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瀚海唐兒歸 > 第503章 誰才是馬上之主
  陜州,就是后世的三門峽市。

  后晉時期的最后一任陜州保義軍節度使,是由皇子石延煦兼任的。

  實權則掌握在保義軍兵馬留后趙暉與駐守在此的客軍-奉國軍都頭王宴、侯章手中。

  其中本鎮保義軍在抽調精銳北上抗遼后,只剩下了一些老弱病殘,趙暉是以奉國軍指揮使的身份,進入陜州的。

  任職后,趙暉將其中一部分六百余人的奉國軍就地變更為保義軍。

  王宴與侯章兩人則繼續以客軍的身份留駐,手中各掌握著三百余士兵。

  除此之外,在剛進入東京后,耶律德光就派了遼將劉愿率瀛州兵一千五百到陜州,任陜州保義軍節度留后。

  趙暉與王宴、侯章三人攝于契丹人的威勢,加上劉愿并未像其他遼將那樣肆意打草谷,所以一直沒有反抗。

  但心底,還是非常不樂意接受契丹人統治的。

  其中兵馬留后趙暉是后唐明宗時期的禁軍指揮使,與劉知遠等頗為熟識,三人商議,只等劉知遠在太原起兵反抗,就殺了遼將劉愿以陜州歸順。

  只不過他們等了快半年了,劉知遠到現在也沒有動靜。

  趙暉府邸,三人正心事重重的喝著悶酒,遼將劉愿雖然沒有大肆打草谷,但可不是不打草谷。

  遼軍千五百人一來,就把原屬于三人及手下牙兵的好處,全部給奪走了。

  在這個時代,下面的牙兵沒有收入,可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趙暉等人已經感受到了下面牙兵的蠢蠢欲動,萬一爆發,他們到時候除了帶領牙兵們殺遼兵外,并無第二個選擇。

  可現在太原的北平郡王劉知遠還沒有起兵反抗,他們卻先反了,后果可想而知,因此三人時常飲宴聚會,以此商議對策。

  三人飲了幾杯,趙暉府中的老仆卻突然急匆匆的趕來,他徑直跑到趙暉耳邊低聲說道。

  “郎君,有人投書門房,自稱是郎君舊識求得見面,但仆仔細辨認過了,若是郎君舊識,仆應當是認識的,但此人,似乎從未見過。”

  趙暉聞言,心里咚的一跳,莫不是太原來人了?他把手一伸。

  “且拿書信來一觀。”

  老仆趕緊把書信拿過,王宴、侯章兩人也湊了過來,要是太原來人,那就太好了。

  可是書信打開后,信中只有一句話,‘君可曾記藍州召回之恩?’

  王宴、侯章以及趙暉的老仆三人面面相覷,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趙暉卻靜靜的愣住了,未幾更是潸然淚下。

  他看著三人說道:“某趙重光生平有兩大恩人。

  昔年以弱冠入伍,后朝莊廟陛下憐我孤苦,收為親衛,待吾如弟。

  后某從魏王岌征王衍,逢莊廟山崩,吾被困于藍州窮苦之地,是明廟皇帝征召某回中原,免死于蠻荒之所,有再造之恩。”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明白藍州召回之恩是什么意思。

  那藍州(四川瀘州古藺)在蜀地邊處,臨近牂牁蠻,山高林密多生瘴疫,北人到了那個地方,極少能有長命者,趙暉能被明宗親自下旨召回來,確實恩同再造。

  侯章突然想起了什么,他猛然看向趙暉,“如此說來,投書之人,乃是跟明廟皇帝有淵源,不然也不能用此語。

  可是明廟皇帝子嗣幾乎被斬殺殆盡,只余許王尚在,但許王在數月之前,已經失蹤不見,這....。”

  王宴也接口問道:“留后能確認這就是明廟身邊近人所寫嗎?”

  趙暉點了點頭,“此信末尾的金印,就是昔年明廟陛下的私藏,當年陛下召某回東京,就是用的此章。”

  王宴的神色也變得古怪了起來,“某當年在東京時,承蒙永樂公主駙馬都尉慕容金吾待見,經常到歸義樓吃喝。

  數月之前,某得到過一個消息,說是永樂公主和慕容金吾求了河西涼王,將許王接到了涼州照顧。”

  “此話當真?”王宴話音剛落,趙暉、侯章兩人立刻的瞪大了眼睛。

  如果說這天下,假設劉知遠不起來反抗的話,那不肯屈服于契丹人的兵將們,剩下的唯一一個選擇,就是張昭了。

  雖然在他們看來,張昭不是代北武勛的一員,甚至民族成分也有些可疑。

  但經過張昭幾次大義歸國和慕容信長在東京一年多打下的基礎,天下人還是把張昭這個涼國看成了唐兒國家的,至少不會把張昭當成耶律德光這樣的外族。

  “應當不假,雖然沒有明證,但許王母子連帶著永安公主都沒了蹤跡,加上前段時間樞密使和公去了河西,某覺得很有可能是他帶走許王母子。”

  趙暉陷入了躊躇中,事情已經很明白了,若是許王真的去了涼國,那么外面的來人,就很可能是涼國來的。

  加上前段時間謠傳涼國張天王已經入了關中,來人的目的,也都很是清楚了。

  屋內三人的眼睛齊齊看著趙暉,這讓他的壓力倍增。

  現在不只是反不反遼的事情,還得加上是投靠張昭還是投靠劉知遠的問題了。

  突然,門外傳來了腳步聲,眾人都被嚇了一跳,抬頭一看。

  只見門口走進來一個穿著襕袍,一副讀書人打扮,卻有看起來驍勇有力的少年郎,正是趙暉的長子趙延進。

  趙延進一進來就大聲喊道:“大人何須猶豫?北平王昔年不敢接大同軍南下,早就失去了天下英雄的期望。

  今陜州臨近關中,離河東有千里之遙,中間還隔著契丹人,豈能舍近求遠?”

  趙暉還沒說什么,王宴、侯章頓時大喜,直接迎了上去,兩人齊齊對著趙延進拱手問道。

  “大郎君何時回來的?你說趙匡贊去河中必定會反,如今實情如何了?”

  要說這趙延進,雖然只有十八歲,那在奉國軍中的名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謀略膽氣甚至還要勝過父親趙暉。

  趙延進雖然出身于武將世家,但自幼好學,當年趙暉追隨趙在禮于宋州任職期間,趙在禮劫掠鄉間大戶。

  所屬軍中少年郎都去爭搶財貨,只有十三歲的趙延進不要財貨,將同伴都不要的幾十冊書帶走。

  這在當年跟隨趙在禮的牙將少年中,可是被好好笑話了一頓的,同伴都暗地里譏諷他不識貴賤。

  及至長大,當年的少年同伴們,大多跟隨趙在禮幾度叛亂,或死在了亂軍之中,或埋尸于戰陣之上。

  只有趙延進能文能武,處處洞察先機,以十八歲的年紀,就名滿整個奉國軍,王宴、侯章的這樣手握兵權的前輩老將,也都很服他。

  上月趙匡贊率三千兵馬西進守河中府,曾經路過陜州,遼將劉愿設宴款待,奉國軍牙將們都在列。

  趙延進只與趙匡贊言語了幾句,回來就私下說,趙匡贊此去,必定是鳥上青天、魚入大海。

  于是帶了十幾騎說是要去打探關中情況,如今剛剛回來。

  聽到王宴、侯章問,趙延進把手一拱,“某到了河中府地界,發現其地外寬內緊,鄉間亦有驍騎往來縱橫查探,深入不得,只能回來。”

  王宴扼腕嘆息,“那可如何是好?探查不到河中府乃至關中的消息,我等被兩邊包夾,北平王也無動靜,再拖下去,下面的士卒就要起來殺我等了。”

  趙延進神秘的一笑,看著王宴說道:“恰恰相反,跡象已經很明顯,趙匡贊去河中府的目的被某猜中了,他就是去投靠了涼王。

  此人是幼時與某同學,昔年明廟皇帝視之為嫡孫,稱其為令器,有殷切期望。

  其言必追憶大朝,動輒以血脈自矜,怎會忍氣居于胡虜之下?

  若是他去了河中府真是為契丹人效命,此刻關中并未有警訊,何須以外寬內緊示人?

  說不好涼國大軍快到河中府了,趙匡贊為求保密,方才如此!”

  說完,趙延進眼見三人都陷入了震驚和沉思,他把手一拱,對著趙暉說道。

  “府外投書者,孩兒已經把他帶到了門外,大人就不要遲疑了,反正人都已經進了府中了。”

  趙暉極為頭疼了看了趙延進一眼,萬般無奈之下對著王宴和侯章說道。

  “事已至此,那也怨不得咱們,非是我等無心,實乃北平王遲遲不舉旗。

  門外者若真是涼國來人,那這陜州,就該是涼王殿下的。”

  。。。。

  翌日,陜州保義軍兵馬留后趙暉邀請遼將劉愿赴宴。

  同時保義軍衙內兵馬使趙延進、奉國軍都頭王宴、侯章等伏兵于府中,于宴席間殺遼將劉愿以下將官七人。

  隨后保義軍、奉國軍牙兵合兵一處,猛攻遼兵駐守的兩座大寨,深受遼軍劫掠之苦的陜州健兒,也聞訊前來相助。

  山呼海嘯間,盡殺遼瀛州兵一千余,眾人共推趙暉為陜州保義軍節度留后,遣人赍降表至河中府投靠張昭。

  三日后,耶律德光派出的陜州保義軍節度使耿崇美,率兵五千到達陜州以東二十里,知道陜州發生兵亂后,不敢前行。

  是夜,寧國軍都虞侯武行德召集麾下軍校,曰:“我輩受國厚恩,而受制于契丹,與其離鄉井、投邊塞,為異域之鬼,曷若與諸君驅逐兇黨,投天命之所歸。建功業,定禍亂,以圖富貴可乎?”

  眾軍校大喜,皆說:“我等早有此意,今天賜良機,敢不用命!”

  于是,武行德所部趁黎明舉火警示陜州諸軍,隨后向契丹人的大營發起猛攻。

  寧國軍牙兵士氣如虹,以一當百,猛沖耿崇美和奚王拽剌大營所在。

  耿崇美和拽剌抵擋不住,三千余人瞬間崩潰,耿崇美等僅以百余人溜上留在黃河邊的小船,狼狽往下游逃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