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明:讓你賑災,你往鍋里摻沙子? > 第220章 無知的腐儒,也配妄議國家大事?
  胡惟庸一番話,可謂是把朱元璋說的是心花怒放。

  正要開口夸贊胡惟庸時,旁邊的宋濂卻是出聲反對道:

  “皇上,臣以為胡大人分明是胡說八道。”

  “我大明乃是泱泱大國,豈會在意倭島的那些土地?”

  “倭島與世隔絕了上千年,只怕上面的百姓,現在過著的還是茹毛飲血的日子。”

  “再加上倭島四周都是大海,上面的土地更加不適合耕種,咱們大明要來這些又有何用?”

  “皇上,咱們決不能因為一些毛頭小利,就破壞我大明天朝上國的形象啊。”

  宋濂句句泣血,看樣子今天是非要讓朱元璋收回成命。

  替倭島剿平內亂,宋濂是支持的,但是趁火打劫,勒索倭島上的君主,宋濂卻是拒絕的。

  因為多年的儒家思想告訴他,這樣做是可恥的,是不道義的,是不能長久的,會招來災禍的。

  “無知的腐儒!!!”

  朱元璋再也忍耐不住,直接怒斥道:

  “平時滿口的仁義道德,卻是半點不懂國家大事。”

  “你口中貧瘠的倭島土地,卻是金銀遍地。”

  “你認為人家還在茹毛飲血,卻不知人家百姓的水平,都快趕上咱的大明朝了。”

  “咱真不該讓你這種腐儒過來,簡直是冥頑不靈。”

  朱標在一旁見朱元璋突然發怒,趕忙躬身求情道:

  “父皇息怒,宋師也是為了咱們大明考慮,請父皇不要加罪于他。”

  “哼,為了咱大明考慮?咱看他只會為倭島考慮!!”

  朱元璋怒氣未消,之前剛剛出來一個費清,被他滿門抄斬。

  結果現在見到宋濂這副模樣,朱元璋覺得自己好像找到了問題的源頭,這禮部分明都是一丘之貉。

  看樣子讀書讓這些人全都讀傻了,只知道滿口的仁義道德,對待別國都是如此的仁義和善。

  哪怕是自己國家的利益受損,這些禮部官員好似覺得也是可以接受的。

  大明跨海幫倭島平亂,勞師遠征動用的人力物力,花費的金錢無數,結果在宋濂口中,竟然是理所當然。

  甚至連讓倭島賠付軍費,都是一種錯誤。

  可笑,這些儒生簡直就是笑話!!

  在場眾人全都沒想到,朱元璋會突然發怒,紛紛上前替宋濂說話。

  不管如何,宋濂德高望重,乃是大明的文壇之首,對于大明文化事業的發展,貢獻出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朱元璋見到劉伯溫胡惟庸以及李善長紛紛開口,壓下心中怒氣,朝宋濂吩咐道:

  “你們禮部出了很大的問題,咱就給你們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

  “從今天開始,你們再選出幾人作為特使,咱要讓這些人出使倭島各地。”

  “希望這一次,你們禮部不要再讓咱失望,要不然的話,后果你承受不起。”

  宋濂張口還要再說,但是抬頭看到朱元璋冷漠的眼神,其中蘊含的殺氣,讓宋濂冷汗直冒。

  不敢再廢話,宋濂沉默躬身應下。

  而后朱元璋大手一揮,說道:

  “你先下去吧,好好安排此次出使,咱不希望再出現叉子。”

  宋濂最終還是離開了上書房,花白的頭發有些顫抖,作為儒家出身的他,還是不太能接受,朱元璋的做法。

  但是朱元璋的決心,宋濂已經看到,知道再說下去,只怕自身難保。

  長嘆一聲,宋濂緩步朝鴻臚寺走去,一切都來源于鴻臚寺,他倒要看看鴻臚寺的那位李進,到底有何能耐?

  等到宋濂走后,朱元璋幾人繼續剛才的話題,朝劉伯溫說道:

  “伯溫,難道咱不能直接拿下整個倭島?”

  “為何還要步步蠶食?要知道我大明戰兵百萬,想要拿下一個小小的倭島,豈不是手到擒來?”

  劉伯溫卻是搖頭,說道:

  “征倭一事,可緩而不可急。”

  “當年元世祖從朝鮮半島出兵,如此近距離的攻伐,都是鎩羽而歸。”

  “如今咱們從上滬縣出發,若是被倭島上下一心提防我大軍,只怕結果不會比前朝更好。”

  “咱們必須先拿下一處地方,作為大明軍隊的落腳點,而后三年生聚,三年積累,三年忍耐,十年則倭島必然被我軍拿下。”

  “所以請皇上千萬不要操之過急,要不然只怕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朱元璋點了點頭,要論行軍打仗,這種事情終究還是劉伯溫更加專業一些。

  畢竟劉伯溫之前的戰績,已經證明了劉伯溫的能力,絕對是天底下最頂尖的一批,與自己也是不遑多讓。

  李善長則是更加適合居于后方,進行糧草調度。

  而胡惟庸則是朱元璋手中的一把利刃,用來給朱元璋清理朝堂的。

  三者各有各的特色,相輔相成,這也是朱元璋對未來的一種規劃。

  之前的大明朝是統一了天下,所以劉伯溫能派上用場的時間并不多,因此劉伯溫的勢力越加微弱。

  如今大明再起征伐,則劉伯溫注定要漸漸崛起,就如當初朱元璋開始創業之時,不可或缺。

  朱元璋能夠明顯感受到劉伯溫的變化,但是他的心中卻只會高興,因為只有劉伯溫與李善長相互爭斗,他才能成為那個徹底掌控朝局的洪武大帝。

  而后,朱元璋和殿下三人又商量了一些,接下來應該如何對倭島進行滲透,而后散發檄文,讓大明能夠名正言順的出兵倭島

  直至深夜,朱元璋才將三人放回府中,在離開之前,朱元璋再次給幾人強調,決不允許泄露開海之事,要不然朱元璋就會大開殺戒。

  三人點頭應是,而后逐漸退出了上書房。

  剛剛走出宮外,李善長就緩緩來到了劉伯溫的身邊,輕聲道:

  “劉中丞好手段,沒想到竟然連開海之事,都能提前知曉,老夫佩服。”

  劉伯溫腳步不停,嘴里隨意答道:

  “我還以為李相作為皇上的宰相,早就知道了此事。”

  “看樣子李相有些失職了,竟然連這種事情都不知道,以后千萬要上心了。”

  李善長聽出劉伯溫的反諷之意,但是卻并不生氣,反而笑呵呵的說道:

  “是啊,老夫老了,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告老還鄉了。”

  “到時候老夫這宰相之位,就只有劉中丞才有資格接替了。”

  “只是不知,到時候劉中丞能否像老夫一樣,安然的回到老家,頤養天年呢?”

  李善長意有所指,劉伯溫終于是停住了腳步,眼神復雜的看向李善長,而后不發一言,轉身離開。

  胡惟庸一直站在一旁,聽到李善長的話,心中一突,想要張口詢問,但是看到劉伯溫的反應之后,胡惟庸若有所思,最終閉口不言。

  ...

  宋濂離開宮中之后,就直接乘坐轎子前往了鴻臚寺。

  等到宋濂再次來到鴻臚寺時,里面的場景卻是嚇了宋濂一跳。

  只見倭島使館的門口,到處擺放著一排排的木頭架子。

  而在架子上面則是放滿了各式各樣黑乎乎的金屬器具。

  有的是揉了金屬絲的鞭子,上面猙獰的倒刺,讓人不寒而栗。

  也有銅爐一樣的大罐子,有滿是刀孔的高背椅子,還有大號的如同扳手一樣的東西。

  這些刑具上面,有的還在往下滴落著鮮血,看上去滲人至極。

  宋濂見到這些刑具之后,就有些抽搐,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往前再進一步。

  正在這時,倭島使館的大門打開,一些鴻臚寺的官員,緩緩從門內走出,見到宋濂之后,這些人如同見到了再生父母,全都撲到宋濂面前,大聲哭嚎道:

  “宋大人,為我們做主啊!”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