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明:鄉村小狀元,老朱賊稀罕我 > 第257章 若有文理存于心
  登聞鼓被敲響,在大明治下可不是個小事兒,尤其這面登聞鼓還是設立在皇宮大門外的那面。

  就連皇帝都不敢怠慢。

  眾官員亦是紛紛暗暗揣測。

  有那做賊心虛的,汗都要下來了。

  太監得了皇令,匆匆去傳召那擊鼓之人。

  不多時,太監領著一個穿著富貴、容貌雍容、約莫五六十歲的婦人來到了奉天殿外。

  得知人到了,皇帝連忙召見。

  而隨著這婦人進殿,朱七牛、黃日高、黃育才直接有點懵了。

  怎會是她?

  婦人在大殿中心停下,十分從容的跪下磕頭行禮:“臣婦叩見吾皇,吾皇萬歲金安。”

  “臣婦?你是哪位愛卿之婦?”朱標好奇的問道。

  那婦人正要答話,一陣腳步聲匆匆傳來,打斷了他。

  敢在這么鄭重的場合匆匆跑來這里的,整個大明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太上皇朱元璋。

  一進殿,朱元璋立刻嚷嚷起來了。

  “是誰敲的登聞鼓?你有何冤情,只管說來,咱的標兒舍不得殺人株連,咱可不怕,今天咱不殺個人頭滾滾,誓不罷休。”

  眾官員不禁覺得脖子一涼,齊刷刷縮了縮頭。

  “臣婦并無冤情。”婦人平靜答道。

  朱元璋在龍椅上坐下了,好奇問道:“沒有冤情,那你敲登聞鼓干啥?等會兒,你自稱臣婦,你是哪個官員的婦人?”

  “臣婦乃應天府尹黃育才之妻,刑部尚書黃日高之母。”婦人繼續平靜答道。

  此話一出,大家不由得都將目光投向了黃育才和黃日高,若有所思。

  就連朱七牛都受到了大家的額外視線關照。

  哈哈一笑,朱元璋問道:“你是為了七牛和琉球公主的婚事而來吧?咱知道你家閨女跟七牛青梅竹馬,都要談婚論嫁了,這事兒吧,且緩緩,咱到時候會給你們一個交代的。”

  在座的哪個不是沾了毛比猴兒還精啊,一聽這話,馬上明白了太上皇的言外之意。

  難不成太上皇有意撮合斌國公和黃育才的那個小女兒?讓他享受齊人之福?

  一時間,不少勛貴官員都老酸了。

  雖然他們都有妾室,也都享受著齊人之福,可比起朱七牛來那又是兩說了。

  畢竟皇帝給他欽定的正妻可是一位公主啊!

  娶了公主的駙馬,還能再娶一位姑娘,這事兒就是漢朝、唐朝時,那也是罕見的。

  更別提這事兒還是太上皇首肯的。

  什么叫恩寵?

  這就是啊!

  這一刻,群臣仿佛回到了那個斌國公還沒有功高震主的時候。

  那時候跟斌國公君臣相得的可不是的當今皇上,而是一手把他提拔起來的太上皇。

  這一次,朱七牛、黃日高的第一反應依舊和群臣不同。

  群臣是震驚加心酸,只有少數替朱七牛高興的,而他倆嘛,震驚過后只剩高興。

  而令人奇怪的是,黃育才的反應也跟大家不同,甚至跟朱七牛和黃日高不同。

  他既不震驚,也不高興,反而有點擔心,有點感慨。

  之前那批想看他笑話的官員見到他這幅表情,再次被他搞錯愕了。

  上次得知皇帝賜婚斌國公于琉球公主,你的反應就慢了半拍,怎么這次更詭異了?

  得知女兒有可能嫁給斌國公,你不該是高興嗎?擔心什么?

  難不成是怕以后女兒嫁到斌國公府后,會受公主的欺負?

  不能吧?聽說這位琉球公主性情疏闊,廣讀詩書,知書達理,不輸男兒,應該不至于跟那些小肚雞腸的尋常婦人一樣整天忙著勾心斗角、爭風吃醋。

  再次感受到同僚們的錯愕,黃育才尷尬一笑,連忙再次變起臉來,片刻后表情就跟黃日高一模一樣了,再加上兩人容貌也很相似,竟有種莫名的違和感。

  周光和萬三重微微皺眉,不禁用眼神交流了一下。

  老黃有點不對勁兒啊。

  是挺不對勁兒的。

  朝臣們的小動作并未影響到黃王氏。

  面對不怒自威的太上皇對此事下的定義,若換了一般臣子,肯定是唯唯諾諾的應承下來,黃王氏卻不,她雖然眼眸低垂,腦袋微微低下,語氣卻依舊不卑不亢:

  “早朝者,國之大事;奉天殿,天下聽政之所。若只是為了小女的婚事,臣婦豈敢敲響登聞鼓,驚動圣駕?民婦此來,一為皇室血脈存續,二為匡正圣行,三為皇室顏面。”

  朱元璋笑了笑,掃了黃育才一眼,暗暗想道:“這老小子雖然自己不咋地,但運氣是真好。

  咱以前只當他生的兒子忠貞不屈,是個人才,生的女兒秀外慧中,宜家宜室,沒想到就連他的夫人都如此貞潔博學,面對咱這個太上皇都能淡然處之,有問有答。

  也難怪,若不是這樣的女人,豈能生出那樣的子女?可惜了,要是早幾十年被咱遇到她,一準給娶進后宮,讓她為咱生兒育女。”

  “行,既然你把事情說的這么嚴重,那你就詳情說來吧,咱跟皇帝、百官一起聽聽。”

  黃王氏應了聲‘是’,隨即開始侃侃而談。

  “臣婦雖然是個女子,幼年時卻也愛讀書,尤其好看諸朝史書。

  洪武初年時,太上皇追封皇室歷代先祖后,臣婦雖然不曾現場陪祭,卻也有所耳聞,亦曾得知皇室歷代先祖之名諱。

  后斌國公朱秉文想要科舉入仕,卻因其太祖父與太祖母英年早逝,大河村諸多先人又因前元殘暴而四散逃離,竟使得無人知其確切名字,后來是臣婦翻遍黃家家譜及各種書文,這才得知其太祖父姓朱名初七。

  當時臣婦卻也沒有太將此事放在心上,畢竟前元治下我漢人百姓的名字多粗淺重復,哪個村兒不是有一堆初一初二初三初四?

  那之后,時光匆匆,一晃眼已是建文九年,就在數日前,臣婦無意中又耳聞了皇室列位先祖之名,驚覺斌國公之太祖父與我大明懿祖恒皇帝之子、即我大明熙祖裕皇帝之名諱頗有相似之處。

  偏偏斌國公之太祖父乃是國姓,熙祖裕皇帝原又是句容人,而句容距離溧水不過百里,臣婦不由得懷疑二人可能有血緣之親。

  但事關皇家血脈,臣婦也不敢胡言亂語,于是回到黃家老宅,四處尋找,最終……。”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