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閑人 >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長安人復蘇的記憶
  剛開始不少長安人還覺得挺解氣的,站著看徐家的笑話,指指點點的嘲諷說徐家壞事做多了,遭報應了,現在生意做不成了吧!

  但是很快有些長安人便發現,事情似乎不太對頭,因為現如今徐家的產業非常之大,涵蓋了不少民生方面的生意。

  現在徐家把店一關,他們發現想要再買到徐家的那些好東西就不容易了,要知道徐家的生意雖然往往走高端路線,但是有關民生方面的卻走的是親民路線。

  就比如徐家的鐵器鋪子里出售的各種鐵器,同樣的東西,徐家的鐵器往往質量要更好一些,價格也要跟實惠一些。

  特別是徐家鐵器鋪子里出售的錐子、縫衣針等等,看似很小的東西,但是以前都是鐵匠純手工打造出來的,哪怕是一根針價格也不低,畢竟費工費時,人工在哪兒擺著。

  而徐家生產各種型號的縫衣針,現如今則是用的半機械化做出來的,比起手工打造要快百倍千倍,所以人工成本相對手工打造低得多,故此這些老百姓家家戶戶都要用的東西,徐記鐵器鋪的價格低的令人發指。

  而且這些東西質量還非常好,打磨的十分光滑,還涂了油,用油紙包好,一包十根,才一個錢,所以長安人很是喜愛。

  另外還有徐家的糕點也非常有名好吃,價格也不算是非常貴,即便是普通百姓,偶爾也能買點嘗嘗,徐家的糕點以花樣多,而且里面加的糖霜足,吃起來異常香甜而聞名。

  還有比如徐家的豆制品,那更是長安城一絕,徐家的豆腐坊產的各種口味的豆干、豆腐乳、還有腐竹等等豆制品那是遠近聞名,價格也不算貴,很受長安人喜愛。

  總而言之,徐家不少生意,都在長安可以說是一枝獨秀,總是能比別人做得好。

  有人笑稱,說徐家的狗都比別的狗精神,一個個都是雙眼皮的。

  但是隨著這次朝中洶涌的倒徐運動開始之后,全程各家徐記的鋪面都關張了,開始的時候還有人笑著看熱鬧,但是很快他們發現,自己買不到徐家那些物美價廉的好東西了。

  以前萬記超市里面,還有徐家的貨品出售,但是隨著徐淼一聲令下,徐記的貨品也從萬記超市下架了。

  這一下長安人忽然間發現,以前用習慣或者吃習慣了的徐記產的很多東西,現如今市面上買不到了。

  這還不算,徐記的店鋪這幾年來,開了很多,也雇傭了大量的人手,現在徐家的店鋪關張了,一下子不少人失業了。

  要知道徐家的店鋪歷來以對待自己的雇工特別寬仁而著稱,不但給的工錢高,而且還有各種福利,甚至于徐家的長期雇工,孩子也能送到徐家的私塾去讀書,雖然徐家的私塾培養的學生,考科舉不行,但是培養出來的學生,各個在算學方面都相當厲害。

  徐家私塾出來的學生,基本上都入了徐家的生意里做了管賬的賬房,偶爾有些學生不在徐家的生意做事,出來自謀生路,也都是商賈們哄搶的對象。

  現在徐家關掉了全部店鋪,而且接下來還開始關閉長安的一些作坊,將作坊轉移出了長安,到洛陽、晉陽、太原以及其他地方落戶。

  作坊之中的主要匠人,基本上都是匠戶出身,他們是沒有土地的,就是靠手藝賺錢吃飯,所以在哪兒干都是干,故此和徐家簽的都是長期的契約,所以徐家讓他們去哪兒干都行。

  至于普通的雇工,則并不掌握核心的技術,只是干一些粗活,作坊一關,不少雇工就失業了,只能再謀生路。

  至于在長安城外的徐家的作坊,雖然沒有關張,但是徐家在城里的店鋪自從關張之后,那些作坊的產品就不再輸入到長安城銷售了。

  要知道徐記的產品,不管是什么,都是很搶手的貨,不知道多少商人,想要把徐家的貨給運到其它地方販賣,這樣他們可以賺到不小的利潤。

  但是以前徐家都是自產自銷,自家在長安有商鋪,所以不對外供貨,很多商人只能干瞪眼,即便是供貨,也只是給萬記超市供貨,所以商賈們眼紅的要死。

  所以徐家的貨物生產出來之后,根本不愁銷路,只是以前主要都供應長安了而已,其實不知道多少商人,想要采購徐家的貨物,販運到其它地方去販賣。

  現在徐家把長安城的商鋪一關,也停止給萬記供貨之后,立即就有嗅覺靈敏的商賈嗅到了味道,馬上跑到徐家商談采購徐家貨物的事情。

  徐淼于是便順水推舟同意了給他們供貨,而且價格并不算低,即便是這樣,商賈們還是趨之若鶩,可以說是徐家能給他們多少,他們就能吃下去多少,根本不愁銷路。

  表面上看長安城只是少了徐家的商品供應,似乎并沒有多少影響,但是對于徐淼早已培育出來的消費市場來說,那些消費者現在突然間買不到用不上徐家的那些產品,短時間還沒太大反應,時間稍長就開始怨聲載道了起來。

  再加上徐家大量關閉店鋪,造成了一個失業潮,長安城突然間出現了大量失業人員,這些失業的人可不會罵徐淼的,因為他們很清楚為啥他們會失業。

  從他們聽來的消息可知,這段時間有些壞人,在故意找他們以前東家的麻煩,徐記很多店鋪被搶被砸,甚至被縱火燒掉,都是那些人在背后搞的鬼。

  所以不是徐家不想用他們了,是實在是沒法把生意開下去了,所以他們才會失業。

  往往一個人的背后都是一大家子人,在徐家做工的那些人,往往背后養活著一家子人,現在他們失業了,一家子人的生計也就沒了著落,一時間想要再找一個比在徐家做工還好的活計,是件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他們對于失去這個工作當然非常生氣,于是一個人帶著一家人就把怒氣都發泄在了那些害徐淼的人頭上,天天沒事見人就罵,罵那些坑害他們東家的王八孫子們都不得好死。

  情緒這種東西是會傳染的,再加上信息不對等,另外老百姓的盲從,很快原本嫉妒徐淼發財的那些長安人,很快就被這種情緒所感染,再提起徐淼的時候,坊間就有人想起了徐淼的好。

  有的婦人們想起了徐記好用的縫衣針、繡花針,現在市面上買不到了,于是便開始罵,罵那些缺德玩意兒憑什么坑害人家徐侯爺。

  想吃豆干、腐竹、豆腐乳的人,一想起現在吃不到了,于是也跟著罵。

  也有人吃烤紅薯的時候,想起來這東西可是人家徐侯當年獻出來的祥瑞,這東西可是這兩年著實養活了不少關中人,烤著吃的時候還噴香軟糯,這得是多大的功勞呀!

  也有人澆水的時候,看著那些河邊建的水車,源源不斷的將水從河里提到水渠里,再把水源源不斷的流入到他們田里的時候,也想起來了徐淼的好,少不了也咒罵幾句坑害徐侯的那些缺德玩意兒。

  一旦人們想起來徐淼這些年來做的好事,于是長安人的記憶仿佛復蘇了一般,從開始時候的幸災樂禍,逐漸的轉換成了對徐淼的同情。

  作為長安人,守著皇城,當然經常能聽說一些朝廷的事情,特別是這次倒徐運動又有人故意再后面推動,刻意的宣揚,結果長安人很快都知道了,朝中一些大臣,這段日子天天都在上本彈劾徐淼。

  而他們彈劾徐淼的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徐淼縱馬傷人,撞傷踏傷了不少國子監的學生,原本國子監的學生,在普通長安人眼里,那都是高高在上的,畢竟他們基本上都是官宦子弟,要么就是勛貴子弟,簡直像是文曲星一般,未來都是要當官的。

  可是當日在現場全程看到國子監學生和徐淼發生沖突的人,便開始繪聲繪色的傳揚起了當日他的所見所聞。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種八卦消息,往往在長安城里傳播的速度非常快,沒幾天的時間,長安人便基本上都聽說了當日發生的事情。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