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閑人 > 第一千七百三十七章 移民政策和土地兼并
  若是佛道兩門能夠拿出一部分銅,捐給朝廷的話,那么眼下大唐缺少銅錢的窘境便可以得到大幅緩解。

  佛門此次做出的決定,很顯然是徹底臣服于了當下的朝廷,主動退讓出了以前他們獲取到的許多特權,這應該是一個極其艱難的決定。

  白馬寺的法會,這件事天下皆知,此次法會持續時間非常長,足足長達數月,別說李二在關注著,朝野各方勢力都在關注著這一場法會,大家都是千年狐貍修成的人精,誰看不出來這是佛門在進行一場激烈的辯論和抉擇。

  這幾個月來,眾多勢力都在關注著這一場佛門的盛會,現在這場法會終于結束了,佛門也做出了他們最后的抉擇,但是這個抉擇卻實在是讓人出乎意料,佛門服軟服的太徹底,以至于讓人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當李二向他們詢問對于此次佛門呈交的陳情奏疏有何看法的時候,眾臣紛紛喜笑顏開,這是他們巴不得的事情,因為他們也眼紅佛門這些年來吃下去的那么多財富,還有他們圈占的大量的田產。

  那些寺院圈占的田產,私藏的銅,都是朝廷和官府眼紅的東西,放著那么多的田產,朝廷官府卻無法收取田賦,那么多的銅,朝廷卻得不到,不能將其鑄成銅錢供市面上流通,還有那么多的和尚,卻不在民冊之上,無法收取丁稅,著實讓人憋屈。

  因為就算他們這些朝中重臣們,也未曾獲得過如此優厚的待遇,如此超然世外一般的對待,憑什么佛道兩門卻能享受到這樣的特殊待遇?

  人不患窮只患不公,別看他們這些朝中重臣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權力,很超然的地位和很優厚的待遇,但是和佛道兩門一比,卻還是讓他們覺得不平衡。

  現在好了,佛門被當今圣上收拾服了,終于放棄了他們擁有的那些特權,這些大臣們豈能反對?于是眾臣一致表態,這乃是天大的好事,應該接受這些寺院的高僧們的好意。

  于是李二非常“大度”的選擇了接受佛門的美意,但是為了表示他的寬宏大量,李二還是給予了佛門一些優待,比如在收取寺院廟產之中田產的田賦的時候,地方官府給予一定的優惠,另外和尚的丁稅減半等等。

  于是乎雙方皆大歡喜,佛門得到了李二的圣旨之后,立即便在各地和當地官府開始清查寺院的廟產田地數量,按照一半的比例,劃出一半交還給官府,成為官田,剩下的則丈量清楚,今后寺院按照優惠的田賦給官府交稅。

  各地寺院重新對僧眾數量進行登記造冊,納入到官府管轄之中,朝廷雖然免去了這些僧眾的徭役,但是年年卻還是要繳納一定的丁稅的。

  而各大寺院也開始帶頭,向官府交出了他們的部分藏銅,其中既有大量的舊銅錢,也有不少已經被熔鑄成各種各樣的銅器。

  當然寺院絕對不可能把已經鑄成的銅制佛像也給交出去的,官府自然也沒有覬覦那些銅制的佛像。

  李二對這件事非常重視,派出了大量的言官作為監察使,前往各地監督這件事的推行。

  而佛門這么一鬧,把道門也給打的措手不及,因為自古以來佛道兩門就相互之間在明爭暗斗,但是這次佛門服軟服的如此徹底,主動交出大量的廟產田地,今后剩下的田產繳納田賦,還同意給僧眾繳納丁稅,捐出大量的銅。

  這一下算是把道門給整不會了,一時間鬧得是道門一片大亂,連忙也開始商議對策。

  但是前面有車,后面有轍,佛門既然都已經主動服軟,退出了這么多的特權,那么道門自然也沒法不跟著下注了,因為他們也很清楚當下皇帝陛下在想什么,若是他們裝作什么都不知道,捂著耳朵閉著眼繼續混日子的話,那么接下來恐怕板子就要打到他們的屁股上了。

  這等于是佛門把路給他們鋪好了,他們走不走就看他們識不識相了,想要另辟蹊徑,和朝廷討價還價的話,估摸著結果會很不好,就算是現在陛下暫時隱忍不發,但是遲早只要抓住他們的把柄,就少不了要收拾他們。

  于是乎最終道門無奈之下,只能跟著下注,迅速的做出了反應,照著佛門的那份陳情奏疏,也給朝廷上書一份,做出了他們的表態。

  而李二則愉快的接受了道門的美意,同時也給予了道門和佛門一樣的優惠待遇,從道門那里又拿到了一大批田地和銅。

  僅僅是佛道兩門這次交出的銅,數量就高達數百萬斤之多,有了這些銅之后,經過精煉之后,交給了鑄錢監熔鑄成銅錠,接著將其軋制成銅板,最終生產成了亮堂堂黃橙橙的銅幣,大大緩解了大唐目前的錢荒問題。

  至于之前因為發行新幣利益受損的那些勢力,到了這個時候,眼看著佛道兩門都老實下來了,他們也就沒什么好蹦跶了,現在他們算是徹底看清楚了,當下的皇帝李二,真不是一個好糊弄的昏君,他心里跟明鏡一般,什么事情都看的十分通透。

  想要和他繼續對著干,眼下即便是李二投鼠忌器,暫時不動他們,等到何時的時機,絕對不會放過他們。

  所以他們也就偃旗息鼓了下來,不敢再亂蹦噠了。

  可是對于這些勢力來說,日子卻并不好過,因為大唐這些年來,始終都在開疆拓土,疆域不斷的擴大,擁有了大量新的領地。

  而大唐自滅掉東突厥之后,便奉行一個政策,那就是移民政策,不斷的將人口稠密之地的無地或者少地,需要靠著租種世家大族的土地謀生的佃戶移民到新的領地之中,分配給他們足夠的土地,讓其耕種。

  如此一來,大量的人口稠密地區的百姓,在不斷被移民之后,原本占著大量土地的世家大族就開始遇上了麻煩,他們找不到足夠的佃農來租種他們的土地,哪怕是一再降租,也找不到足夠的佃農租種他們的田地。

  如此一來,他們的田地靠著自己種肯定是不成的,因為他們族人都是養尊處優習慣了,誰肯下地吃種地的那種苦,于是好好的土地只能撂荒。

  土地撂荒就沒有產出,沒有產出不說,一旦撂荒,被官府朝廷查知,就要課以重罰,有地你不種,讓土地撂荒,這在大唐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事情,于是原本地價很高的地區,漸漸的地價開始下跌,最后越來越多的田地不得不撂荒的時候,世家大族也架不住呀!

  于是很多地方的豪族,為了避免土地撂荒,招致重罰,開始拋售他們的田地,結果導致了地價更低,一個個賠的想哭,暗中大罵朝廷無德,把佃戶都給整新占的領地去了,結果把他們坑死了。

  可以說在貞觀年間,移民政策的推行,大大遏制住了土地兼并的問題,因為這個時候朝廷大力將百姓遷往人口稀少之地屯耕開墾,使得兼并土地失去了利益,有地也沒人耕種,只能撂荒,加之朝廷對土地撂荒又盯得很嚴,讓兼并土地無利可圖甚至可能會賠大錢,于是也就阻止了土地兼并的問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