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寒門小郎君 > 第322章 又是名句
  辛稼軒卻是笑著搖頭:“你這是過謙了,蘭陵公主和高陽公主為了教坊司的女官明爭暗斗了幾年,一直都是誰也沒奈何得了誰,有能力推波助瀾的人多了去了,偏偏在你手里促成了這件事。而且在蘭陵公主和高陽公主爭奪教坊司女官的前夕,高陽公主暗地里支持了舊黨官員,權勢瞬間就蓋過了蘭陵公主,教坊司的女官反而是落在了蘭陵公主的手里,這就是你的手段起到了作用。”

  辛稼軒這幾天以來,一直在思索趙慶在這一次教坊司女官的爭奪里使用出的手段。

  每次琢磨,都感到驚奇,從來沒有人見過用過這般新穎的手段,著實是讓他感到了出乎意料。

  鼓吹一個人的名聲,不去大肆的宣揚美名,反而是找來兩個京城里的混賬二世祖,搞臭了蘇小小的名聲。

  造成的聲勢很大,以至于蘇小小在京城里的名聲越來越大。

  雖說是壞名聲,但誰也沒能想到,趙慶最后出現了扭轉,不僅沒讓蘭陵公主遭到永熙皇帝的訓斥,反而是一舉奪得了教坊司的女官。

  辛稼軒看著坐在官帽椅上的趙慶,越看越是欣賞:“本來還對這一次的推行新政,沒抱多大的希望,見識了你的手段以后,反倒是期待了起來。”

  趙慶得到了辛稼軒的看重,安心了,說出了這一趟過來的目的:“學生今天過來,是想詢問一句,能否把幕銀換成兩匹金花緞子。”

  辛稼軒聽到他想要幾匹三大織造局每年送到宮里的貢品,下意識說了一句:“你要嫁女兒?”

  這句話剛說完,辛稼軒就反應過來了,先不說趙慶還沒有子嗣,就算有女兒要出嫁,以他的身份和地位也用不到金花緞子。

  只需要買上幾匹綢緞,足夠是裝點門面的嫁妝了。

  趙慶聽到這話,心里一沉,難怪揚州鹽商、徽商等天底下有名的豪商,來到漕運御史門前求上幾匹金花緞子。

  珍惜的程度,再次出乎了趙慶的預料。

  當然了,趙慶心里也清楚得很,揚州鹽商、徽商、晉商等豪商過來求幾匹金花緞子,一部分是真想要,另一部分是有別的打算。

  想要搭上漕運御史的關系,方便做買賣。

  趙慶已經不抱期望了,嘆了一口氣,坐在官帽椅上喝起了悶茶。

  辛稼軒拍了拍手:“去取來十匹金花緞子,給錢糧師爺送到宅子里。”

  管家聽到一句十匹金花緞子,心里慶幸,幸虧他在門口的時候好生伺候了趙慶,沒有給他臉色看。

  要不然,等到趙慶跟著辛稼軒前往地方做官以后,兩人的關系日益深厚,往后就沒有他的位置了。

  兒子別說繼承管家的位置,恐怕就連他自己在管家的位置上也坐不了多久。

  管家滿臉堆笑,趕緊走了出去,帶著兩名丫鬟走向了官邸的庫房。

  庫房里堆放了不少金花緞子等貢品,挑選了最近剛入庫的金花緞子,裝在禮盒里送了過去。

  管家帶著幾名丫鬟拿著金花緞子來到花廳,擺了擺手,打開了紅木禮盒。

  管家諂媚的笑道:“公子,金花緞子拿來了,請您過過目。”

  辛稼軒看都沒看一眼,轉頭看向了趙慶:“你去瞧兩眼,是否合心意,如果嫌棄金花緞子比較陳舊,等到下個月初一再來一趟,又會有一批新的金花緞子送到庫房里。”

  趙慶沒有做過漕運御史,家里的長輩更沒有擔任過漕運御史的官職,不知道這頂官帽子的門道。

  金花緞子作為三大織造局每年送到宮里的貢品,怎么會送到漕運御史的官邸。

  趙慶沒有多問,站起來拱手感謝:“多謝東翁,有了這十匹金花緞子,足夠十年的幕銀了。”

  “哈哈。”

  辛稼軒大笑了起來:“就算是我愿意留著你當十年的幕僚師爺,恐怕科舉也不愿意,以你的本事,高中進士應該是不難。等到你成為了進士,還給本公子做個幕僚師爺,恐怕會引起官員的非議了。”

  趙慶不當回事的說道:“不管是為誰效力,只要是能夠給朝廷做一些實事,咱們倆始終都是一路人。”

  辛稼軒說道:“本公子果然沒有看錯你,不愿意依附只知道搜刮銀子的舊黨官員,甘愿冒著從此不能在朝廷里做官的風險,跟著陜王的新黨為老百姓做些實事。”

  誰也不知道太子究竟會不會病逝,只要比永熙皇帝玩死一天,皇位就不可能是由陜王來繼承。

  趙慶跟在陜王的身邊,確實正像辛稼軒所說的那般,有著前途未卜的風險。

  趙慶卻沒有在意,以他的眼光,跟著陜王肯定沒錯。

  經過與陜王的接觸,讓趙慶想起了一個人。

  燕王朱棣。

  陜王之所以叫做陜王,那是因為陜王的封地在西北邊關,對于大雍王朝一支精銳兵軍安西軍有著深厚影響。

  永熙皇帝為了降低八柱國和河朔三鎮對于軍權的掌控,安排自己的兒子在邊軍擔任了兵馬大元帥,其他的兒子不成器,只要陜王一個人滲透了安西軍,安插了很多忠于他的武官。

  趙慶通過賀雙卿的講解,糾正了賀雙卿說詞里的一個錯誤,與其說是滲透,不如說是陜王身上強烈的明君氣質,折服了安西軍里很多的武官。

  陜王有兵權在手,太孫繼承了皇位又能如何,還不得心甘情愿的禪讓。

  趙慶當作自己沒有看穿這一點,一本正經的說道:“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好!”

  這一句詩詞可謂是直沖辛稼軒的心底,說出了他這些年最大的志向和抱負,又是一句難得的千古名句。

  辛稼軒激動的站了起來,由于過度的激動,頭皮都有些發麻了:“好一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先生不愧是先后作出兩首千古名篇的大才,這句詩詞簡直是說出了我輩的心意,今天不要走了,我要與先生喝得一個大醉。”

  管家站在旁邊,呆住了,伺候公子這么多年,還沒見過公子與誰喝過幾杯酒。

  如果要說有,就只有陜王、柳三變等二王八司馬了。

  二王八司馬是何等煊赫的人物,趙慶說白了只是一名寒門讀書人,沒想到竟然會得到等同于二王八司馬的親近。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