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明:讓你賑災,你往鍋里摻沙子? > 第206章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朱元璋最終還是離開了上滬縣。

  雖然沒有給李進任何承諾,但是朱元璋的內心以及看待出海的問題,卻是已經有了不同的看法。

  之前朱元璋對出海的態度是弊大于利,得不償失,而且看不到從海上能夠獲取到什么有用的東西。

  經過李進的點撥,朱元璋好像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如果能從倭島掠奪到足夠多的金銀,那么大明將會暫時擺脫經濟危機。

  到了那時,朱元璋絕對會再次派遣徐達北上,把躲在漠北吃沙子的蒙古人,給好好收拾收拾。

  即便這些蒙古人已經窮的吃沙子,但是在朱元璋看來,只有死了的蒙古人,才是好的蒙古人。

  只要這些蒙古人一息尚存,都是對他朱元璋的大不敬。

  朱元璋對海洋的了解還是太少,他覺得自己應該好好補充補充關于海洋的知識。

  無可否認,朱元璋是一個天賦型帝王。

  從最初起兵的目不識丁,到一步步走上帝王的寶座,將帝王心術玩弄的爐火純青。

  更令人敬佩的是,朱元璋在起兵創業的過程中,一直保持著刻苦的學習。

  在他建元大明之后,朱元璋的文采甚至能和大明的進士相媲美,甚至還要超出許多。

  而這是朱元璋一邊在玩命砍人,抽出空余時間所達成的成就,客觀的講,朱元璋的確是天縱奇才。

  真正可怕的人不是他的天賦有多高,而是他不僅天賦高的情況下,還極度的自律。

  瘋狂的掠奪著一切能讓他變得更加強大的一切東西。

  朱元璋在學習的那段時間,經常召集博才多學的人,讓這些人給他講四書五經,以及各種他認為有用的書籍。

  但是朱元璋的西邊是陳友諒,東邊是張士誠,南邊是方國珍,而北邊則是蒙古大軍壓境。

  可朱元璋卻仍舊一有時間,就去學習。

  可以說,朱元璋的那段時間極度的自律,不是在掄著刀子砍人,就是在拿著書籍學習。

  就是這種自殘式的自律,讓朱元璋最終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擊敗蒙古朝廷,成就了現在的大明朝。

  現在朱元璋又要擴展自己海洋上的知識,想必用不了多久,朱元璋將對海洋有個大致的了解。

  等到朱元璋真正開始認識海洋的重要性后,不知道大明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等到朱元璋走后,上滬縣又恢復了往日的繁忙。

  現在的上滬縣基本上框架已經搭建完成,即便是李進不在縣衙,上滬縣也能照常運轉。

  小的案件自然會有派出所的捕快,進行調解,如果調解不成,就會上報給縣衙。

  李進在縣衙還安排了一個縣丞,這個縣丞的作用就好似后世的法官,負責進行審判。

  縣丞又被李進給灌輸了許多依法根據證據進行審判的知識,能夠基本上完成一個法官該做的事情。

  當然,如果發生了殺人的大事,還是需要李進親自審判。

  除此之外,就是每日的政事,不過這些政事都由縣衙的主簿書記進行處理。

  李進都已經定好了規章制度,做什么事情,該去哪個部門。

  這些雞毛蒜皮的政事,九成以上的事情,都能夠按照流程解決。

  只有一小部分,需要李進決斷,不過這種事情就不用那么著急,即便晚兩天也能接受。

  李進這幾天,則是一直在海軍基地以及造船廠兩邊跑。

  去海軍基地,是因為義烏兵剛剛入伍,李進需要和這些人增進感情。

  往造船上跑,則是經過這幾個月的瘋狂造船,已經完成了一百多艘戰艦。

  這些戰艦停靠在上滬縣的港口處,已經快放不下了。

  造船廠的汪大海則是火急火燎的找到李進,詢問李進還要不要繼續造船。

  李進在查看了生產出來的戰艦之后,發現這些戰艦的質量比上一批次的更好,果斷讓汪大海繼續趕制。

  不過不再趕制這種蓋倫船的戰艦,而是開始建造載人載物的福船。

  在李進的預想中,日后上滬縣必然要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國際港口。

  而在這里,日后海外的一些東西,無論是金銀珠寶還是人口,肯定要從上滬縣經過。

  李進相信,等到他將倭島的銀礦開采出來之后,朱元璋絕對不可能視而不見。

  只要朱元璋從海洋中嘗到了甜頭,李進覺得朱元璋絕對會控制不住征服海洋的野心。

  到了那時,開海將成為大明朝廷最重要的事情。

  開海之后,最缺的就是海船,現在整個大明,唯一有能力制作海船的就是自己手下的這個,龍江寶船造船廠。

  現在李進不僅不能讓汪大海停止制造船只,還要讓他們加大馬力。

  他要在開海的一瞬間,就將這些海船全部高價賣出,想必到時候李進的這個造船廠絕對能賺個盆滿缽滿。

  李進囑咐汪大海,繼續擴大造船廠的規模和產能,繼續招收流民,開辟生產線。

  不要怕這些船只賣不出去,放開膽子去做。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

  銀子不夠就給他說,李進就是要全力生產海船,然后推動大明向海洋殖民者大踏步的邁進。

  隨后,李進又拿出與馬皇后一起掙得銀子,一共三十萬兩白銀,又全部投入造船廠內。

  可憐的馬皇后,自從和李進合作后,還沒有見到回頭錢。

  但是李進不管這些,他知道將來大明將要發生什么,他也相信自己的眼光,絕對不會虧本。

  李進這邊如火如荼的準備著征倭的事情,朱元璋那邊自然也沒有閑著。

  ....

  上書房內。

  朱元璋回來之后,就將國子監中存放的海圖以及前朝還有宋朝的海志,拿出來細細研讀。

  不僅如此,他甚至還將劉伯溫給召入上書房,打算一起研究。

  等到劉伯溫滿臉蒙圈的來到上書房后,就見到朱元璋和朱標撅著屁股,趴在御案之上,眉頭緊皺,好似在查找著什么。

  “見過皇上。”

  劉伯溫不敢怠慢,直接躬身行禮。

  朱元璋被劉伯溫驚醒,見到劉伯溫終于來了,面上頓時綻放出笑容,朗聲道:

  “伯溫啊,你可算是來了。”

  “來來來,趕緊給咱看看,李進說的那個什么龍牙門,到底在什么地方。”

  原來朱元璋回來之后,研究海圖,找了半天,卻是沒有找到龍牙門的位置。

  只找到了倭島的所在,但是海圖上的地圖與在冷靜那里看到的地圖,卻是大相徑庭。

  這讓朱元璋十分惱火,根據他在李進那里看到的海圖,龍牙門明明就在大明的南海,結果卻沒找到。

  劉伯溫聽到朱元璋的問題,卻是心中一突。

  因為以往朱元璋最討厭的話題,就是關于大海的事情,只要有人敢提出海上的字眼,必然會被朱元璋申斥。

  結果現在朱元璋竟然主動提出,這讓劉伯溫心中不禁有些警惕,不明白朱元璋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不過劉伯溫還是自覺的湊上前去,按照自己的記憶,開始尋找龍牙門。

  劉伯溫書香世家出身,在元朝還曾經考中過進士。

  元朝時期,還沒有海禁,對于出海也是十分開明,市面上有很多關于海圖海志的書籍。

  劉伯溫生長在這個時代,自然對于海圖,還是有一部分了解。

  找了沒有多久,就在倭島的不遠處,找到了龍牙門的位置。

  “皇上,龍牙門在這里。”

  朱元璋看著劉伯溫所指的方向,結果看到龍牙門的位置卻被標注在福建附近的海域,這讓朱元璋頓時氣不打一處來。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