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明:鄉村小狀元,老朱賊稀罕我 > 第223章 不用人朝后
  “李增枝怎么了?”朱雄英問道。

  “就怕你皇爺爺派他過去不止是接手你三舅的軍務,而是……。”朱標皺眉道。

  朱雄英好歹也在朝堂之上歷練好些年了,雖只十八歲,卻比許多老臣看的還要通透。

  轉念一想,朱雄英便明白了:“不是吧,皇爺爺想讓李增枝去暗查七牛的什么罪過嗎?還是刻意網羅罪名,誣陷七牛?”

  “這可說不好,但朕估計你皇爺爺應該沒有要殺七牛的心思,但不獎反懲恐怕是免不了的。”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這就是皇帝嗎?這樣的皇帝不當也罷。”朱雄英嘟嘟囔囔道。

  “不許胡說。”

  “哦。”

  朱標摸了摸胡子,似乎打定了什么主意:“朕已然當了十年皇帝,自有朕自己的想法和施政理念,哪怕是你皇爺爺,很多時候我也不想讓步啊!”

  “啊?父皇你不是出了名的孝順嗎?這次你打算跟皇爺爺硬扛嗎?我……。”

  “別我了,朕困了,你滾回去睡覺吧,這事兒你別摻和,也別跟任何人提,包括七牛,明白嗎?”

  “我……。”

  朱標:(??へ??╬)

  “好好好,兒臣告退,兒臣且拭目以待父皇的高招。”

  “滾。”

  “好勒,這就滾。”

  直到朱雄英走遠,一直沒說話的常皇后這才終于忍不住開口:“皇上你真的想好了嗎?”

  朱標點了點頭:“父皇的手黑著呢,朕也是時候揭開那個真相了,不然很難一直保證七牛的安全。”

  “哦,那你放手去做吧,臣妾永遠站在你這邊。”

  ……

  建文九年二月初八日,皇帝的貼身太監又一次帶著圣旨來到了草原。

  跟他一起來的還有曹國公李增枝。

  幾份圣旨念完,皇帝和朝廷的意愿徹底傳達到了朱七牛他們的腦海中。

  簡單來說就是,李增枝取代了常森的征虜右副將軍的職務,而常森則因數次在草原領兵犁地、斬獲頗豐而被封為世襲懷遠伯,賜宅邸一座,丫鬟十名。

  另一位犁地將領朱棣則因功被恢復了燕王爵位,并被賞賜了親王雙俸并一百頃太平城周圍的草原。

  他們二人的副將張冰洋、朱四牛則分別被調到了杭州和蘭州任衛指揮使。

  衛即是衛所中的衛,為地方軍事機構的第二級,歸第一級的都指揮使司管轄,第三級即是千戶所、百戶所。

  一般而言,幾個州府內才設立一個衛,衛的編制為五千六百人,他們平時屯田,戰時作戰,即是大家熟知的軍戶。

  衛的全稱為某某衛指揮使司,最高長官為衛指揮使,官階為正三品。

  張冰洋和朱四牛聽完自己那封圣旨,自是高興不已。畢竟這次升官不說,還是實打實的官兒,手下領著幾千人。

  皇帝的另一封圣旨還著重勉勵了士兵和民夫們,并賞賜了酒肉幣鈔等。

  至于那些低級軍官和一些立功較小的人員,自不用皇帝特意封賞,早就由朱七牛獎賞過了。

  念完全部圣旨,皇帝的貼身太監很是客氣的將朱七牛摻了起來。

  “斌國公,皇上說了,您的功勞是最大的,但因為您暫時還離不開,就先不賞您了,等您榮歸故里,凱旋而歸,他再親自當面封賞。皇帝還說將來要親自出城迎接呢。”

  朱七牛對這個結果早有準備。因為皇帝早就命人快馬給他送過密信,信上已經提點過他了。

  聞言,朱七牛表現的十分感動和惶恐:“哪里哪里,怎好煩勞皇上親迎,還請轉告皇上,就說臣一定盡量站好最后一班崗,不會辜負皇上的信任和重托。”

  “好,我一定轉告。”

  之后自然又是一通吃吃喝喝的招待。

  招待完畢后,皇帝的貼身太監帶著自己的人在騎兵護送下離開。

  張冰洋和朱四牛在與眾人告別后,也在第二天走馬上任杭州、蘭州去了。

  而他們二人以前的職務嘛,自有其他人頂替。

  給二人送別這天,目送二人的背影遠去,朱七牛卻久久沒有走下城頭。

  “三年前梁國公和鄭國公也是這樣離開的,難怪有句話叫做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其實將軍又何嘗不是流水一般呢?”

  “終于差不多要離開草原了,以后這么狂的風可就很難吹到嘍!”

  “唉。”

  一聲短短的嘆息,卻愣是帶著二分傷感、二分憤懣、三分不舍和三分解脫。

  ……

  打從這天開始,朱七牛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辦公,但熟悉的人都能察覺到、朱七牛的辦公速度慢了很多。雖然相較于一般人處理公務的速度還是快了不少。

  而一些本該快速處理的公文等,便自然而然的隨之積壓了一些。

  于是朱七牛將這些東西分了分,打向了各個衙門,讓他們去處理。

  尤其是事關戶口、財物、草地、工程等等九部該管的事情,他都推給了九部的郎中去做,自己則當起了甩手掌柜。

  而通政使司的人隨后也發現,斌國公發往京城去的公文、奏章更多了,很多時候一點小事都要發回去問問再處理,而不是像過去那樣能不麻煩就不麻煩朝廷。

  匯總一下便會發現,九部侍郎的名頭朱七牛不再經常用、甚至不怎么用了,一些郎中能處理的九部事務就讓郎中處理,郎中不夠權限的就打去九部讓九部尚書和侍郎處理,除非是一些特別緊急的事務。

  甚至于朱七牛連建城的一線工地都不怎么去了,直接畫了幅沿路的礦藏圖交給工部郎中,然后就由著工部郎中帶著五十萬民夫去搞了。

  一來二去的,不止是太上皇、皇帝、太子、朱七牛、朱棣等人對朱七牛即將離開草原不宣于口,就連許多官吏和百姓都隱隱捕捉到了一絲感覺。

  將九部相關事務撇掉,朱七牛便只剩征虜大將軍和蒙古承宣布政使司左布政使這兩個官職還需要他出力了。

  而李增枝那邊呢,也沒太把他這個征虜大將軍放在眼里就是了,平時想去草原逛逛就去逛逛,想帶人犁地就帶人犁地,請功的折子也是自己單獨上,根本不經過朱七牛的手,動作看似隱晦,實則有點明目張膽。

  朱七牛也懶得去管。

  至于李增枝偶爾帶人偷偷摸摸在各大小城池里走訪、拉著百姓和低級官吏詢問各種莫名其妙的問題的事,盡管各地知府知縣都有讓人秘密上報給朱七牛,朱七牛也一概當做不知道,隨他去。

  倒是朱棣,每次要有軍事行動前,哪怕只是調集幾百人去保護往來關內關外的百姓或官員時,也都會跟朱七牛說一聲。盡管朱棣其實對他那五萬兵馬享有極高的自治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