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之表弟很給力 > 第323章 魂歸故里
  第三百二十三章

  戰事停下,大唐朝堂上下依舊忙碌。

  占領區的人口被大部遷走,自然需要遷來新的人口來填充到這片廣袤的土地上。

  畢竟大唐拿下高句麗可不是鬧著玩,也不是要宣示武力,而是要把東北地區徹底消化掉,讓黑土地成為唐人的生存空間。

  地盤打下來了,自然是要開發的。

  唐軍在遼東種田不是長久之計,而且當地還有幾十萬的高句麗遺民,如果沒有一定數量的唐人遷入,用不了兩百年,這里還是扶余人的天下。

  大唐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打下高句麗,可不是為了讓這里的人改善生活的。

  七月的時候,朝廷調整北方行政區域劃分,增設遼水道、渤海道兩道。

  營口以南劃歸河北道,營口東至鴨綠水,為遼水道,遼水道以北無邊界,府城為遼東城。

  鴨綠水以東為渤海道,府城為平壤。

  張士貴任遼水道處置使,段志玄任渤海道處置使。

  七月中,朝廷就通過報紙和廣播發布了遷移令。

  遷移令規定,凡是關中、河南府、河南道、河東道三道二府的家中有非長子或是其他旁支無繼承權的男丁年滿二十未成家者,還有家中土地不足十畝者,需要遷移遼水道和渤海道的農場居住至少五年時間。

  遷移令是政令,而不是招募令。

  政令便意味著要強力執行。

  之所以朝廷要用政令的方式遷徙人員,主要問題是因為大唐百姓近些年的日子好過了,解決了溫飽問題,留在老家有吃有喝,守家待地,誰愿意跑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生活?

  不用點強力手段,只靠自愿,估計沒多少人愿意去。

  不過朝廷還是有分寸的,只是要求那些沒有家產繼承權的單身漢和土地不足的人遷徙,而且也沒有說遷徙之后就不準回來了。

  這樣一來,百姓的抵觸情緒就要小很多了。

  果然,遷移令發布,報名的人還真不少,很快就有三萬多人通過海陸交通到達了東北的農場安置下來,成為了農場的雇工。

  能有這么多人自愿報名不難理解。

  大唐實行的是嫡長繼承制,很多孩子多的家庭條件又不太好,盡管吃喝不是問題,但是想過更好的生活就有些難了。

  這還是嫡長子的處境,家中的其他孩子的處境更差,不少人想要娶老婆都夠嗆,況且遷移之后還能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離家去闖一闖興許還能過上更好的日子,所以很多自覺在家鄉沒什么發展前途的人便選擇了到東北的農場去試試。

  自愿遷移的人中還有一部分是無地少地的農戶,他們平時靠著給地主租佃土地生活,反正是給人家當佃農,貌似給朝廷當佃農更靠譜一些。

  畢竟李世民這些年積攢的口碑還是很好的,百姓對皇帝明顯更信任。

  忙活了一個多月,只有三萬多人遷移,這對急需主體人口的朝廷來說只是杯水車薪,而且第一批遷移潮之后,報名的人越來越少。

  負責遷移工作的李承乾覺得壓力有些大。

  于是他就找來一幫自己的幕僚研究該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朝廷不能真的強制百姓遷徙吧?

  可是該怎么辦呢?

  看著滿臉愁容的幕僚們,李承乾有些失望。

  “這些人的思維太死板了。”

  嘆過氣,他覺得還是自己的師兄弟們比較靠譜,便挨個給他們發電,詢問他們的意見。

  宋光最先回電:

  “若是陛下允許,小弟可以從高原道調一批人北上,高原道南部雖然富饒,但是條件與東北比不了,相信陛下要是同意,會有不少百姓愿意過去。”

  李承乾覺得可行,就向李世民匯報。

  李世民卻是認為從高原道遷移人員有些違背自己與吳正義的初衷,沒有立即答應,而是發電訊問吳正義。

  出乎意料的是,吳正義想都沒想就贊成了宋光的提議。

  按照吳正義的說法:“高原道的百姓經過這些年的時間,逐漸適應了大唐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對大唐很是認同,已經與真正的唐人沒有多少區別,他們的生活環境相對惡劣,朝廷不能虧待自己人。”

  李世民想了想,又咨詢了房玄齡等人,覺得吳正義說的有道理,便答應宋光,從高原道遷移五萬人到遼水道和渤海道。

  但是人口數量還是差的遠呢!

  李承乾想要吳正義出手幫忙卻是遭到了拒絕。

  吳正義用長者的口吻對他說:“雛鷹長大了就要自己去飛翔,能教你的都教你了,你要學會學以致用。”

  李承乾無奈,自己想不到辦法,只好繼續騷擾師兄弟。

  其他人都忙著呢,哪有心思聽他抱怨?

  但是面對他的奪命連環call,不堪其擾的柴哲威回電道:“弟呀,人性貪婪,你看看人家需要什么就給什么唄,我這里可是忙得很,這里的高句麗娘們太狠了,沒了男人就來騷擾軍士,這幾天我快被煩死了。”

  李承乾看著表哥的回電,突然福至心靈。

  他到歸化司找李佑要來了東北兩道的人員統計資料研究起來。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

  留在東北地區的高句麗百萬遺民中,竟然只有不到三十萬的青壯!

  刨除年紀大的,未成年的,育齡女子中竟然有近二十七萬是單身!

  看到這個數據,李承乾背后升起一層冷汗。

  “表叔,你到底在高句麗做了什么呀?”

  因為他在第二階段作戰開始前就回到了長安,對第二階段的戰場情況了解僅限于兵部的戰報,而兵部的戰報上只有部隊的調動情況和物資消耗、人員裝備損失等信息,對于戰果等信息的記錄只有“不詳”兩個字。

  李承乾知道無名軍團在高句麗大開殺戒,但是卻沒有具體的概念。

  如今看到這份歸化司的人口統計數據,他腦中不由出現了一幅尸山血海的地獄場景。

  他忙搖搖頭,把自己腦中的畫面搖散。

  這些事情不能提,更不能從他的嘴里說出去,注定只能跟著所有知道真相的人一起消散在時間的長河之中。

  不過他還是找到了吸引唐人遷移東北地區的密碼——

  遷徙送媳婦!

  大唐雖然因為隋末的戰亂導致人口性別比例失調,但是遠不如高句麗那樣夸張,找不到老婆的單身狗還是有不少的。

  這部分人的條件普遍不太好,屬于那種一人吃飽全家不餓的情況,而且普遍年紀比較大了,急需延續香火,娶老婆對他們來說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只是這種事情好說不好聽,不能光明正大的由官府來操作,只能走私下的渠道。

  不過消息要有一定的真實性才能讓百姓相信,流言和小道消息在受教育人口逐漸增加的大唐早已經失去了其本身的作用,只有相對正規的渠道透漏出去的信息才有可信度。

  不太好忽悠的唐人最信任的信息渠道是什么?

  當然是遍及全大唐的廣播系統和郵驛點發售的正規報紙呀!

  定時定點聽廣播和說書人講報紙內容可是唐人閑暇時最愛的娛樂項目。

  李承乾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很擅長傳播學的李泰。

  李泰只用了半個小時就制定出了一套吸引百姓前往遼水道和渤海道定居的宣傳計劃。

  于是,以貞觀報為代表的官方媒體上突然就出現了大批鼓動單身狗們遷移的軟文。

  崇仁坊退伍老兵老王因為戰時受傷,斷了一只手臂,身殘志堅的老王雖然沒了一只手臂,導致他一直討不到老婆,但是他并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主動報名遷徙位于延津城的延津第二農場,成為了一名農場保安。

  他從軍中培養的專業素質和堅毅的品格很快得到了農場負責人看中,提升為農場東區的安保小隊隊長,帶領小隊隊員多次擊退北方靺鞨人的騷擾。

  可就是這樣的一位硬漢,卻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里被一個當地的寡婦偷襲,失去了保護了三十多年的貞操。

  這到底是道德的淪喪還是普法教育缺失引發的悲劇?

  最讓人氣憤的是,對老王施暴的寡婦倒打一耙,告到歸化司,要求老王要對她負責。

  單純的老王在遭受到心理和生理的雙重傷害之后卻是以博大的胸懷原諒了寡婦,并肩負起了照顧寡婦的責任,在延津第二農場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兗州青年許某,因為家中兄弟多,條件也不太好,思慕村中鄰家女子卻因無田無房遭到女子父母反對,一氣之下遷移遼東,因為讀過一些書,長安官話又說得好,許某經過考核,順利擔任了歸化司的語言教習,專門教授當地人長安官話,一下子成為了歸化司的正式吏員,前途不可限量。

  許某不單是有了出路,還遇到了愛情,很快便與當地的一個女子成婚,沒多久,夫妻倆便有了愛情結晶,明年他們便會有一個寶寶了。

  許某深感自己肩頭有了責任,工作更加努力,還準備參加貞觀二十二年的科舉。

  許某對記者說,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廣播之中,每天的新聞播報之后,會播放一段遷移東北地區人員的采訪錄音,把那里的一些情況告知大唐的百姓。

  ……

  一篇篇專訪出現在報紙上,有圖有真相。

  一段段錄音播放,受訪人感情真摯。

  有意無意間便在唐人心中將新設立的兩道描繪成了機會遍地,順便還能解決個人問題的福地。

  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鋪天蓋地的軟廣告中的生動“實例”很快就讓很多人動心了。

  遷移=好工作=有老婆

  這個公式很快得到了許許多多單身男士的認可,遷移潮再次出現,而且來的很猛烈。

  截止十月底,歸化司收到的遷移申請就超過了二十五萬,加上高原道遷移的人員和將要留在當地駐扎的唐軍士兵,基本已經達到了遷移所需要的人口,朝廷立刻暫停了報名通道。

  想要遷移的其他人只能等第一批的名額了。

  順利解決了遷移內地人口到新設兩道的問題,進入半島的唐軍依然沒有動作,除了定時進行山地戰訓練,防御為收復地區的亂民搗亂,沒有任何一支部隊越過現有防線。

  金德曼先是親自到長安,而后去了平壤,與李世民和吳正義商談。

  這次兩人沒有拒絕和她會面。

  三人在會面時基本達成一致意見,只等高句麗之戰徹底結束之后,開始兩國的合并事宜。

  百濟那邊依舊是像熱鍋上的螞蟻,失去和大唐溝通的渠道之后,義慈王基本上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

  他將自己的家人秘密送到金城,并把國庫里不多的財物一起交給了金德曼。

  他作為國王,沒有離開,而是指揮百濟軍隊鎮壓暴民,盡可能維持著百濟最后的尊嚴。

  貞觀二十年大朝會上,前隋大將軍麥鐵杖后人上表,請朝廷迎回前隋時戰死高句麗的數十萬將士遺骨,讓英魂魂歸故里。

  吳正義、李靖等人附議。

  李世民也想早點了結前隋的遺留問題,便當場答應下來,著兵部、禮部操辦此事,并從內帑出資五千貫,于各地修建英魂廟,安置這些前隋將士。

  此舉得到了朝堂和民間的一致稱贊。

  前隋三征高句麗是所有漢人心中的一塊心病,哪怕是過去幾十年的時間,哪怕是改朝換代,都不能消除人們心中的執念。

  那些犧牲在異國他鄉的英魂需要魂歸故里,哪怕高句麗現在已經是大唐的國土了,哪怕是當年的親歷者沒剩下多少,這件事也必須要做。

  這既關系到大唐的正統,也關系到大唐百姓的感情。

  李世民剛登基的時候就和高建武溝通過這件事,高建武沒有答應。

  唐滅突厥后,李世民重提此事,以區廷所率水師撤出卑沙城為條件讓高建武松口了,但是吳正義卻說不著急,他要讓那些前隋將士看到他們最想看到的一幕,還要讓那些找不到遺骨的將士的歸藏之處不再是異國他鄉的土地。

  所以這件事也暫時擱置了下來。

  如今的高句麗名存實亡,是時候完成這件必須完成的事情了。

  正巧麥鐵杖的后人提出此事,吳正義說的條件也達到了,那就讓那些將士魂歸故里吧!

  他們等的太久。

  太久了…… 無盡的昏迷過后,時宇猛地從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節內容,請下載星星閱讀app,無廣告免費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網站已經不更新最新章節內容,已經星星閱讀小說APP更新最新章節內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鮮的空氣,胸口一顫一顫。

  迷茫、不解,各種情緒涌上心頭。

  這是哪?

  隨后,時宇下意識觀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個單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現在也應該在病房才對。

  還有自己的身體……怎么會一點傷也沒有。

  帶著疑惑,時宇的視線快速從房間掃過,最終目光停留在了床頭的一面鏡子上。

  鏡子照出他現在的模樣,大約十七八歲的年齡,外貌很帥。

  可問題是,這不是他!下載星星閱讀app,閱讀最新章節內容無廣告免費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歲氣宇不凡的帥氣青年,工作有段時間了。

  而現在,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紀……

  這個變化,讓時宇發愣很久。

  千萬別告訴他,手術很成功……

  身體、面貌都變了,這根本不是手術不手術的問題了,而是仙術。

  他竟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難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頭那擺放位置明顯風水不好的鏡子,時宇還在旁邊發現了三本書。

  時宇拿起一看,書名瞬間讓他沉默。

  《新手飼養員必備育獸手冊》

  《寵獸產后的護理》

  《異種族獸耳娘評鑒指南》

  時宇:???

  前兩本書的名字還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時宇目光一肅,伸出手來,不過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開第三本書,看看這究竟是個什么東西時,他的大腦猛地一陣刺痛,大量的記憶如潮水般涌現。

  冰原市。

  寵獸飼養基地。

  實習寵獸飼養員。網站即將關閉,下載星星閱讀app為您提供大神樓頂望遠的大唐之表弟很給力

  御獸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