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明末年:朕崇禎皇帝朱由檢 > 第三十章 劉懋取消驛站
  蝴蝶效應是什么。

  是南美洲亞馬遜河熱帶雨林中一只蝴蝶,它隨便扇動幾下翅膀。

  半個月后,德克薩斯州可能會出現龍卷風。

  同樣導致大明滅亡的小人物。

  也離不開這個劉懋和毛羽健。

  這兩個人本是好心,卻干了壞事。

  最主要目地是看的不夠遠。

  尤其是毛羽健,典型的怕老婆。

  蜀人叫耙耳朵。

  他在天啟年間做監察御史被閹黨趕下臺。

  崇禎年間又復出。

  這家伙想著終于擺脫母老虎了。

  在京師又找了小情人。

  結果他妻子溫氏立刻就找了上來。

  毛羽健就感覺非常奇怪,怎么這么快就追上來。

  一看發現是明代的驛站太發達了。

  于是聯合劉懋上書,取消驛站。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居然還同意了。

  這等于有人告訴你,天天開車太耗油。

  建議走路。

  你同意了?

  為什么,因為明朝這么大。

  根本就離不開驛站。

  每年是可以省下幾十萬兩銀子。

  可失去的是重要情報以及政務拖延。

  明代驛站是整個中華歷史上最全最快的。

  共有馬驛、水驛、水馬驛、軍站。

  但也是最耗錢的。

  尤其是到了萬歷年間,每年耗錢兩百多萬。

  但不是朝廷出錢。

  而是地方賦稅,也就是老百姓出。

  張居正改革后。

  統一發斟合通行證。

  像奔喪、復職回任、升遷、改調、到任等。

  統統自己掏錢。

  因為大明有很多驛站。

  這里的驛站不像電視中,兩間破瓦房。

  真正的驛站有幾十萬平方米。

  甚至還有城墻。

  驛丞一人“帶編的”,吏員數人、侍者、轎夫、房夫,馬夫、獸醫,廚師,庫夫,囚夫。

  驛站的馬也有很多。

  光陜西華州驛站一匹馬每年需要422石糧食。

  而當時的一頃耕地,只能出產7石糧食。

  所以,每養一匹驛馬就需要十多戶農民全年的血汗所得。

  朱由檢已經看透了他要說話。

  “講”

  劉懋深吸一口氣:“驛站之害,如不取消,乃亡國之兆啊。”

  語不驚人死不休。

  殿中官員開始交頭接耳,嗡嗡聲…

  取消驛站,這不瘋了嗎。

  朱由檢饒有興趣的看著他:“何為?”

  緊接著劉懋就講述的驛站的種種危害。

  以及驛丞吃拿卡要。

  官員出門都是吃驛站。

  而這些錢都是百姓出,長久以往天下大亂。

  看著劉懋唾沫星子橫飛的樣子。

  “夠了,驛站沒了,你讓軍情如何上奏?”

  劉懋不服:“張相改革驛站至今,官員只有出門就走驛站。”

  “每年消耗的銀兩高達幾百萬。”

  “難道朝廷真當坐視不管?”

  朱由檢心中冷哼聲。

  傻狍子,被人賣了還不明白怎么回事。

  你的好友毛羽健自己走驛站他都沒有告訴你。

  “既然你有心,改革驛站。”

  “那朕就給你個機會。”

  “傳旨,刑部給事中劉懋加封欽差,總理天下驛站。”

  “負責督察驛丞貪污受賄。”

  劉懋當即嚇得一跪:“陛下,臣是給事中,只負責彈劾建議之權啊。”

  朱由檢點點頭:“對啊,朕也沒讓你修建水利,上陣殺敵啊。”

  “你敢抗旨?”

  “臣不敢。”

  劉懋急的心里亂轉,總理天下驛站。

  這位置是不小。

  但自己要動的是天下官員的后花園。

  動人錢財如殺人父母。

  這等于把全天下官員都得罪了。

  他娘的,毛羽健這個坑貨。

  不是說,皇帝肯定會同意嗎。

  不行,我死也要拉上你墊背。

  “回陛下,臣還想再推薦一個人同去。”

  朱由檢心知肚明:“卿家要推薦誰?”

  “監察御史毛羽健。”

  “準了。”

  早朝結束。

  還沒有出殿門,便聽到官員那咬牙切齒的謾罵。

  劉懋猥瑣的快速跑了。

  唯恐慢一點,被這群人群毆。

  而朱由檢回到御書房。

  王承恩邁著貓步:“陛下,徐光啟求見。”

  是徐子先啊。

  上海縣人,現在的徐家匯貴就貴在。

  徐光啟就永眠于此。

  他是科學家,數學家,天主教,還會墾田、水利、救荒、鹽法。

  這個人的名聲在史書上很大。

  可以說上海因為有他而驕傲。

  他編撰的書籍如果沒有被毀,可以讓中華人民便利的幾十年。

  四庫全書真是害人害己啊。

  “快請徐老進來。”

  “遵旨。”

  “臣工部尚書徐光啟參見皇上,吾皇…”

  朱由檢一把扶起這位滿頭鶴發的老爺爺。

  真如畫中的白發神仙一樣。

  怎能不受人尊敬?

  “先生不必拘禮,此次前來可是為了《崇禎歷書》?”

  徐光啟頷首:“并非如此。”

  “臣此次打擾陛下,是為了推薦一個人和物品。”

  國丈推薦人得到的是橫眉冷對千夫指。

  而徐光啟就不一樣了。

  朱由檢作出一副謙卑的模樣:“朕不打擾先生,就是給了您充分信任。”

  “推薦者何人?”

  徐光啟緩緩道來:“陳振龍之子陳經綸。”

  “以及來自海外的甘薯。”

  話音已落,徐光啟看崇禎沒有半點反應。

  還以為他不感興趣。

  甘薯如果能在全國普及,那將拯救萬萬百姓。

  但是前提還需要皇帝點頭。

  目前甘薯只在福建一帶普及。

  北方的農民沒有見過這些東西,誰會把糧田種這個外來物種。

  “朕見過這個東西。”

  徐光啟聽到,心里一驚,沒想到皇上竟能見過甘薯。

  朱由檢何止是見過。

  他還吃過,也知道這個東西普及對大明的重要性。

  歷史上也是陳振龍的子孫把甘薯藤蔓帶到全國各地。

  救活了中華大地。

  而徐光啟也帶到了上海縣。

  給那個貧困的小漁村帶來了生機。

  如果沒有紅薯,恐怕就沒有清朝爆炸人口。

  這玩意養活了太多人。

  看來是時候普及全天下了。

  ……

  “加封陳經綸,工部右侍郎,負責推廣全國番薯培植。

  追封陳振龍太子少師,其妻授一品誥命夫人,朕御筆《救民于斯》牌匾。”

  徐光啟咂了咂嘴:“陛下如此厚待有志之人,何愁大明不興啊。”

  朱由檢問道:“當初福建巡撫金學曾還在嗎?”

  “他當初也是為了番薯盡心盡力。”

  “朕不能讓大明英雄堂流血又流淚。”

  “若是還在,就封文定,加封太子太師,其妻授正一品誥命夫人。”

  徐光啟眉頭一緊:“文定?”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