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嘉靖:修仙從建立氣運皇朝開始 > 第二十四章 香火
  心里面憋屈,可是又不得不小心,他們跟嚴嵩斗了這么多年,知道嚴嵩的為人和品格。一旦他不要臉了,就證明他要干壞事了,而且絕不是什么小事。

  嚴嵩輕輕使了一槍道:“只要海面貨商之路暢通,接下來就是運什么。比方江浙的絲綢。一匹上等的絲綢,在內地能賣到六兩白銀,如果銷到西洋諸國則能賣到十兩白銀以上。現在應天是一萬張織機,浙江是八千張織機,能不能增加織機,多產絲綢?”

  “當然能。”這回輪到嘉靖搶著說話了,“關鍵是蠶絲,如何增加桑田,多產蠶絲。”

  嚴嵩立刻接道:“皇上圣明,歷來就是應天的絲綢也多靠浙江供應蠶絲,氣候使然,浙江適合栽桑產蠶。內閣的意思,干脆讓浙江現有的農田再撥一半改為桑田,一年便可多產蠶絲一千萬兩以上,也就是說可以多產絲綢二十萬匹。”

  嘉靖又問:“農田都改了桑田,浙江百姓吃糧呢?”

  嚴嵩緊答:“從外省調撥,以往每年外省就要給浙江調撥一百多萬石糧食,增加了桑田再增調糧食就是。”

  嘉靖接著問:“外省調來的糧一定比自己產的貴,浙江的桑農是否愿意?”

  嚴嵩接著答:“每畝桑田產的絲比每畝農田產的糧收成要高。”

  嘉靖不再問了,終于說出了下面這句應該由自己說的話:“再加一條,改的桑田仍按農田征稅,不許增加稅賦。”

  “圣明天縱無過皇上!”這回是嚴世蕃搶著頌圣了,“這樣一來,浙江的百姓定然會踴躍種桑。有了絲源,浙江和應天各增幾千張織機不成問題。”

  “好!好!”嘉靖竟然從座位上下來了,一邊輕輕鼓著掌,一邊顧自踱了起來,“吵架好,一吵就吵出了好辦法。這件事就讓司禮監和工部去辦,當然還有戶部,多賺的錢都要在戶部入賬。如何入手,內閣這就回去詳細議個方略出來,然后給胡宗憲下急遞,這事還得靠胡宗憲去辦。”

  嚴嵩和呂芳幾乎同時大聲答道:“是。”

  事情有了著落就好了。嘉靖站起身子說道:“這件事情定了,朕就安心了,其他的事情容后再議,先把這件事情商量好,內閣盡快擬定一個方略。”

  “皇上放心,臣馬上調集人手辦。”嚴嵩低著頭說道。

  “好好。”嘉靖站起身子說道:“如此都散了吧!”

  裕王府。

  從皇宮里面回來,幾個人的臉色就沒好看過。

  幾把椅子圈成一個圓圈,圍著中間一個白云銅的火盆,徐階、高拱起身在裕王的右邊坐下了,張居正還有譚綸在裕王的左邊坐下了,君臣圍爐向火,互相望著,幾許感慨此時竟不知從何說起。

  “還是要商量一下的,”裕王抬起頭說道:“改稻為桑的事情,幾位師父怎么看?”

  “希望能做好。”徐階緩緩的說道:“如果能做好,朝廷有錢了,整盤棋也就都活了,朝廷上下的日子也都好過了,對王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做不好。”張居正向前走了一步,直言不諱的說道。

  屋子里面的幾個人都看向了他,裕王直接說道:“說說看。”

  張居正沉吟了片刻說道:“他們要將浙江一半的農田改成桑田,說是今年就能夠多產二十萬匹絲綢,就能彌補國庫的虧空,我覺得他們是想借著名頭兼并浙江的農田。”

  “王爺,浙江一半的百姓失去田地,又是倭寇鬧事的地方,不出數月,大亂將至。”

  “不會這樣吧?”裕王有些遲疑的說道:“他們不是說了,桑田的收益比農田要高,父皇還下了旨意,讓那些百姓還按照農田來收稅,對他們來說是件好事啊!”

  “話是這么說,可事不是這么辦。”高拱站起身子說道:“王爺知道這是好事,浙江那些人大戶會不知道嗎?嚴黨一定會勾結他們不要命了的買老百姓的田地。”

  譚綸站起身子說道:“高大人張大人所言極是,農田改成桑田,還有皇上恩賜不加稅,一畝桑田比一畝農田收成偏要高出五成以上。桑田如果都在浙江那些官商手里,從養蠶到織成綢緞中間又能省去了買絲的環節,利潤可想而知。”

  “如此大的利潤,這些人怎么可能眼睜睜的看著桑田在百姓手里?他們一定無所不用其極的把老百姓的地弄到自己手里,到了那個時候,百姓怕是沒活路了。”

  張居正點頭說道:“子里說的透徹,嚴嵩提出這樣的方略,一方面是為了彌補他們造成的國庫虧空,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發財,東南的亂局,平定倭寇的大業,與他們的發財大計相比,他們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不能讓他們得逞。”裕王沉著臉說道:“真讓他們得逞,浙江就亂了啊,幾位師父,想想辦法。”

  “不好辦。”徐階在旁邊搖了搖頭說道:“嚴嵩的話一落音,皇上立刻便準了旨,同時恩旨農田改成桑田以后不得加征賦稅。現在皇上指著這筆錢填虧空,正在興頭上,真掃了皇上的興,福禍難料。”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無非像周云逸那樣,把這條命獻給大明就是。”高拱說這話時一股豪氣,“王爺喜誕了世子,我大明朝就中興有期。我們這些人,死了一個還有一個。坐在這個位子上,此時還不爭,倒不如死了好。”

  高拱橫眼看著徐階,話就是對他說的,表達的就是自己的不滿,堂堂內閣次輔,整日里不爭不搶,凈做縮頭烏龜。

  “可大明朝也就你們這些元氣了。”裕王搖了搖頭說道:“要是朝廷連你們幾個都沒有了,我真不知道還有誰能輔佐皇上匡正時弊。”

  “皇上還是圣明的。”徐階接言了,“不至于會出現那樣的后果。”

  “我覺得當時沒能阻奏,現在也不宜直言勸勸諫,當務之急應該是想辦法補救,不能真的讓他們把這樣的事在浙江做了。”張居正緩緩的說道。

  “張先生是老成謀國之家。”裕王點了點頭說道:“有什么辦法,張先生但講無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