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開局繼承十萬畝田 > 第1330章 科舉第一科,算學
  天公不作美。

  當科舉開始的正日子到來之際,下起了綿綿細雨。

  長安城的大街小巷里,除了撐著傘,匆匆往景業坊趕的各地學子之外,看不見其他什么人。

  有的行當說,自己刮風減半,下雨全完。

  其實,長安城中大部分的行當都是如此。

  一百零八坊,能開鋪子的,連一半都沒有。

  林林總總加起來,也沒有超過千家。

  而長安城中,可是有足足的三十萬人!

  這還只是內城,若是將長安地界全都算上,不會少于六十萬!

  支撐著這龐大基數的,是并不需要店鋪的流動攤販。

  一下雨,早就準備好遮雨棚的小商販,還能出攤。

  那些賣首飾的,賣布料的,賣各種上等貨的,肯定是出不來的。

  誰家的大姑娘小媳婦,會冒著雨跑出來買這些所謂的‘耐用品’?

  只有賣傘的,樂得見牙不見眼。

  學子們從寄住的人家門口,買到了傘。

  等感到景業坊才發現,原來朝廷是給發傘的...

  有人暗罵了幾聲,這該死的鬼天氣,心疼的將才買到手的新傘,丟到坊市口的破箱子里。

  前隋之際,初開科考的時候,監督機制就已經很嚴格了。

  莫說是傘,就連身上穿的衣服,內里的兜襠布,都要好好檢查一番!

  五千人的考場,再多的監考人,也轉悠不過來。

  難說有人會不會夾帶著小抄,混進來...

  “賈兄!”

  “賈兄好!”

  “見過賈兄!”

  一個骨瘦如柴的人到來,引來一片見禮和拱衛的聲音。

  來人,正是賈統!

  作為此科舉競狀元郎的不二人選,賈統的風頭,堪稱一時無兩。

  偌大的書院,恐怕只有那幾位早已入朝的學生領袖,才能壓過他。

  孫伏伽那個前朝中的狀元不算,若是賈統拔得頭籌,那么勢必是會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一筆的!

  遠的不說,只要混幾年資歷,進入三省是板上釘釘的!

  或許,會有黑馬超過賈統。

  但賈統的排名,一定不會低于前三!

  當年館院之爭中,他的表現,足以用恐怖來形容!

  賈統的心情不大美麗。

  這段日子,他回到柴家居住了。

  本是柴令武的跟班,結果因為柴令武一直在嶺南,他只好整日和柴紹廝混在一起。

  柴家出個讀書人,著實不容易。

  搞得柴紹整日帶著他出去露面,溫習的時間,比原來少了好幾倍。

  加上這該死的鬼天氣,心情能好起來才怪!

  學問再高,也不好意思當特例。

  賈統將傘扔了,卸下自己的書箱,交給坊門外的金吾衛檢查。

  過了坊門,還有好幾道關卡等著。

  檢查隨身攜帶的物品之后,要進行身份的核驗。

  再往后,還需要進行抽簽,選定自己考這一科的座位。

  最后,則是跟著主考官們,宣讀考場紀律。

  從辰時一刻,折騰到快巳時,五千名考生,才終于來到自己座位上。

  無論是秀才科、明經科、明法科,亦或是武舉,都需要考算學。

  這也是各方學子們,心中的一塊大石頭。

  隨著主考官之一的獨孤修德,一聲令下,巨大的時香被點燃。

  裊裊青煙騰起,學子們打開了考卷上的封條。

  看著半張桌子那么大的紙上,密密麻麻的題目,所有人都感到頭皮一緊。

  即便是書院出身的學子,都對算學畏之如虎!

  別的學問,起碼從小耳濡目染,有點基礎。

  可算學,是要從零開始的!

  看著考生們進入狀態,主考官們的心情,稍稍平和了幾分。

  算學,基本上沒有什么抄襲和作弊的可能。

  從判卷標準上,就可見一斑。

  柳白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過程錯了,只結果對,連半分都得不到!

  所以說,算學這一科,對主考官們而言,反倒是最輕松的。

  在臨時搭建的大臺子上,擺放了一長溜的座椅。

  獨孤修德面無表情的走回來坐下來,仿佛臉上寫滿了‘生人勿進’四個大字。

  李二的死忠們,仿佛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從各個衙門抽調出來的監考人員們,胸前掛著個木頭牌牌,四處溜達。

  看見不對勁的地方,總要出言訓斥幾句。

  其他的主考官,如王弘直等人,則是湊在一起,小聲交談著,接下來的考務工作。

  考試總共有二至四天。

  明算科和秀才科的最少,總共只有四科。

  以明經科為代表的文舉,大部分都是考三天六科。

  唯獨武舉,耗時最長。

  畢竟,馬上步下的功夫,不能單純的考分數來衡量。

  比斗是必須要進行的項目。

  每個人至少比上五場,才能分出個高低。

  既然獨孤修德是擺設,那么三大主考官中的王弘直和竇誕,自然便擁有了文舉和武舉的決定權。

  這本就是皇帝的意思。

  時間實在是太緊迫了。

  從定下主考官的人選,一直到科舉正式開始,還不到一天!

  即便有了規章,也還存在著一大堆零零碎碎的小問題,需要去解決。

  萬事開頭難!

  恐怕李二也沒想到,不必經歷地方選拔,直接從長安開始的頭一次科舉,會有多麻煩!

  好在,朝中有那么幾位大佬,是參加過前隋科舉的。

  李二特意將他們弄來,掛了個顧問的頭銜。

  譬如房玄齡、杜正倫、孫伏伽、孔穎達、張損之等人。

  最次都是進士及第!

  王弘直匯總了一下問題,匆匆來到‘顧問’們休息的小房子。

  施了禮之后,挨個掃了一圈,最終選定了房玄齡...

  終究還是房玄齡比較好說話。

  其他人不在三省,之前爭主考官的時候吃了癟,怕是現在還沒消氣呢。

  “房相,您看...”

  房玄齡帶著老花鏡,看了看王弘直拿過來的簿子。

  看了一眼,便皺起了眉頭。

  “這倒是稀罕的緊...沖遠兄,你意下如何?”

  他將簿子拿給身旁的孔穎達看。

  孔穎達吃了一驚,道:“竟有這么多人,不愿答算學科?”

  翻了翻,總共五千名考生,直到現在還沒有作答的人,竟然足有兩百!

  孔穎達翻到了一個很熟悉的名字,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

  “這個名叫敬播的,素有大才,他棄考算學科,哪里還有登科的希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