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丹麥崛起1890 > 第116章 年度總結(續)
  “同時,弗爾克林根鐵廠與政府合資在奧胡斯建造的大型鋼鐵廠也已經于9月初開工,預計年產鋼料1萬噸,足夠供應國內甚至一小部分的國外市場,等需求增大后再逐步擴建。”

  鋼鐵廠在這個時代的歐洲甚至世界,無疑是一個國家綜合能力的象征,掌握了煉鋼技術,就擁有了在國際事務的發言權,在工業革命的歐洲,各個國家都在大建鋼鐵廠,比如英、德、法、奧、俄、美等主流列強均開始興建鋼鐵廠。

  哪怕是小國家,如巴爾干諸國的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希臘等想建,規模也十分受限于經費,丹麥剛起步就能夠擁有一座萬噸級別的鋼鐵廠,已經是很不錯了。

  在農業方面,雖說克里斯蒂安在這方面比起工業沒有太多的關注,不過在埃斯楚甫的治理下,谷物產量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許多,在可耕種土地面積緩慢減少的背景下,能夠實現谷物產量持平就已經不錯了,增長更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在農業上的成功,大部分還是要歸功于埃斯楚甫及他所領導的由他所屬的國家及土地所有黨所領導的政府制定的一系列的鼓勵農民生產積極性的政策,刺激了農民耕種的積極性。

  這也是為什么克里斯蒂安不會去關注農業方面的一個主要原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丹麥這個彈丸之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肥沃的土地,在工業迅猛發展的19世紀90年代,丹麥的外匯收入的頂梁柱仍然是傳統產業農業、畜牧業,足足占到了外匯收入的65%多!

  在丹麥遠征軍在東非開疆擴土的過程中,埃斯楚甫的政府也針對蘇丹及厄立特里亞地區的地理環境,制定出了適合東非殖民地地區的農業政策,能夠在缺水干旱地區種植的農民,就能夠獲得比在青尼羅河沿岸耕種的同樣人更多的獎勵。

  至于電報,埃斯楚甫甚至都懶得提了,電報可是丹麥的看家本領,大北方電報公司聽說過嗎?這是斯堪的那維亞地區及北海和波羅的海部分地區最大的電報公司,甚至在遠東,也有大北方電報公司的電纜敷設船。

  甚至丹麥海軍以前一艘老式的風帆護衛艦托登斯科爾德號(注意,這不是那艘小船扛大炮的355毫米主炮的托登斯科爾德號鐵甲艦)都曾經為大北方公司在遠東的長崎、海參崴等地鋪設電纜,這艘風帆護衛艦還創造了諸多個第一,如第一艘穿越蘇伊士運河的丹麥船只、第一艘抵達東亞的丹麥海軍船只等等。

  由于大北方電報公司優異的業績,也吸引了諸多丹麥及北歐地區的投資者,在大北方電報公司的股東名單中,還不乏一些英國、丹麥和沙俄王室成員的影子。

  克里斯蒂安最關心的,還是財政方面,布蘭德斯臉色寧靜地走上主席臺,發言到:“在財政方面,我可以向諸位大言不慚地說到,我國的財政已經達到了自1814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892年,雖然赤字仍然達到了3200萬克朗,不過仍處于可控范圍之內,馬赫迪的第一筆,約150萬英鎊的賠款將于圣誕節后到賬,600多萬英鎊的戰爭賠款將解決丹麥經濟的窘境,并煥發出新活力。”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