刻影響,在宋徽宗時期達到高峰,其工藝技術發揮到極致。

  無論是呈色和各種紋理的表現,做到窯變可控隨心所欲的表現技術,至今無人能仿造。

  宋代受理學的影響,反應在瓷器上就是規整對稱,無論是造型或紋理都遵循這一原則,特別是北宋官造鈞瓷,不論文房用具或大型祭器都嚴格遵守這一原則。

  規整對稱,高雅大氣,宮廷氣勢,一絲不茍。

  其勢沉重古樸,明亮而深沉。

  建窯,耀州窯,鈞窯,作為中國傳統瓷文化正宗,歷史悠久的風格傳承至今。

  放大鏡觀察,蚯蚓走泥紋,用氣泡一個個串連一體呈立體的爬行狀,青蛙卵紋包裹卵核一摞摞正欲孵化而出。

  還有牛血紋,血色深紅暗沉殺氣騰騰,莊重威嚴等等,難以一一敘述。

  北宋官窯鈞瓷的發色和紋理大小和分布,都難以做到人為控制而恰到好處,是北宋瓷藝的最高工藝水平的體現。

  有人認為鈞窯的必備特點就是釉面具有"蚯蚓走泥紋",這不完全正確,只能說是特點之一。

  很多館藏鈞窯的釉面是不具有走泥紋的。

  因為在當時的官窯,力求釉色均勻,但由于少數器皿在燒制中的窯溫、釉色原料配比、燒制環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了釉面在溫度中的變化還原不一,才形成了走泥紋。

  北宋鈞窯做到窯變可控,蚯蚓走泥紋是其特征之一。

  用氣泡串起一條條呈立體狀的蚯蚓奔爬,蛙卵紋,魚卵紋包裹正欲孵化而出的魚籽等等。

  北宋鈞瓷最重要的價值就是在于它對釉面隨心所欲的表現力。

  鈞,即重量,北宋早期官窯鈞瓷分量沉重。

  神州瓷文化的傳統風格就是外表樸實而內秀其中。

  所謂"華夷光暗滋"的含蓄內斂,道出了宋瓷的本質特點。

  五代柴窯瓷器發色的鮮美以及色調的神奇變化,是神州瓷藝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牌。

  在柴窯瓷的光輝照耀下,宋,元瓷藝向著風格不同,但技藝精深非凡的道路上發展。

  從而掀開了神州瓷藝史上最為輝煌的篇章。

  原創一直貫穿始終,原創是瓷藝生命的靈魂。

  一個"隱"一個"顯",道出了幾千年中華文化的內在本質。

  從石器時代東方人便對玉石內蘊的無窮魅力深深吸引,拓展了東方人領悟自然奧秘寬度與厚度。

  可是直到如今,西方人仍然認為只有閃閃發光的東西才有價值。

  對自然環境的細微觀察,并在瓷器上把它們表現出來,是鈞瓷的核心技術所在。

  這種表現藝術的高度讓人驚嘆,并一直是貫穿北宋和南宋宮廷制瓷的主流技術。

  瓷器紋理從北宋的"隱"到南宋的"顯",以至官窯,哥窯紋理的表面形式對元代瓷藝產生了直接影響。

  鈞窯瓷器歷來被人們稱之為"國之瑰寶",在宋代五大名窯中以"釉具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

  古人曾用"夕陽紫翠忽成嵐"等詩句來形容鈞瓷釉色靈活、變化微妙之美。

  傳統鈞瓷瑰麗多姿,玫瑰紫、海棠紅、茄皮紫、雞血紅、葡萄紫、朱砂紅、蔥翠青……釉中紅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謂紛彩爭艷。

  釉質乳光晶瑩,肥厚玉潤,類翠似玉賽瑪瑙,有巧奪天工之美。

  鈞窯燒成溫度已經達到1350℃-1380℃之間,延承了傳統鈞窯胎質細膩,釉色絢麗奪目的特點,又結合了現代審美,器形飽滿玲瓏。

  獨特研制的瑪瑙釉水在燒制后形成更加鮮明的層次感,十多種釉色絢麗多彩,周身還布滿珍珠點、兔絲紋、魚子紋和曲折迂回的蚯蚓走泥紋等生動美妙的流紋給人無限遐想的空間。

  鈞窯瓷有多珍貴,從民間對鈞窯的評價就能完美的體現出來。

  比如"縱有家產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鈞瓷無對,窯變無雙"。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鈞瓷掛紅,價值連城,鈞不掛紅,一世受窮"等等。

  對于鈞瓷的商業價值最直觀的評價就是"進入西南山,七里長街現,七十七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天下走,日進斗金錢"。

  歷史上贊美鈞瓷的詩句數不勝數。

  比如乾隆爺的《賞鈞紅》。

  "暈如雨后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

  李鐸的《詠鈞瓷》。

  "洪爐幅透原泥身,釉色斑斕數寶鈞。極品信從窯變得,成功一件價無倫。"

  這些鈞瓷專用的贊美詩詞數不勝數,足見人們對鈞瓷有多喜愛了。

  鈞窯瓷器以紅色為佳,紫色為貴。

  而陸飛咪西的這只碗就是極為難得少見的絳紫色鈞瓷小碗。

  這件鈞窯小碗口徑九公分,口沿內收,有紫色斑點,這就是所謂的鈞紫,系紅釉和藍釉相融合而產生,這是因為制作時在藍色的釉上涂了一層銅紅的緣故。

  鈞釉中存有大量的氣泡,這使鈞窯釉中紅、白、藍、紫多種色彩互相混合,產生出許多絢麗多彩的流紋,這就是窯變現象。

  在藍、紫、白的背景色上有藍白相錯、紫紅交織、紅藍相融,使得鈞窯的釉色顯得特別神秘莫測和高雅多姿。

  整體器型完美至極毫無瑕疵,而且自然包漿厚實的不像話,想來是天天使用的物件兒。

  北宋的瓷器,能傳承到現在絲毫無損,這本身就是個奇跡。

  別的不說,這只小碗要是放出去,價值絕對不會低于自己的汝窯奉華款玉壺春瓶,甚至還要高出幾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