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閑人 > 第一千七百二十九章 這就是報紙
  李承乾則笑著告知這些大臣們,說著大唐記聞乃是一種報紙,肯定還要出的,眼下暫時定為五天出一版,今后隨著發行量大,印刷能力加強之后,可能會縮短刊發時間。

  很多人對于李承乾如何能在五天時間之內,就出一份這大唐記聞感到很是不解或者說是驚訝,因為他們現在都知道了雕版印刷術,知道現如今朝廷在少府監之下,專設了一個印務局,開辦了幾個印書作坊。

  這些作坊里雇請了大量的雕工,日以繼夜的雕刻雕版,一部書少則幾十頁,多則幾百上千頁,就需要雕刻出幾十、幾百乃至是上千個雕版,然后將其付印,用油墨涂刷在雕版上,一張張的拓印到白紙上,最后將所有書頁封裝到一起,再經過裁剪,才能成書。

  這豈是是一件很耗時耗力的事情,就算是幾十頁的書,也需要相當一段時間才能將其雕刻出來。

  而這大唐記聞,雖說只有區區幾頁,但是紙張卻很大,上面除了大唐記聞四個大字之外,其余的文章內容字體都很小,用的全部都是楷書字體,密密麻麻的,一版上面,最少就有數千字之多,而且還都是陽版,而不是陰版。

  要是想雕刻出來這樣的印版,就算是工匠的手藝再好,速度再快,僅僅只是雕刻出一版,有經驗的雕工說這也起碼需要一個月到兩個月的時間,更何況這份大唐記聞,還不止一個版面,眼下足足八個版面。

  就算是讓八個雕工同時開工雕刻,這八個版面從下刀到完成雕版,再交付印制,起碼也需要兩個月才能完成。

  最關鍵的是看過大唐記聞這份報紙的眾人,都看過了,這印刷的雕版質量雖然不算太好,但是卻都是陽版,陽版雕刻要比陰版雕刻更難,跟難得的是這上面雕刻的文字之中,還基本上沒有什么雕錯的痕跡。

  這就更加難得了,要知道雕工在雕刻印版的時候,并不能確保一點錯誤都不出,一旦雕了一半或者是快雕完的時候,出現錯漏之處,那么這塊雕版就算是報廢了,很難再進行修改補救,往往只能重新雕刻。

  這么一來,想要印刷一份大唐記聞,就不止是需要兩個月的時間了,有時候一旦出錯,可能需要雙倍的時間才能完成。

  可是李承乾卻說他準備每五天就出一版,若是看得人多了,以后還要縮短出版時間,可能會兩三天出一份,甚至于以后可能一天出一份。

  若是這樣的話,大唐記聞這份報紙就很可怕了!這份報紙可以十分及時的將大唐幾天之中發生的事情給公布出來,幾乎沒有多少延時,甚至于比起那些邸報謄抄的速度都要快,以后想要知道朝中和大唐各地發生了什么事情,只需要看一下這份大唐記聞就足夠了。

  這比起很多藩鎮以及地方官府派駐在長安的人員費勁巴拉的打探各種消息匯總起來形成邸報還要輕松許多。

  于是聽聞消息的朝臣們頓時就都驚呆了,很多人都不相信李承乾能夠做到五天時間就出一份大唐記聞這樣的報紙,于是不少人都認為李承乾不過是在吹牛罷了,便都憋著等著看李承乾是否能夠做到這一點,若是李承乾做不到的話,那么就說明太子這是在吹牛,到時候少不了要參他一本。

  但是讓他們都沒想到的是,當第一份大唐記聞面世之后的第五天,李承乾還真就又拿出了第二份剛剛印制出來的大唐記聞,在早朝之后分發給了上朝的大臣們,無論品級高低,都領取到了一份新鮮出爐的大唐記聞。

  這些大臣們于是連忙就開始展開閱讀了起來,這一看之下,果不其然都驚掉了下巴,因為這第二份大唐記聞上面刊登的各種消息,確確實實就是五天前朝野發生的事情,而不是數個月之前發生的事情。

  再想一下第一份大唐記聞上面的內容,他們驚悚的發現,第一份大唐記聞上有不少消息,也是那份報紙之前幾天發生的。

  這也就充分說明了,太子弄出的這份大唐記聞,確確實實就是只用了五天時間,便雕印出來了,這是什么神仙速度?這怎么可能?

  整個朝堂頓時就炸窩了,不少人紛紛打探消息,想要知道太子是用了什么法子,在幾天時間之內,就能雕印出來這樣大篇幅的報紙。

  因為聰明點的人這會兒都已經意識到了這份報紙的重要性,隨著這份報紙的出現之后,第一份雖然只是在小范圍之內傳播,僅限于發放給了朝中的朝臣和一些皇親勛貴,另外據說也隨著驛道會送往各地官府一些,但是數量有限。

  可是第二份大唐記聞面世之后,朝臣們發現這次就不僅僅只限于發放給他們了,而是街頭出現了一些人,開始將這份大唐記聞向百姓商賈派發,也包括了國子監的學生,都獲得了一份大唐記聞。

  而消息靈通的一些地方上派來住在長安打探消息的人員,這時候也開始主動尋求這份大唐記聞,來從中找尋他們想要的消息亦或是情報。

  因為只要拿到這份大唐記聞,基本上他們就省事了,只需要把上面的一些朝廷的動向以及全國發生的各種事情謄抄下來,就能完成他們的任務了,這讓他們不但少花了不少力氣,也少費了不少錢財,著實省了他們不少的力氣。

  這意味著這份大唐記聞,很快就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這其中不單單只是官吏,還有很多各行各業之人,甚至于包括了地主亦或是商賈,也會留意到這份報紙的重要性。

  關鍵是這份報紙之中對于朝廷頒布的各種圣旨政令,會做出詳細的解讀和點評,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以前皇帝亦或是各部發布的圣旨或者是政令,往往會被許多人胡亂解讀,猜測皇帝亦或是各部頒發的這些圣旨或者政令的目的,這么一來,一百個人就能解讀出來一百種含義。

  現在好了,這份大唐記聞直截了當的便對這些圣旨和政令做出了最為權威公正的解讀和點評,這一下就統一了思想,讓人不用再胡思亂想了,也讓很多人清晰的明白了皇帝或者朝廷想要通過這些圣旨亦或是政令達到什么目的。

  這就等于是把持住了大唐的喉舌,讓大唐有了一個統一的聲音,告訴大唐子民,朝廷想要做什么。

  而且第二份大唐記聞之中,還出現了一個新的情況,就是報紙的一個版面之中,出現了一篇措辭嚴厲的抨擊某地出現旱災,而當地官府救災不力的事情,將這件事一下子就捅的是天下皆知。

  而且文中指名道姓的提及了當地一些官員的名字,以及他們在這次賑災之中的所作所為,用詞極其嚴厲的將其中幾個官員稱之為尸位素餐之輩,請求朝廷從嚴懲處這些官員。

  別看這篇文章很短,放置的位置也很偏,但是這卻透露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那就是這份大唐記聞,同時還擁有了監察百官的能力,一旦要是讓大唐記聞的人獲知了有些大臣官員平時作奸犯科的話,那么他們只要在這大唐記聞上隨便寫上一篇小作文,那么就足矣讓那犯錯的官員遺臭萬年,落入到萬劫不復的境地。

  果不其然,這份大唐記聞剛剛出版第二天,李二便在早朝上聲色俱厲的怒斥了那個地方的官員,并且當即下旨,將那幾個涉事官員全部就地罷免,并且派人前去將他們拿下檻送到長安交由大理寺、刑部、都察院三司會審,同時直接下旨委任了新的官員接替他們,立即走馬上任。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