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周錚宮檀全文免費閱讀 > 第二十四章:此子堪稱大才
  乾清宮,孝宗皇帝看著眼前的四位大臣,四人皆是一副深思熟慮的模樣,卻沒有人發言。

  “四位愛卿覺得這篇秀才的策問,該當如何?”:孝宗發問道。

  乾清宮的四人正是明朝弘治時期的內閣主要成員,分別是徐溥、李東陽、謝遷、劉健。雖然李東陽和謝遷還未入閣,但深得劉健和徐溥的看重,眾人皆知,不出五年,這兩人勢必會入閣參政。

  此時的內閣首輔則是剛剛才上臺的徐溥,因為劉吉的下臺,徐溥主導內閣后,以和平過渡為主,也正是因為這樣,才形成了弘治前期相對和睦的朝堂局面。

  面對眼前的試卷,四人皆是知道了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常熟縣秀才,李兆。

  作為李廣事件的參與者,他們是從劉大夏那里知道,策劃這件事的人并不是劉大夏,而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常熟秀才,沒想到此子居然這么快就進入了孝宗皇帝的視野,還是憑借一份鄉試卷子。

  但不得不說,李兆在考卷上提到的流民治理之法頗有幾番道理。

  李東陽說道:“這秀才指出了括戶之法的弊端,乃是土地兼并和戶籍查閱之法的問題,一針見血,足以看出其眼光不凡,土地兼并短時間內雖不易解決,但這戶籍查閱統計之法看起來卻有些門道。”

  李兆在策問中將后世人口普查的方法寫得十分清楚,畢竟是干過公務員的人,對人口普查的工作那是相當清楚,至于土地兼并的問題李兆并未多做文章,這是眼下很難根治的問題,眾人皆知土地兼并是勛貴宗親圈地導致的,但礙于祖制,誰也不敢下手啃這塊骨頭。

  “朕讓戶部尚書葉淇看過了,這個方法不錯,明年的戶籍統計就用這個法子吧。”:孝宗說道。

  接著徐溥也開口道:“但這其中提到的就地再就業,卻是有些新奇,居然是讓流民在當地從事手工業,擴張作坊,加大商業投入。”

  明朝畢竟是以小農經濟為主,李兆這招就業政策目前看起來新穎,但卻沒有得到認同。

  孝宗笑道:“雖然有重商的問題,但也不失為一個辦法,這個就暫且擱置吧。”

  “陛下英明。”:四人同時道。

  孝宗接著說道:“將流民遷往云南屯田,愛卿們怎么看?”

  “軍屯制乃是我朝開國后的大政策,云南的土著勢力反反復復,想要穩定西南的局面,增加人口遷移,確實不錯,此法雖能解憂,卻會導致中原人口流失。”:劉健將問題的利弊都指出來,四人皆是清楚,其實讓流民遷移似乎更加靠譜,畢竟讓這些流民留在中原,依舊改變不了無地耕種的局面。

  孝宗敲打著桌面:“唉,這土地問題,和天災,真是朕心中的一根刺啊。”

  四個大臣都是人精,心里清楚,其實孝宗皇帝已經對這張試卷,和這些解決之法有了判定,只是需要他們提供建議,而不是做決定,此時要做的,就是等待皇帝發話就行了。

  孝宗提起筆,在試卷上寫了三個字:第一名!

  “著戶部葉淇明年以新式括戶之法統查戶籍,將不在原籍的流民遣送至云南屯田,這件事的具體事宜,內閣好好研究一下。”

  徐溥當即道:“臣遵旨。”

  孝宗嘴里念叨著:“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朕到底算風流人物嗎?”

  告^在線免。費閱&讀!

  眾人同時喊道:“恭賀李公子,奪得解元!”

  還不待李兆靠口,一旁的尹素素已經吩咐人端出一盤子的散碎銀子。

  “今天本姑娘開心,每個人都有賞錢!”

  接著尹素素就吩咐下人準備酒席:“去常熟縣把釣魚臺的廚子喊到府上,咱們要大擺筵席,怎么著也得擺七天才行。”

  “那我去叫一些姐妹來府上唱曲。”:林婉兒也說道。

  李兆莞爾一笑,也不阻止兩個女子的安排,既然是喜事那就隨意一些吧。

  望著天空,李兆并沒有覺得松了口氣,而是覺得壓力增加了,中舉過后就已經有了當官的資格,自己已經真正意義上開始走上這條仕途之路,想要攪動這明朝的風云,這一切才剛剛開始。

  “老師!學生來了!”

  一個突兀的聲音響起,一個中年人踉踉蹌蹌的跑進來。

  一眼望見李兆,中年人順勢跪在地上:“恭賀老師考中解元。”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這人正是祝允明,李兆苦笑不已,他本是把祝允明的話當做是開玩笑,他可沒有真的要收他做徒弟的想法。

  “枝山兄起來吧,枝山兄考得怎么樣?”:李兆扶起祝允明。

  祝允明抹著眼淚:“沒有辜負老師,枝山考了個第五名。”

  “那是經魁啊,不錯不錯,我就說你能考上嘛。”:李兆笑道。

  雖然歷史上祝允明也成功考中舉人,但也是名次靠后,經過自己的提點居然能考到第五名,這已經很出人意料,說明祝允明的基本功還是扎實,只要押題押的準,明年的會試還是有很大機會。

  “枝山兄,收徒這事只是玩笑話,枝山兄切莫當真。”

  聽到這話,祝允明不答應了,再次跪下:“老師是嫌棄枝山資質愚笨嗎?請老師一定手下枝山,枝山愿意常伴老師左右,時刻聆聽老師的教誨。”

  李兆這下尷尬了,自己年紀還小啊,收個老徒弟,會不會折壽啊?

  一輛馬車停在李宅外,一個老者被人攙扶著進來:“李兆,你就把他收了吧,難得遇到這么有誠意的學生。”

  “我看這后生也不錯,你小子收了他也不虧,好歹也是個經魁嘛。”:另一個老頭說道。

  說話的正是黃紱老爺子和劉大夏,李兆當即恭敬道:“見過老師,見過黃大人。”

  “你考上解元,我們這兩個老東西自然是要來討杯酒喝。”:黃紱說道。

  黃紱自從吃了李兆從甘草里提煉出的降酶藥后,肝上的問題幾乎已經恢復,再加上人參皂苷的調養,李兆有信心,黃紱肯定能活過明年那道坎。

  “既然如此,那你起來吧。”:李兆苦笑道。

  祝允明頓時開心不已,這比他中了舉人還開心,當即又磕了幾個頭。

  李兆說道:“你先回家去報喜吧,后面再來我府上。”

  一旁的尹素素拿著一錠銀子走上前,塞到祝允明的手上:“既然拜師了,就當是喜錢,拿著。”

  時間長了,李兆看尹素素,總覺得這女人有變成散財童子的傾向,見人就送錢!

  “謝謝師娘。”:祝允明也不推辭,將銀子接過來,他正愁家里有點緊張,這下總算有錢能周轉了。

  尹素素聽到祝允明叫她師娘,頓時喜笑顏開:“哎喲,你說什么,人家才不是他娘子呢,再給你五十兩!”

  塔讀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雖然尹素素也不過二十幾歲,但被一個三十多歲的人叫師娘,心里卻十分高興。

  李兆將黃紱老爺子和劉大夏請進書房,外面就讓兩個女人張羅。

  “黃大人,身體近來如何,那降酶藥可不能停,您吃完了我便叫人再給你送去。”

  黃紱回道:“你說說你小子,又會作詞,又會寫文章,又會做生意,又會看病,還有什么是你不會的?”

  轉過頭黃紱又感嘆道:“怎么就讓劉時雍把你給收了,給老夫當徒弟豈不美哉。”

  一邊的劉大夏摸著胡子:“這就是緣分啊,我去視察民情,吃個包子就把徒弟收了,你說氣人不氣人。”

  “唉,你別囂張,你有女兒嗎?”:黃紱接著道:“我可是有個女兒,我讓李兆給我當女婿,可就比你這老師親了。”

  劉大夏反駁道:“你女兒?我徒弟未必看得上。”

  看著黃紱和劉大夏打嘴炮,李兆只得保持微笑,幫哪邊都不是,只得出來打圓場:“學生估摸著,老師應該在浙江待不久了。”

  “老夫也如此認為,陛下是不會放你在浙江這安逸之地待太久。”:黃紱也接道。

  劉大夏作為孝宗日后最看重的人,就是因為他的做事剛正不阿,再加上政績出色,這樣的人自然是要放到有用的地方。

  劉大夏說道:“走一步看一步吧,如今各地皆是不易,我也不愿在浙江久待。”

  “明年恐有大水,老師可以早做準備。”:李兆說道。

  劉大夏疑惑道:“水患?”

  “哈哈哈,學生只是猜測,要到時候才知道。”:李兆打了個哈哈,卻是不再說此事。

  實際上在弘治六年,黃河在張秋堤防決口,孝宗就下詔博選才臣前往治理。吏部尚書王恕便推薦劉大夏,并升任劉大夏為右副都御史前往。

  李兆已經在暗地里準備這件事情,筑堤修壩什么東西最好?當然是水泥,李兆將水泥制出來,那必然能讓劉大夏在張秋修起一座最穩固的防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