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葉笙陸庭洲 > 第64章:明察暗訪
  劉大夏被孝宗升任為右副都御史,前往張秋治理水患,李兆和劉大夏師徒二人星夜兼程,十多天后便是趕到了黃陵岡。

  這黃陵岡位于山東曹縣西南黃河北岸,是決堤的重災區,才進入地界,已經是餓殍滿地的情形。

  望著良田被淹,房屋塌陷,災民流離失所,一時間李兆也難以凝噎。

  劉大夏走到路邊,蹲下身子,朝一個懷抱孩子的老嫗問道:“老人家,朝廷不是撥下賑災糧了嗎?我看很多人都沒吃上飯。”

  老嫗看了看劉大夏,只是嘆道:“三天才放一次糧,再好的人也要給餓死了。”

  劉大夏讓隨從拿出一些干糧放到老嫗手中,站起身走到旁邊。

  “災情固然重要,民興卻更重要。”

  李兆并不說什么,他知道劉大夏心里已經有了計劃,作為明朝罕見的文武全才,劉大夏的手段就連邊軍貪污都能治理得服服帖帖,更不要說是一個縣的問題。

  李兆只道:“老師,水泥已經從江寧縣發出來了,最多半月就能送到。”

  劉大夏點點頭,神情嚴肅道:“這半月,咱們就看看,這張秋的地方官都是些什么牛鬼神蛇。”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一路上李兆已經向劉大夏闡述了水泥的功用,知道這種神物的存在,劉大夏心中也穩了不少,至少眼前水患不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張秋開國以來數次決堤,朝廷每一次都撥下重款,可要不了多久就再次決堤,是個明眼人都看得出,這不是水患的問題,是人的問題。

  明朝的河防工程有一套完整的修筑手段,用條石壘成江防,幾乎可以做到二十年不毀,朝廷撥下的銀子早就夠張秋筑起上百里的條石江防,除了人的問題,也找不出其他原因了。

  作為弘治年間的反貪先鋒,又是清流里的領頭人,劉大夏自然是不會放過貪官污吏,李兆似乎已經看到一大幫的官吏被劉大夏給打進牢獄的景象。

  劉大夏和李兆來到黃河邊上,眼下水情稍微退卻,但按春汛的時間來看,還要經歷兩次規模更大的洪峰。

  劉大夏挽起袖子,直接來到岸邊,用手將土里一根木樁直接扯了出來。

  臉色的神情更加肅穆:“這土堤的木樁至少得入土三尺,老夫一手就能提起來,可笑。”

  “老師,這就是豆腐渣工程。”李兆說道。

  劉大夏拍拍手:“這個形容好,豆腐渣工程,朝廷的錢都拿去喂狗了!”

  土堤的修筑不比條石簡單,每隔一尺打入一根入土三尺以上的木樁,在木樁后,橫著釘上一排竹竿,做成一道結實的竹木圍籬,有了圍籬抵擋江浪的沖擊,才能壘土成堤,筑起一道相對堅實的堤壩。

  眼前的河防工程顯然是完全不達標的,這樣的河防若能擋得住春汛,那才是真的見鬼了。

  岸邊上兩百多個漢子正在累積沙土,李兆湊上前去,喊住其中一個人說道:“這位大哥,你們這累沙土可不行啊,只有把條石壘起來,才扛得住后面的洪峰。”

  “誰說不是呢,但是衙門就給了那么多錢,這條石哪里用得起,只有多壘點沙石,總好過什么都不做。”漢子回道。

  李兆接著道:“往年也是這么干的?”

  “去歲春汛還好,只是沖毀了沿岸的田地,今年這春汛卻是來得大,就連城內都遭了秧。”漢子無奈的搖搖頭:“我家里租的地,才下的春苗,這下全毀了。”

  李兆回到劉大夏跟前,看著老師臉色黑得如同木炭,李兆知道劉大夏是真的動怒了。

  情況已經如此不容樂觀,這些地方官居然還不知道亡羊補牢,這簡直超出了為官的,不,為人的最低底線。

  劉大夏道:“一百萬兩銀子,戶部是直接劃到地方,我想倒是要看看,這剛到的一百萬兩拿去干嘛了!”

  “老師,咱們先去哪兒?”李兆問道。

  “就去曹縣吧,你派人去把從曹縣到徐州,沿岸所有大小官員全部叫來。”

  -讀小說

  這一日,錦衣衛出動三個千戶所,沿岸府縣大小官吏,不管你是誰,全數被拿入詔獄,一時間人心惶惶,從山東省一直到南直隸,官場震動!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