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秦:有我在,何人敢言滅秦 > 第0118章 蕭何出世,贏文決心
  于是思考了良久,仔細的分析了自己心中所想的問題。

  決定還是和嬴文說出來,想看看嬴文的態度。

  因為這名士子出身寒門,苦于沒有晉升的空間。

  因為在秦朝這個時候還是舉薦制,因為他確實很有才華,而且胸中自有溝壑。

  但是確實是寒門出身,沒有門路,沒有有權勢的親屬。

  所以他一路走來十分的辛苦,而且苦于報國無門。

  一身才華都要付之東流,眼見著年紀越來越大,自己卻一事無成,所以十分的悲傷。

  而且沒有殷厚的家底,每日吃飯都是有些問題。

  就看身上的長袍來講都是十分的破舊,這讓他在這幫士子中多多少少讓人有些看不起。

  但是才華確實十分的高,所以他才能夠和這些士子在同一場宴會中喝酒。

  但是此時秦朝的門戶之見還是十分的大的,他確實也接觸不到真正的貴族之后。

  所以他看見嬴文如此的平易近人,在想到自己的境遇,心中十分的感動。

  也有一些不值得,所以不自覺的就哭出了聲。

  但是被嬴文發現了,而且還當場點破,他思來想去決定還是說出自己的意見。

  一來也是想看看嬴文對自己提出的意見有何見解。

  值不值得自己直接投效。

  二來也是自己如果不說出來個一二三四五的話。

  恐怕過后這場宴會以后就再也沒有自己的位置了。

  想到這里,這名士子便鄭重的整理了衣冠,向著嬴文拜下。

  而嬴文看見這名士子如此的鄭重,心中也是嚴肅了起來。

  因為這名世子當場整理了衣冠,向自己行了大禮。

  恐怕接下來說的事情十分的重要,當下人們也是沒有了嬉笑和輕視之色。

  于是便正襟危坐,想聽聽這名士子究竟能說出什么東西。

  只見這名士子緩緩的說道。

  “還請嬴文小公子見諒,在下心中確實波蕩起伏,在下名叫蕭祿。

  不是咸陽人是出身于寒門,雖然飽有學識,但是也是早早的來到了咸陽。

  希望能夠報效國家,但是苦于沒有門路。

  諸如我情況的士子還有很多都是出身寒門,家中沒有多少豐厚的資產。

  而且也沒有權傾朝野的家世,所以我們這類人雖然有些才華,但是永遠得不到重用。

  只能碌碌無為的空耗著時光,就這樣,我在這咸陽城中已經蹉跎了很多歲月。

  今天看到小公子如此的平易近人,而且很少有文武百官如此這般請我們喝酒。

  所以在下一時心情激蕩,想到了自身的事,所以略有悲傷哭出了聲,讓大家見笑了。”

  嬴文聽到這名士子的話,當下就了解了這名士子的心境。

  也確實是如此,現如今的秦國沒有公平的入朝為官之路。

  只靠著舉薦,才能入朝為官。

  這樣的方式確實是有些畸形,自己來自后世當然明白這樣做的壞處。

  因為高端的資源和一些地位,都被這些手中有權力身居高位的人牢牢的把控住。

  而他們舉薦的人一般也都是沾親帶故。

  而真正出身寒門的人被他們當然瞧不上,因為寒門的孤家寡人。

  家中也不能給他什么助力,提拔上來,也并沒有什么對自己有益的好處。

  所以這些人當然不會舉薦寒門的人,而單單舉薦寒門的人也十分的少。

  這些寒門的人才進入到朝堂只能在邊緣茍且偷生。

  被這些有權勢的世家和貴族排擠在外。

  所以這名世子有此心情嬴文當下也是能夠理解。

  如果說到想要解決這個方法,嬴文腦海中突然閃過了兩個字科舉。

  后世的科舉,雖然說并不是十分的公平公正。

  但是也不失為一條讓真正的人才進入朝堂的好辦法。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

  隋朝統一全國后,為了適應封建經濟和政治關系的發展變化。

  為了擴大封建統治階級參與政權的要求,加強中央集權。

  于是把選拔官吏的權力收歸中央,用科舉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隋煬帝大業三年開設進士科,用考試辦法來選取進士。

  進士一詞初見于《禮記·王制》篇,其本義為可以進受爵祿之義。

  當時主要考時務策,就是有關當時國家政治生活方面的政治論文,叫試策。

  這種分科取士,以試策取士的辦法,在當時雖是草創時期,并不形成制度。

  但把讀書、應考和作官三者緊密結合起來,揭開中國選舉史上新的一頁。

  而這科舉制度雖然實行起來有些麻煩,但是確實可以向自己的大父提一提。

  而且這科舉可以篩選出真正的人才。

  而不是像現在這些寒門的人才根本沒有向上晉升的道路。

  階級統治生生的被禁錮住,這樣寒門的人才永無出頭之日。

  而這些朝堂之上的官位和一些資源,都只能由這些世家和權臣所把控。

  這樣長久以來對國家是沒有好處的。

  因為這樣這些世家便只顧著自身的利益發展自身。

  就如同他在大秦帝國身上吸血的蟲子。

  而且到最后恐怕整個大秦帝國都會被這些世家貴族活生生的吸干。

  想到這里嬴文看向了這名士子。

  “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蕭祿,沛郡豐邑人。”

  嬴文聽到這里,當下腦中閃過一道閃電,郡豐邑人,難道說?

  于是神色嚴肅地向著蕭祿問道。

  “蕭何是你的什么人?”

  蕭祿聽到嬴文如此問道,當下十分的好奇,但是出于尊敬當下也是向著嬴文回答道。

  “蕭何是在下的父親,不知嬴文小公子是如何知道在下的父親的。”

  這下嬴文十分的高興,沒想到自己真的碰見了此等人才。

  今天也是運氣非常的好,沒想到上來見到的這個人的父親就是蕭何。

  有道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但是蕭何的才華那可是沒得說的。

  于是他想起了后世對蕭何的評價和蕭何的文獻,這個東西他還是記得的。

  蕭何早年入仕秦朝,擔任沛縣主吏掾,輔佐沛公劉邦起義。攻克咸陽后,接收了秦丞相府、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全國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后制定政策起到重要作用,楚漢之爭時,留守關中,穩固后方。向前線輸送士兵、糧餉,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起了重要作用,謚號"文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