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閑人 > 第一千七百一十一章 低價傾銷
  胡人好酒這不是吹的,而且他們當嘗過了辛辣暴烈的紅薯干酒以后,立即就愛上了這種酒,而徐淼也沒有敝帚自珍,還跟不少與之關系好的同行無償分享了紅薯干酒的釀造方法。

  就比如老程家、尉遲家、李勣家、老秦家,這些和他關系好的人家,也都有自家的釀酒作坊,于是乎紅薯干酒就成了大唐的一種重要出口商品,大量供應,要多少有多少,只要那些胡人有牛羊來換就行!

  除了釀酒之外,徐淼還奏請李二鼓勵大唐的農戶開展養殖業,家家戶戶可以用富裕的糧食,養豬、養雞鴨鵝,這樣也可以消耗掉不少富裕的糧食,將其轉化成肉食,改善唐人的飲食,給唐人提供更多的肉類供應。

  其實徐家在很早以前,就已經開始推廣這種家庭飼養牲畜以及禽類的方法了,而且在徐家的莊子以及周邊一帶,形成了很不錯的效果,這些年來,徐家周圍的鄉民,都紛紛開始了這種模式,為此還收益相當不錯。

  當然推廣發展飼養經濟還不是最狠的!

  更狠的是徐淼請李二放開對吐蕃的糧食販賣,準予商賈將大唐富裕的糧食大量販賣到吐蕃去。

  當李二看到徐淼提出的這一條建議的時候,差點就當場掀桌子把徐淼的密奏給撕了,在他看來,吐蕃雖然現在對大唐很恭順,但是卻始終都是大唐的隱患和潛在敵人。

  之前大唐是禁絕唐人商賈將糧食乃至鐵器販賣到吐蕃的,以防吐蕃囤積了大量糧食,今后再和大唐為敵。

  這一條是許多朝臣們的共識,都認為絕對不能賣糧食給吐蕃人,賣酒沒問題,但是賣糧食給吐蕃人絕對不行。

  而徐淼卻提出來,大量向吐蕃出口糧食,而且糧食的價格還要盡可能的低一些,不要指望賺錢,哪怕是賠錢都行。

  所以當李二看到徐淼寫到這一點的時候,當場就差點暴走,一把撕了徐淼的這份密奏。

  但是好在李二潛意識里是知道徐淼絕對不可能出賣大唐的利益的,之所以提出這個建議,那么一定有他的道理。

  于是他這才強壓怒火看了下去,但是在看完之后,李二頓時就哈哈大笑了起來,拍案叫絕,連連叫好,順嘴還笑罵徐淼實在是個千古大陰人,吐蕃攤上了徐淼這個對手,那真是倒大霉了。

  隨后李二便力排眾議,下旨放開對吐蕃糧食出口,借口吐蕃現如今對大唐十分恭順,作為獎勵,大唐不能下嫁公主給吐蕃,但是考慮到吐蕃人實在是日子過得太苦,所以憐憫吐蕃,準許大唐商賈向吐蕃出口糧食。

  這件事當時還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不少大臣都立即蹦出來反對,其中甚至不乏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個名臣,他們都沒看明白李二為何突然間犯渾,居然下旨要放開對吐蕃出口糧食的管控。

  這種行為和當初李二看到徐淼密奏的時候一樣,簡直就是在資敵,所以朝中頓時不少大臣都提出了反對意見,言辭激烈的上書李二,懇請李二收回成命,不要將糧食賣給吐蕃。

  而且他們大談吐蕃對大唐的威脅,說糧食就算是倒入江河之中喂魚,都不能賣給狼子野心的吐蕃人,一旦吐蕃人有了足夠的糧食,那么以后他們還不強大起來,再犯大唐了嗎?如此做法,簡直就是資敵之舉。

  徐淼卻對這些大臣的反對意見笑而不語,只是私下里召見了房杜等一干重臣,和他們關起門密商了一番。

  結果第二天這幫原本還激烈反對的重臣,立即就改了風向,轉而站在了李二這邊,大力支持大唐開放向吐蕃出口糧食。

  這一下有了這些重臣大佬們的支持之后,其他那些大臣也都被搞蒙了,也鬧不清這些大佬們怎么突然間口風就變了,轉而大力支持陛下的這種糊涂行為,但是既然這些大佬們都改了風向了,他們這些蝦兵蟹將們也自然不敢和這幫大佬們作對,于是李二的這道圣旨才得以順利頒發。

  旋即便有大唐的商賈,將這個消息帶到了吐蕃,并且同時也將第一批糧食運到了吐蕃邊境。

  吐蕃人一聽可是樂瘋了,他們沒想到大唐居然如此慷慨,居然開放了對他們出售糧食,要知道高原種植糧食作物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本來他們的農耕水平就差,加之環境氣候原因,可供他們開墾農田的地方就不多。

  而高原可供他們種植的糧食品種也很少,主要就是青稞,即便是他們種出來了,產量也很低,種一把,收一捧,糧食種植效率很低,還基本上處于刀耕火種的狀態。

  而他們雖然以放牧為生,但是人不能一直吃肉呀!總之還需要吃糧食才行,要不然的話,很難克化那些肉食,更何況吐蕃人一直都是農奴制,就算是吃肉,很多人也吃不起肉。

  現在大唐卻同意向他們出售糧食,這可把吐蕃人給樂壞了,不但普通吐蕃人高興,連那些貴族們也感到十分高興。

  因為他們知道,大唐種出來的糧食比他們的青稞更好吃,而且關鍵在于他們打聽過了,大唐賣給他們的糧食,價格很低,并不是定了很高的價格,讓他們消費不起。

  甚至于大唐賣給他們的糧食價格,比起他們自己費勁巴拉的開墾農田去種植青稞等糧食還要劃算,而他們可以用毛皮、牦牛、戰馬和羊和大唐交換糧食。

  這對于吐蕃人來說,可是難得的占便宜的事情,他們何樂而不為呀?

  于是聞訊之后,許多吐蕃部落便紛紛趕往大唐和吐蕃邊境,要求購買大唐的糧食,對于品種他們不要求太高,只要大唐人能吃的糧食他們都要,哪怕是大唐人已經開始不待見的紅薯干,他們也照樣是趨之若鶩,感覺這東西煮熟了之后,吃起來口感還行,總比天天吃肉要強。

  人都是有慣性的,當習慣了吃上方便獲得而且還很便宜的糧食之后,許多吐蕃人就不再進行耕種了,因為他們也有淳樸的算賬方式,衡量過之后感覺與其費勁巴拉的種田,真的還不如放牧,用養出來的牛羊去和唐人交換糧食劃算。

  于是原本還處于半耕半牧的一些吐蕃部落,便開始逐漸放棄了農耕,開始退回到完全放牧狀態,用他們放牧養出來的牛羊向大唐商賈們交換糧食。

  其實看起來大唐在這樣的交易之中,把糧價定的很低,似乎不占什么便宜,但是實際上對大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們將蜀中大批富裕的糧食換成了牛羊,原本這些糧食若是不賣給吐蕃的話,那么很可能就只能任其爛掉,但是換成牛羊之后就沒問題了,大唐對于肉類的需求之大,是不可想象的。

  實際交易之中,算上差價,大唐的商賈還是賺了不少的,總之這樣的交易表面上看大唐似乎很仁慈,但是實際上大唐并不吃虧,甚至商賈的利潤還挺可觀。

  而吐蕃人也為此對大唐很是感激,對待唐人商隊,那更是親近了許多,但是他們絕對想不到,大唐在賣糧食給他們的這件事上,深層次上卻是包藏禍心的。

  就這樣,吐蕃現在對大唐那是相當的恭順,玄奘也因此受益,選擇了翻越高原和雪山,從吐蕃境內返回了長安,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