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歡迎來到冰河世紀 > 第33章 人多力量大
  最后并沒有去換金條,宋父說:“家里公司你們倆誰也不想繼承,你媽明年3月就退休了,我也想退休,就把公司賣了,最近在做善后的工作,這些年積蓄還有賣公司的錢,加起來有8000萬,咱們就買生活物資還不夠呀,金子還是留著吧,亂世錢就是紙片,金子可值錢。”

  宋祁通過公司合作伙伴的關系第一時間定了他心儀的領航者,老爸那邊關系買到了挖掘機和其他要用的建材。父子倆覺得,買完東西全堆空間的地上太亂套了而且找起來也麻煩,打算在空間里多蓋幾個倉庫。

  就兩個人,這么大的工程量,二人居然談的熱火朝天無比向往,好像那是個什么好玩的游戲。

  公司雖然賣了,但是交接工作還得一陣,宋父已經不去公司了,正好有個之前在郊區租用的場地年底到期。連大倉庫和整片水泥地,本來是用來堆建材的,清算資產就一直沒補貨,正好用云千落之前的辦法,這邊收貨,那邊她就倒到空間里。

  等一堆活動板房到了貨她才知道是自己傻,哪用他們自己蓋呀。好看的全玻璃陽光房,輕便的集裝箱式活動房,大點的不抗災的活動板房,應有盡有。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云千落往空間里搬這些房子的時候直接放到指定位置,別疊羅了,那父子倆只需要把定制好的貨架推到每個房子里就夠了。

  大大小小的定制房子加起來買了得有100個,宋母還興致勃勃的用毛筆字寫了門牌號,說是等東西都擺進去了好做目錄管理,得了,這白老師剛退休就轉職倉庫管理員了。

  云千落覺得,事情發展到現在,已經不是最開始她對未來一片擔憂,防患于未然,要囤積物資了。變成了全家總動員,開啟真人農場游戲,大家都玩的不亦樂乎。

  購物,真是會上癮的。

  可惜汽油柴油那些不好買,個人不許大量購買,否則當初她也不會把那些農機都買成電動的。

  最后還是宋父托關系才買了兩大桶汽油和柴油,要不挖掘機也不好開了。

  這些大件都搞定之后,爺倆就專心在空間里搞基建,開著挖掘機挖魚塘,挖水田。

  云千落母女在外面瘋狂網購其他日常所需。之前她覺得調料可以自己做,并不著急買,可是現在想想,就算自己能做,也未必有人家的味道好,還是趁著現在能買到的沒污染盡可能多搞點。

  吃的東西里唯一沒有大量囤積的就是食用油了,這個云千落打算自己榨。

  衣服鞋子從里到外買了一家四口幾十年都穿不完的,當然,之前宋父說的貂皮確實也買了。男款女款長款短款,買了不下50件。宋父那個老朋友笑得合不攏嘴一個勁要請他們一家吃飯。

  雖然這些年,因為大家偏好問題,動物皮毛的大衣是越來越不受人待見了,覺得是虛榮俗氣。但是云千落以在東北生活二十幾年的經驗,很肯定的說,北風呼嘯,零下30度以下的時候,還真就這樣這個能扛住。皮板能抵御寒風,一點也吹不透。

  這時候也別說扒動物的皮穿人身上有多殘忍了,先保證自己活下去再考慮殘忍的問題也不遲。何況,不能只可憐被扒了皮的動物吧,那些被吃肉的也一樣可憐,真有那個善心不如吃素。

  衛生紙濕巾洗臉巾姨媽巾那些就不用說了,那些東西還占地方,云千落覺得各個牌子的加一起她買了得有一集裝箱。

  得虧家里住的房子是多層,一樓二樓連著的復式,地下一層還是獨立的車庫。買的所有東西都從車庫開了一半的縫里扔進去,娘倆就在里面直接拆快遞。鄰居和各個公司的快遞小哥雖然覺得這家人似乎快件尤為的多,但是購物節期間誰家都不少,又是陸續到的,也沒多懷疑。

  護膚品這塊,云千落倒不是很執著,覺得更新換代這么快,本身也是各種科技合成的,以后影響也大不到哪去,但是宋母很堅持,覺得買到手比較穩妥。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大品牌的高端線都限購了,甚至直接下架。

  云千落沒研究過這部分,她還沒到需要著重抗老的年紀,如今一看,那些主要材料是天然材料的單品幾乎都缺貨了。

  植萃護膚才是科學護膚的王者,因為相比于已經非常明確的化學成分,更容易研究制備,植物要復雜很多。同樣的植物提取物,種類不同功效就不同。這跟中藥很像,有些藥長在黃河以南和黃河以北功效是完全不一樣的。植物對光照、溫度、水分的敏感度靈敏的難以想象。更淺顯的說,糧食長在寒地和熱帶,經度緯度不一樣,口感也千差萬別。

  比如有款蘭花為原材料的面霜,普通版都要1w一盒,進階版3w打底。品牌方號稱用的是sci名為雨百合肉蘭,也就是庫氏天鵝蘭。產自安第斯山脈,每一年只開放21天。本身產量就不多,當然價格也攔住了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但是如今居然全網都買不到了。

  也許環境的變化,第一波受影響的就是這些嬌弱名貴的植物吧。

  除了每天散步,母女倆會去超市買幾車現貨,其他時間都在家里整理快遞。

  晃晃悠悠就過了十多天,運輸全面恢復以后,超市的糧食限購也沒卡那么死了,但是還是需要掃碼登記,每人每星期可購買一百斤。

  過了搶購潮以后,群眾也不搶糧食了,能吃多少呢,買那么多占地方一時半會也消耗不掉。只有一些經歷過苦日子的老人還在孜孜不倦的每天拉著小車,往家里搬回一袋又一袋的大米白面。

  宋祁和宋父挖了不到一星期,就把之前計劃好的魚塘和水田挖好了。水田好說,種的時候打算設置成一直下雨模式,直到水稻灌漿結束,就可以保證田里一直有水。

  但是魚塘不行,土地太松軟了,直接灌水很難飽和,,最后都成了泥地容易渾濁不說,水流失的也快。最后父子倆又把池壁和池底鋪上磚頭,封上混凝土,才建好了魚塘。這可是所有工作里最累的了,好在當初沒貪多,也就挖了籃球場大小。

  水里倒了20斤魚苗,就怕長太多吃不完。要不是怕污染空間水域,其實養到河里最省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