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唐攻略指南 > 第七十四章開始造紙印刷
  仔細想想李世民是貞觀二十三年死的,就算還是那個時候,那也是十四年之后的事情。

  況且李恪現在治好了長孫皇后,幾個女兒也因為自己能夠活的更久,再努力幾年醫學進步一點,李世民少一點遺憾,多活三五年應該很正常吧。

  二十年可不短了,李淵617年起兵,622年的時候就基本平定了天下了,二十年對于李世民來說能夠平定天下四次了。

  一戰打了四年二戰打了六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二十年滅吳,秦滅六國用了九年,劉邦滅秦亡楚也不過七年時間而已,靖難之役也就打了四年。

  李恪覺得自己發展二十年之后,不管是李承乾、李泰或者李治三個誰當皇帝,敢逼逼直接趕下臺一點毛病沒有。

  再不濟自己擁有了一只強大的海軍出海稱王誰也攔不住吧。

  當然前提是李世民別猜忌自己。

  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是自己人生目標的重大調整,李恪不愿意放棄自己縱橫四大洋的愿望,更不愿意跟這幫卷王內卷去爭寵。

  也許當個賢王,把整個大唐當做棋盤布局,是一個不錯的思路。

  李恪一直記得,李世民封宗親屏藩為大唐守四方的策略遭到了大臣們的激烈反對,僅僅一年多就停止了。

  李恪要是想賴在封地不回來,那等于是要跟李世民作對,也是跟整個大臣集團作對,自己肯定會被盯著,防止自己造反。

  可是跳出就藩的牢籠,自己全大唐的布局,這幫人只要沒有證據還能質疑一個賢明的王爺?

  雖然李恪不認為自己有治理地方的才能,但是靠著超越千年的見識,掙錢還不是輕輕松松,還能有錢不能解決的事情?

  李恪把韋楚才安頓好之后,自己在書房考慮了一天,直到看到楊羽端著一個食盒進來才想起:“自己還有三個猛將呢,蘇定方、薛仁貴加上自己老婆,就算打仗也沒有問題不是。”

  楊羽還不知道李恪已經把她算做了猛將行列:“夫君,我燉了一碗八寶粥,你快嘗嘗,不要熬夜,早點歇息吧。”

  李恪嗯了一聲:“好,一會就睡,你先去睡吧。”

  喝完粥之后,李恪繼續想問題,要是想到地方歷練,自己該怎么跟李世民說呢?還有京城的產業和教育布局。

  產業到還好,正常的生產,研究給定方向慢慢摸索就是了。

  科學進步從來不是靠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他是一個體系的躍進,一個機器必須所有零件都達到設計標準質量要求它才能正常工作。

  而每一個不同的零件就代表著一種工業門類,后面更是一系列的制造加工技術。

  總不能自己到哪任職這學校就搬到哪里吧?

  就算李恪把課程安排的緊湊一點,一個學生從小到高中畢業的水平怎么也要九年吧。

  除非放棄這種大規模培養計劃,改為精英模式,自己帶上幾十幾百個學生到處跑或許還現實一點。

  孫思邈的事情倒是不用操心,畢竟醫學這一塊自己又不懂,全憑他自己發揮,放在自己身邊也不會比放在長安有用。

  半夜楊羽又來喊了,李恪猶豫了一下朝著寢宮走去……

  第二天李恪起來晚了,腰酸背痛之余心里非常高興。

  回到工地那邊,李恪把楊管事、郭文才和韋楚才都喊了過來:“工地這邊要進行一些調整。”

  三個人都認真的聽著。

  李恪說道:“煉鐵這邊繼續這么著,咱們自己的鐵礦沒有搞定之前先買鐵煉鋼,確保能賺錢就行。

  機床那邊接著研究,后面我主要提出要求,靠工匠自己研究,只要有突破一律重賞。

  一年之后我要看到能夠加工東西賺錢的機床!

  至于制糖作坊和肥皂作坊根據銷售情況看著擴充作坊。

  紡織的事情搞定之后就報給我,尤其是多股紡紗機和改進織布機,誰研究出來重賞,封官都行!

  這一部分錢咱們只賺賣機器和賣肥皂的,其余的就不參合了,當然機器賣給誰不賣給誰咱們還是要注意。”

  楊管事拱手:“是,我記下了。”

  李恪看向韋楚才:“你抓緊時間跟郭先生交接一下,下一步學校這邊縮減除醫學以外所有學科的規模,非精英不招,非人才不招。

  醫學類的學生招募計劃不變,非醫學類最終控制在五百人以內。”

  韋楚才眉頭一挑:“是。”

  李恪提醒道:“雖然規模減少了,但是教室依舊按照原定規模建造,這幾年先不啟用,以后等培養的人多了,老師也就有了。”

  最后李恪看向郭文才,本來打算讓他去膠州呢,現在計劃有變:“郭先生改負責造紙和印刷作坊這一塊。

  來而不往非禮也!這一次孤要好好的跟這些世家斗一斗!”

  幾人都不解的看著李恪,他們不太理解,跟世家斗跟造紙和印刷有什么關系。

  李恪把其他作坊的事情都放下專心搞造紙和印刷的事情。

  雕版印刷術起源于唐朝,歷史記載從盛唐或者中唐之后開始被大量使用,起初只是用來拓印佛像經文等,后來逐漸改進普及。

  李恪甚至都不用發明活字印刷術,拿出雕版印刷術在這個時代都是黑科技了。

  像四書五經這種需要大量印刷,一次幾萬幾十萬本的,活字印刷術并不是優先選項。

  因為活字印刷術最大的功效是提高了排版的容錯率節省了成本,特別是只印刷幾百幾千本的書籍,刻板成本占據書籍的大部分。

  刻整版匠人培養太難,如果改成一個字一個字的刻,那就容易多了。

  而且活字可以反復使用排版快,不用像雕版印刷那樣耗時長。

  李恪直接雕版印刷術和活字印刷術并用,常用的需要大規模印刷的書籍繼續使用雕版。

  而那些不常用的書籍,或者報紙等這些,需要使用活字印刷。

  有了印刷術之后書籍的成本至少能降低一半,這個才是省錢的大頭。

  至于造紙那一塊,還是需要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才能省點!

  所以李恪不需要等著紙造出來再去搞印刷術,而是兩個一塊搞,先用印書的錢補貼造紙。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