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春閨秘事 > 第五十章:數學大師和火器大師
  李兆一行人匆忙來到考試的房間,王樸厚正在和一個年輕人交談。

  見李兆來了,王樸厚馬上行禮:“拜見老師,老師,這位就是答對八道題的學子,王三元。”

  “見過舟山侯。”王三元恭敬的道:“學子雖然答完八題,可最后兩道卻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兆笑著道:“八道題已經很不錯了。”

  實則內心道,如果你能連最后兩道高數都全部答對,我李某人就得考慮把你抓起來研究了。

  照王三元所說,他此次如京趕考,卻是名落孫山,恰巧看到科學在招門人,才打算來試試,原本以為考八股文他是沒有希望,結果考得是數術,他便動了心。

  李兆說道:“你最后這一題的解法雖然笨了一些,但也算答對了,只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這個數值再加大一倍,你想算出來就更難了。”

  首發&:塔>-讀小說

  “侯爺說得對。”王三元認真道:“還請侯爺解答。”

  李兆自然是要裝這個杯,當即提筆在紙上寫下一段函數公式:“這個題需要取絕對值。”

  接著李兆就絕對值這個話題進行了一番講解,內容已經很復雜,即便他已經簡化過程,但在場也只有王守仁聽了個三四成。

  “我懂了!”王三元當即在李兆的公式后面,按照公式的內容重新計算,很快便得到了答案。

  李兆驚了,四個徒弟也驚了,這家伙的悟性也太高了吧!

  李兆突然想起什么,連忙問道:“你是不是山西人士。”

  “對啊,侯爺怎么知道,我祖上是河北的,而后祖父隨家里到河北做生意,便是定居在河北。”

  李兆的喜悅之色已經在臉上表露無疑,這是又送上門的一張ssr卡啊,這家伙應該就是王文素的孫子。

  王文素可是個厲害的人物,明朝最著名的數學大家,窮極一生寫下一本《算數寶鑒》,幾乎就是華夏珠算之法的集大成之作,后世幾百年也沒有人能超越他。

  李兆說道:“你可愿拜我為師。”

  王三元一愣,他哪里不愿意,現在誰不想拜李兆為師,尤其是自己名落孫山,王三元知道憑自己的努力是考不上的,若是能拜舟山侯為師,那就科舉有望了。

  “我科學一門又添一位大才啊。”祝允明點點頭。

  王樸厚則是一把攬住王三元的肩膀說道:“你小子別得意,你不過是做出了八道題,老子十道題都做得出來。”

  另外三個師兄弟心里鄙夷道,你最多只能做完四道題。

  “師兄們以后多指教。”王三元尷尬的笑道。

  眾人還在打鬧,房間里一個三十多歲的書生走出來,緊張的開口道:“侯爺,學生也做出六道題。”

  六道題?這也不容易了啊,第六道題已經是中等難度的二元一次方程,憑自己的悟性能做出來這道題,著實不容易。

  李兆看完試卷,六道題全對,也問道:“你對科學可感興趣?”

  “學生從小就喜歡雜書,便是科舉屢次不第,也是靜不下心來學八股文。”中年人苦笑。

  李兆接著道:“你叫什么名字?”

  “學生焦寶忠。”

  李兆宛如雷劈,短短一會兒的時間,這已經是被劈的第二次了,你丫叫焦寶忠?

  李兆努力保持平靜:“你家祖上是不是有個焦玉。”

  “焦玉是學生的曾祖父。”

  焦玉這個名字不僅是李兆,另外幾個弟子也清楚,朱元璋還未開國之前,第一支火器營就是在焦玉的手下建立。

  明朝最早的火銃和銃炮都是經由這位火器專家改良,而后焦玉還留下一部火龍經,這里面詳細的記錄了華夏的所有火器,以及制作方法。

  李兆正愁沒有人替自己搞火器科研,這不,瞌睡來了送枕頭,焦寶忠你可真是個寶貝啊。

  焦寶忠看李兆的神情忽明忽暗,一時間猜不透這位侯爺的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能做出六道題,雖然不算大才,不過尚可。”李兆擺出一副為人師表的模樣:“你可愿拜我為師。”

  焦寶忠馬上道:“學生愿意!”

  雖然你很優秀,雖然李公子很看好你,但是李公子要保持矜持,就勉強收下你吧。

  除開這王三元和焦寶忠,其余答卷的人,頂天也就做出兩道題,畢竟人才難求啊,李兆也沒想過要大肆收納學生,眼下只是讓科學這兩個字傳出去便已經達到目的了。

  能意外收下這兩個寶藏徒弟,那已經是運氣加成plus了。

  而后幾天,李兆收徒弟的事情告一段落,只有幾個徒弟輪流每天在小院子里做科學實驗,以此來增加科學在民間的知名度。

  這一日,李兆將焦寶忠單獨叫到房間里。

  焦寶忠看著李兆桌子上的各種零件,眼里光芒大盛:“老師,這是火器?”

  “嘿嘿,算你眼睛尖。”李兆說道:“這是我自制的一種火器,名為燧發槍。”

  這個時候西方的火器,已經開始萌芽,要不了二十年,德國人就會發明第一支轉輪式打火槍,而李兆要做的是,研發出燧發槍,領先西方幾十年。

  按照百科全書上燧發槍的結構,李兆自己搞了幾個月,都沒能把燧發槍研制出來,很多細節零件的處理上,以他的水平還是很難企及。

  現在不一樣了啊,有焦寶忠,正好物盡其用,這家伙家里可是世代搞火器的啊。

  焦寶忠看完李兆的圖紙后,內心大為震驚,這火器已經超過他的認知范圍,居然能用如此神奇的構造將彈藥發射出去。

  “老師,門前的問題還是出在鉗口和燧石的激發裝置上。”

  果然是專業,焦寶忠一下就說出目前燧發槍的問題核心,李兆滿意的點點頭:“你在我這個基礎上繼續研究吧。”

  焦寶忠疑惑道:“老師,我不學八股文嗎?”

  “下一次科舉還早得很,你就好好給我研究火器,我保你下一次考上進士。”李兆云淡風輕的說道。

  焦寶忠也樂于搞這些旁門左道,尤其是李兆研制的這種新式火器,完全就讓焦寶忠淪陷了,這比他家火龍經上記載的任何一種火器還要精密,若是能造出來,那絕對能引領火器的發展。

  李兆又說道:“寶忠啊,這世界上不是只有考科舉這一條路,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

  “老師,羅馬是哪里?”焦寶忠老實的問道。

  李兆白了一眼:“老師的意思是,你的天賦既然是在火器方面,為什么要舍近求遠,科舉固然是一條好路,但火器同樣能為國家造福。”

  聽完李兆的話,焦寶忠感動的眼睛通紅,從小到大家里的人都只會讓他考科舉,誰又真正的在乎他的感受。

  “老師,謝謝老師。”

  焦寶忠一把將李兆抱住,不住的抽泣。

  被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抱著,實在不是什么好的體驗,李兆尷尬道:“沒事沒事,老師理解你。”

  時間一晃,這一日已經到了殿試的日子。

  通過會試的學子進入紫禁城,接受孝宗皇帝最后的策問,這是決定前途命運的一次機會。

  表現得好,被皇帝記住,那仕途的起點必然要高一些。若是寂寂無名,毫無建樹,那這輩子的仕途一開始便低人一等。

  李兆的馬車停在外面,四個學子皆是朝著李兆一拜。

  “學生定不辜負老師的期望。”四人同時道。

  李兆笑著點點頭:“記住為師的話,策問并不難,放平心態。”

  “學生謹記。”

  太和殿上,孝宗坐于大殿之上,一眾學子一同下跪:“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孝宗回頭朝李東陽說道:“今朝的學子精氣神倒是不錯。”

  李東陽也道:“能進殿試的都有大才,陛下莫忘了,今年的考題可是難得很啊。”

  “哈哈哈,說的也是。”孝宗笑道。

  孝宗一揮手:“開始吧。”

  諸位學子皆是席地坐下,面前都有一張桌子,殿試的內容一般都是策問,由皇帝出題,學子現場作答,最后才評選名次。

  孝宗眼神凝望大殿之外的天空,慢慢的開口道:“治國。”

  僅僅是兩個字,沒有再多了,這策問的題目說來簡單,但實際卻也難,孝宗并沒有特指哪個方面,而是以治國二字來談,考題太大,就容易偏題,諸多學子都愁眉不解,不知該如何下手。

  王守仁提筆片刻,想起李兆平日里說的,民如水而王朝如舟,便開始下筆: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毛澄則是想起李兆說的,稅收多少決定政策方向,于是寫道:賦稅乃王朝之基。

  王樸厚想了半天,只恨自己平時沒有認真聽老師教誨,都跑去研究老師的詩詞了,這下完全找不到切入點,索性找了個自己擅長的方向:文能興國。

  祝允明看了看另外三個師兄弟,發現只有自己還未動筆,一時間百感交集。

  腦海里回想起,有一次與老師視察農田,李兆提到的一個國策,不過當時李兆對這條國策的評價,有利有弊。

  回顧自己跟隨老師一路走來,見了不少流民落魄他鄉,又見了勛貴、官吏橫征暴斂。

  最終提筆寫下:一條鞭法,清明朝綱。

  這家伙竟是把李兆說過的張居正的改革之法寫了出來,而此時的張居正,還沒有出生。

  如果李兆知道祝允明居然寫了一條鞭法,怕是要嚇得不輕。

  張居正的改革之法過于激進,若非當時的張居是首輔,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哪里能實行這種改革。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