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明:鄉村小狀元,老朱賊稀罕我 > 第141章 且將新火試新茶
  老百姓們逐漸明白怎么一回事兒,立刻爆發出了不比契書和存款制度改革時小的議論與歡呼。

  “不愧是朱大人,這才多久啊,他又改革了一項財部的弊政!”

  “一圓就是過去一個銅錢,而在一個銅錢之下,還有一角、兩角和五角三種銅幣和銅鈔,這可太方便了,以前我就總覺得銅錢的購買力太大了些,現在可好了,直接杜絕了一切付款找錢上的麻煩。”

  “你是怎么發現銅錢的購買力太大的?我怎么沒這個感覺?不過是銅錢而已,本身就買不了什么東西。”

  “你看哈,大街上一個銅錢能買兩個饅頭或兩個小燒餅,可如果我的飯量只能吃一個,或是我那會兒只想吃一個,那該怎么辦?多買一個浪費,少買一個又不好找錢,沒錯吧?”

  “這么一說還真是,我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的,很少用銅錢結賬,倒是沒想到這些,受教了,受教了。”

  “那你確實是比較疏忽了,要知道,就算是用銀子,其重量和含銀量也不好稱重計算,找錢其實也挺麻煩,現在朝廷直接定下了銀幣銀鈔和金幣金鈔的各種面額與銅幣銅鈔之間的換算,花了多少錢,該找多少錢,大家心里都會更加有數。”

  “哈哈,我倒是不太看重這些,就算找錯錢,也就那么回事兒吧,可一萬圓和十萬圓的金鈔的發行,那就另當別論了,一張十萬圓金鈔頂的上一百張最大面額的舊寶鈔,一些要用到大錢的時候,就再不用大包小包的帶一堆寶鈔了,直接幾張十萬圓金鈔就能搞定,如果還不能搞定,那就再加幾張。”

  “這樣好是好,就是這十萬圓金鈔真能值十萬個一圓銅幣嗎?我咋感覺有點心里沒底?它就是一張紙而已。”

  “你傻呀,所謂錢幣發行,發行的本質其實是朝廷的公信力,只要你拿寶鈔能兌出實打實的金銀銅幣,那就屁問題沒有,別在這患得患失的好不好?”

  “就是說啊,當今朝廷政治清明,兩代皇帝再加太子都很賢明,為百姓著想,依我看啦,不說多的,未來三五十年的好日子是絕對有保障的,你操那么多心干嘛呀。”

  “我算過了,一枚百圓銀幣的重量正好是差不多一錢銀子,也就是過去的一百來枚當一銅錢的價值,而現在一枚百圓銀幣正好相當于一百枚一圓銅幣,一點用料都沒省,財部還是很貼心的,可能也是怕我們老百姓胡思亂想吧。”

  “不止是銀幣這樣,五百圓的金幣也是這樣,金價是銀價的五倍,而五百圓金幣正好和一百圓銀幣等重。”

  “朝廷真是用心了。”

  “那是,財部現在可是冠軍侯朱秉文當家做主,他是最懂得老百姓心思的官兒了,以前他當應天府尹時的政績,誰還不是銘記于心,有目共睹啊!”

  “……。”

  就在大家議論紛紛的時候,各大小銀號準時開門。

  百姓頓時蜂擁而入。

  “我要取錢,一百兩銀子……哦,不,我要取十二萬圓。”

  “我要取銅幣,最小面額的那種,取一百元的就好。”

  “給我來一百張十萬圓的金鈔。”

  “貸款出來的錢應該也是新錢吧?我想貸款一萬兩千圓,全都要一百圓的寶鈔。”

  “……。”

  過不多時,最先一批在銀號辦過事務的百姓離開銀號,各自回家或是去干別的。

  隨著他們的流動,大明貨幣換新的風聲逐漸傳到了京城內外。

  眾多百姓收到風聲,紛紛跑來湊熱鬧,或駐足圍觀,或干脆取一筆錢瞧瞧,或拉著別人問東問西,直接搞得各大小銀號熱鬧的跟狀元街似得。

  而隨著越來越多百姓取到了新錢,京城各項跟錢財流通有關的商鋪、小攤乃至各行各業都在悄然發生著改變。

  因為隨著各種交易的進行,人們逐漸發現生意也好,其它事情也好,都有另一種方向可供參考。

  比如在狀元街頭六元及第牌坊下面擺攤賣餛飩的父女倆,竟然改賣十分之一餛飩了。

  所謂十分之一餛飩,顧名思義,就是原來分量的十分之一。

  再簡單點說吧,以前他們賣的餛飩是一碗三個銅錢,里面有二十個餛飩左右,而狀元街這邊呢,好吃的太多了,人家要是買一碗餛飩,吃完也就差不多飽了,沒有肚子吃其它的了。

  那怎么辦呢?父女倆也有主意,還有一碗六個餛飩或一碗十二個餛飩這兩種選擇,收費分別是一個銅錢和兩個銅錢。

  然而,其實六個餛飩也不老少了,哪怕是經常光顧的朱八牛,其實吃完六個餛飩也頂多還能吃得下一串糖葫蘆、兩個燒餅和一串烤辣椒而已,還有太多想吃卻吃不下的美食。

  如今有了一角、兩角和五角的銅幣,那就又另當別論了。

  父女倆完全可以兩個兩個的賣,每賣出兩個,收費三角錢即可,最終收益反而因為聚少成多而相當可觀。

  而客人呢,哪怕是飯量再小的,兩個餛飩也不夠吃,完全可以再去狀元街上吃點別的嘛。

  這是對于賣家而言好處更大的改變的例子之一。

  而其它一些涉及到錢財的交易嘛,貨幣面額有了更小的幣種后,就對買家而言好處更大了。

  比如買油的人。

  油這個東西,眾所周知一直是比較貴的,隨便打個幾兩就得十幾枚銅錢。

  如果稱重上不是整兩數,而是有多出的幾錢,就不怎么好算賬了,這時油店老板多半會隨便抓點瓜子或菜籽當零錢找。

  對于不那么富裕、或是家里有病人的百姓而言,花錢買瓜子菜籽當零嘴稍顯奢侈了,可是把這些瓜子菜籽攢起來又去換油的時候,油店老板卻多半不會承認這些‘零錢’。

  買家也不好為這事去找捕快或衙門告狀,就多半是小事化了,吃下這個啞巴虧。

  如今有了精確到角的面額的幣種,就又不同了。

  按照一斤中等油四十八元的價錢來算,一兩就是三元,一錢就是三角,無論余數是多少錢的油,哪怕算到最后零錢是一角,也能有對應的幣種來找零。

  而如果拿這些零錢去買油,那是絕對能買到的,除非對方老板看不上印著冠軍侯朱秉文畫像的銅幣或是印著州國公等琉球三貴族的畫像的銅鈔。

  那,就又是另一種罪過了。

  這類事并不奇葩,小老百姓過日子就是這樣的,如果可以,別說是角了,就是分、厘,他們也會盡量爭取。

  而關于買東西時一角兩角的討價還價,又何嘗不是小老百姓的精明、執著與愛好呢?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