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一百二十章藩國問題
  李恪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挽馬夏爾馬就堪稱變態。夏爾馬是世界上最大的重型馬。肩高通常在2米以上,從頭頂到底至少2.6米,體重可達1噸以上,最高記錄1.8噸,它的食物攝入量是普通馬的四倍多。它非常大,是帶嬰帝國早期農業、工業、交通和運輸的重要工具。這匹馬可以拉動5噸重物。它也是世界十大最高動物之一。

  五噸是什么概念,那可是一萬斤,一般的小貨車都拉不了五噸貨物。

  這馬也不是帶嬰自己本土長的就這么大,那是歐羅巴一代一代繁育的優秀馬種加上帶嬰日不落時期搶劫全世界優秀馬種培育的結果。

  西方人的大洋馬高頭大馬這些都是這一代一代繁育出來的。包括后來的東洋馬,都是引進品種培育的。

  李恪要是能培育出自己的大唐版本重型挽馬,不說一次提高十倍載重了,就是載重提高五倍那對于大唐來說都是革命性的進步了。

  所以馬曹的事情不能忽視,當然招幾個文人去不是為了給馬配種,但是這登記造冊的活要他們干,還有馬場管理,物資采購進出這些都要有人管。遺傳學好歹也是一門科學不是。

  還有法曹的事情,李恪雖然不辦案,可也需要有人監督各個工坊、礦場、銷售甚至是軍隊等等,執行蜀王府的紀律。

  所以法曹相當于蜀王府自己的督查機構。

  花了一下午的時間面試了二三十個人,每個人都安排了工作,愿意留下來就干,不愿意就走人。

  搭建了開府的架子李恪的蜀王府總算有種走上正軌的感覺,果然這等級制度還是很有必要的,沒有這個東西責權不清,很多事情都要李恪親自去問,或者給下面的人放權太多,好壞全靠人品。

  李恪以為自己能輕松一點,結果這些人放進去別說他們不知道干啥,就是他們的長官都不知道要干啥。

  李恪只能一個個的叫進來安排給他們分工,一直談到半夜總算把這幾個都安排了一遍,李恪回去睡覺。

  第二天朝堂,有西域藩國來朝貢,李恪直接揮手讓他們在驛館等著,這個事情李世民喜歡他可不喜歡,藩國哪有變成自己的領土好。

  有些史書說大唐的藩屬國非常多,后來大明的更多,鄭和下西洋之后甚至遍布世界,但是有啥用,能變成固有領土么?

  你強人家拍你馬屁,你弱了誰還認識你是誰?明朝更絕,誰來朝貢就加倍賞賜,甚至數倍賞賜給回賜,人家甭管真心不真心,為了賺錢也愿意承認自己是藩國不是。

  雖然有人說回賜的東西只是聽著價格高,實際成本并不高,這就是自欺欺人了,一匹絲綢你以十兩的價格算給人家回賜,你說你成本才一兩,那人家回去還能轉手賣一百兩呢,你要是不回賜,商人賣出去這錢不就是賺的了么。

  而且人家給你送來的東西不也是人家那邊不值錢的東西么,人家成本也低,到大明不也是按照市場價計算,你咋不說說。

  大唐雖然沒有這么夸張的回賜,但是李世民那么好面子,賠錢的事情也沒有少干,這些自稱藩屬國的也不是真正的藩屬國,而是大唐的羈縻州。

  大唐對關內地區以州府進行管轄,而對關外地區的異族地方使用的就是羈縻政策了。

  羈縻是兩種控制手段,“羈”羈,原本指的是馬絡頭,也叫馬籠頭,是用繩子或者皮具綁在馬頭的器具構成部件之一,有控制馬匹的作用。所以偏向鎮壓以軍事政治手段控制其頭目。

  “縻”原本指的是牛靷,牛鼻子上套著的繩子,后來詞義擴展為連接馬或者牛與車的牽引皮帶,馬或者牛正是通過靷拉著車子前進。所以這個靷有聯系的動力的意思,而經濟正好是不同勢力之間最好的聯結手段,所以偏向懷柔,給與經濟或者物質上的支持與撫慰。

  前者主要是宣示主權的作用,表示你的地盤是屬于我的領土范圍;后者則具有濃烈的籠絡的意思,包含著以夷制夷的思想。而這兩個手段,是大唐控制游牧民族政權的主要統治手段。

  因為大唐的農耕文明特性,對游牧文明的生活不是很適應,所以這些手段就成了權宜之計了。

  羈縻州指的就是,使用羈縻手段,治理他們的地盤,所置之州。

  羈縻州的統治相對中原與江南地區的州道郡縣,統治力度要弱很多,大唐在這些羈縻州最多只是派兵成立都護府,具體到地方的治理,還是得依賴當地的首領或者統治者。

  大唐關外地區的土地變動非常頻繁,不少人覺得這個空耗國力,沒有實際作用。

  初唐受限于人口數量,李恪倒是想改土歸流,可沒有人口數量支撐,沒有文化教育的認同,這將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這也是李恪提出的設立州府分其兵權的原因,倒是想大規模人口遷移,你得有人才行,暫時只能這么著了。

  李恪想開大航海時代就不能大搞陸權,大唐能武裝百萬軍隊進草原,但是不能武裝百萬常備軍在草原常駐,那海軍就沒得玩了。

  帶嬰帝國在1750人口有600萬,到1801年的喬治三世時期帶嬰人口是920萬,到1820年人口到了1100萬。到了1900年左右,帶嬰帝國的人口達到4160萬。

  帶嬰這個時期是全盛時期,大洋上遍布他們的軍艦,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被他們控制,領土面積三千八百萬,但是陸軍呢,不過幾十萬而已,一戰那種全面動員不能算常規情況。

  想要維持住一個龐大的海上強權帝國,至少需要千萬人口加上工業化的支持。

  這是依托海運的便利,加上戰船是一種當時時代的高精尖武器,別人很難復制短時間追趕。

  而想要維持一個陸權的強權,那就只能使用人海戰術了,尤其是大唐北面、西面都是草原,以騎兵為主的戰斗,別人十萬騎兵殺來,你必須出兵幾萬應對,然后還要大量的人投入到后勤保障上面。

  李恪覺得還是先海洋后陸地,先從海上獲得物資資金之后再完成工業化,人口也增長上來了,再談陸權的事情。

  而且讓朝堂上這一幫李世民手下的軍頭去放棄陸戰打海戰,那肯定很多人不愿意。

  可是正是因為李世民手里陸戰猛將太多了,李恪才要另辟蹊徑,培養一批海戰人才來制衡,要不然從李世民手里接管大唐,自己要多厲害的打仗天賦才能在陸地上達成超越他們的戰績。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