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舔狗清醒后,一首單曲火遍全國 > 第三十八章:這小子娶親了嗎?
  一個書生,靠著私募的三百士兵,居然一戰將東海倭寇一網打盡,這一消息霎時間震驚朝野。

  消息傳到京中的第二日早朝,孝宗難得一見的龍顏大悅,這一場大捷,一掃孝宗之前因為李廣和阿黑麻所帶來的郁悶。

  塔讀小~。>說—*.—免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孝宗龍顏大悅:“諸位愛卿,大捷的文書都看了吧。”

  “誰說我等文臣就不能帶兵打仗,看看這李兆,三尺文人鋒,敢叫倭寇盡消顏。”

  說話的是御史臺一個御史。

  弘治時期雖然文臣地位高,但武勛依然掌握了話語權,兩幫人是誰也看不慣誰,李兆以讀書人的身份擊潰外敵,著實是讓文官集團長了臉。

  “那可不見得,李兆招募私兵,用的是錦衣衛的頭銜,錦衣衛隸屬軍籍,怎么能算是你們文官的人!”:英國公張懋冷笑道。

  徐溥擺擺手:“英國宮此言差矣,李兆任職錦衣衛之前,先是南直隸的解元舉人,舉人已經算是文官的人了。”

  看著兩幫人馬你來我往的斗嘴,孝宗難得不用出手勸架,畢竟這是好事情。

  孝宗心道,這李兆還未進京就已經給自己送上了兩份大禮,一是流民治理之策,二就是這滅倭之功。

  文治武功,還真讓這小子給湊齊了。

  孝宗開口道:“牟斌,李兆既是你錦衣衛的人,你可知道事情的全部經過。”

  原文來自于塔&讀小說~&

  牟斌啊了一聲,他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就連李兆任職鎮撫使的事情的他都不知道。

  楊義在軍報里只提到了戰果,以及如何取勝的方法,其他卻是沒有詳細寫下來。

  牟斌只得尷尬道:“此事事發突然,臣也沒有接到消息。”

  孝宗點點頭,也不在糾結,現在最讓孝宗好奇的是捷報中提到的手榴彈,這次能取勝的關鍵就是這個手榴彈,捷報里記錄的,一枚手榴彈在八尺之內威力堪比炮彈,但實際的手榴彈卻十分輕巧,一個成年男性就可以投擲出五六十尺的距離。

  孝宗向英國公問道:“英國公你可知道這手榴彈是何物?”

  雖然常年混跡軍隊,而且英國公對神機營的事情也很清楚,卻是從未聽過手榴彈。

  “神機營也并沒有這種火器,從捷報中看來,這手榴彈應該手雷相近。”:英國公回道。

  孝宗笑道:“這李兆倒是個怪才,做得一手好詞,沒想到還能研制火器,當真是我大明的人才。”

  一眾朝臣皆是恭祝道:“恭喜陛下得遇良才。”

  “既然有軍功,那應該封賞。”:孝宗示意秉筆太監紀錄。

  “李兆擊潰倭寇,收復舟山群島,封世襲舟山伯。”

  李東陽小聲道:“陛下這是只給爵位,不給地啊。”

  “名為舟山伯,自然舟山群島就是他的,只是這海上的地著實是沒什么用。”:謝遷笑道。

  徐溥搖搖頭:“李兆還未入朝,如今立下大功,但他畢竟年輕,陛下這份封賞也是警示他的意思。”

  孝宗皇帝也是這樣想,不到二十歲封爵位這種事情已經罕見,封一個舟山伯也是孝宗對李兆的一種愛護,木秀于林風必摧之。

  對于李兆的嘉獎,文臣和武勛難得的一致表示認同,文臣認為李兆是儒生一脈的,武勛則認為李兆是軍方一脈。

  孝宗想了想突然問道;“不知這小子婚配了沒有?”

  一種朝臣瞬間愣住?皇上這是什么意思?難道要給李兆許配婚事。

  “唉,看朕這腦子,還在朝會呢。”:孝宗尷尬了笑了兩聲。

  接著孝宗又說道:“既然李兆已經封為舟山伯,這科舉就讓他不要考了,給這天下的學子留個席位,牟斌,既然李兆已經是錦衣衛,就把他調到京師吧。”

  “臣遵旨!”

  牟斌心里樂開了花,明擺著李兆現在是盛寵在身,安置進錦衣衛自然是好事。

  徐溥卻道:“陛下,臣認為不可,李兆有治國之才,怎可進錦衣衛,以他舉人的身份亦可以安排官職。”

  徐溥自是不愿意把李兆推到軍方一邊,尤其是錦衣衛,堂堂儒生怎么可以去錦衣衛那種骯臟之地。

  牟斌翻了個白眼,錦衣衛怎么了?錦衣衛燒你家房子了?

  孝宗思慮片刻,擺擺手:“此事就日后再議吧,讓李兆盡快進京。”

  數日過去,李兆擊潰三千倭寇的消息在京城里傳了個遍,就連穿著開襠褲的小孩都知道,李兆是抗倭英雄。

  而李兆正在忙于收拾舟山群島上的殘局,失去隆上志和陳光平之后,舟山群島的倭寇再也翻不出風浪,赤龍舟開到舟山島,原以為免不了一番交戰,結果船還未靠岸,島上的倭寇就出來投降。

  這島上,除去幾十個東瀛人,剩下的都是明人,李兆對這些明人還是寬宏大量,大部分落草為寇都是因為生活所迫,畢竟明朝的流民一直在不斷增加,這不能怪老百姓,只能怪朝廷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李兆將他們都外編為大明的海警的臨時人員,俗稱:輔警。沒有大明海警的編制,但是也享受待遇,每個月有七八兩銀子。

  首發&:塔>-讀小說

  這些人對李兆簡直是感恩戴德,原本以為朝廷怪罪下來,就算不死也得坐牢,沒想到居然還能找到一個鐵飯碗。

  對于李兆的安排,許世經是認可的,舟山群島號稱華夏最大的群島,除去主島舟山島以外,周圍的附屬小島就有六十多個,只有這些在群島上生活了數年的人,才能對這些島嶼的實際情況知根知底,眼下這些人確實還有大用,更何況大明海警現在兩個營,加起來也就是三百人的隊伍,想要守住群島還是不容易。

  至于東瀛人,李兆則暫時扣押起來,經過盤問,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東瀛大名毛利氏族的人,眼下李兆是沒有時間再去東瀛,但遲早他會把明朝的船開到東瀛的海口。

  陳光平不愧是張士誠的舊部后裔,軍事方面這家伙的才能著實不錯,舟山島上的防御工事可以說是滴水不漏,如果不是這次被豬隊友坑了,一旦陳光平逃回舟山島,即便是大明水師出動也拿不下舟山島,所謂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現在這份家業倒是留給李某人了。

  李昆林說道:“公子,雖然咱們拿下了舟山島,但是朝廷還沒有說這塊地到底歸屬誰?恐怕到時候有水師的人來接管。”

  這確實是個問題,舟山群島說到底是朝廷所有的地盤,之前被倭寇占著,就不說歸屬權了,但現在既然收復了,那到底誰來管這塊地,就不是李兆可以決定的了。

  李兆這段時間也在因為這個問題發愁,自己好不容易打下的地盤,他可不想讓別人來撿便宜,早就讓人帶信去杭州給劉大夏,而劉大夏則只是讓李兆靜候佳音,給李兆打了個啞謎。

  “若是水師來了也無妨,我向他們借個小島,想來是沒問題的。”:李兆寬慰幾個手下。

  眾人皆是點頭,對于這種事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李兆接旨!”

  李兆走出去,只見一個太監舉著圣旨走進來,身后跟著幾個官兵,這些都是真正的水師精銳,還有幾個東廠的番子,這陣仗就不簡單。

  話還沒說完,太監就當場把頭轉到一邊:“嘔!!”

  李兆捏著鼻子:“先給這位公公喝點熱水。”

  這太監也不容易,從天津出發,走了半個月的水路才趕到舟山群島,長期生活在宮里的太監哪里受過這種苦,要不是孝宗皇帝對李兆的封賞十分重視,哪個太監都不想遭這份罪。

  而這個遭罪的太監還不是普通內臣,是孝宗的心腹之一,何鼎。

  李兆一邊幫何鼎拍背一邊道:“公公是舟車勞頓了,再下何德何能讓您來給我傳旨,隨便派個錦衣衛來就行了。”

  李兆也是沒想到居然是何鼎來傳旨,這個太監可不能得罪,他隨時都能在孝宗邊上說耳邊風。

  “李公子言重了,陛下可是對李公子十分上心,比起李公子收復舟山群島,我不過是盡點犬馬之勞。”:何鼎笑道。

  接著便開始宣讀旨意: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舉人李兆提出治國之策,解決流民之困,又擊潰倭寇,收復大明河山,此等功績,天下學子皆應效仿,以表戰功,封李兆為大明舟山伯,賜百金,賞千戶。

  李兆耳中只聽見:舟山伯,這三個字如雷貫耳,自己原本還擔心舟山群島被人撿漏,現在自己成了舟山伯,豈不是說舟山群島就是我的了?直接成為自己的封地。

  這他媽是瞌睡來了遞枕頭,老太太鉆被窩,真把爺給整樂了。

  李兆還在懵神,何鼎喊道:“舟山伯,還不快接旨。”

  “是是是,謝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李兆馬上接過圣旨。

  在明朝其實已經沒有了封地的說法,太祖時期就將封地變成了賜丹書鐵券,但實際上,明朝發展到這個時候,勛貴之間劃地的行為早就習以為常,不然哪里來的土地兼并問題,只是這些話不擺在明面上來說。

  而孝宗封李兆為舟山伯,言外之意就是,舟山群島朕賞給你了。

  何鼎將李兆扶起來,接著道:“不過陛下的意思是,舟山伯已經貴為伯爺,就不要去參加科舉了,給年輕人留個位置。”

  嗯?什么意思?李兆一愣,我一肚子的才華還沒有施展,就讓我不要考了,這不等于是我褲子都脫了,你說你不能喝冰的,搞我啊!

  “公公,我也是年輕人啊。”:李兆苦笑道。

  何鼎反應過來,李兆也確實不到二十歲,何鼎只道,這家伙怎么這么年輕。

  只得咳嗽兩聲:“我朝的勛貴哪里有參加科考的,舟山伯就順了陛下的意思吧,另外陛下讓舟山伯即刻啟程,進京面圣。”

  首發&:塔>-讀小說

  皇帝都讓你不要考了,還能怎么辦?看來自己在科舉之路的裝杯時刻是沒有了,李兆轉念一想,自己雖然不能考,但是自己的學生可以考啊!一定要讓祝允明那家伙給我考個狀元回來!

  雖然祝允明菜是菜了點,但只要在自己手下訓練半月,寫個幾百篇范文,那還是有希望的!

  遠在南京的祝允明此刻正在屋子里苦練八股文,突然覺得背后一涼,打了個噴嚏。

  “相公,可是受了風寒?”:一旁的妻子關切道。

  祝允明表情復雜:“我總感覺有什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了?”

  【作者題外話】:感謝支持,記得投票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