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明末年:朕崇禎皇帝朱由檢 > 第二十三章 孫承宗辭職,李邦華上場
  進入實習期了…

  宮里會給你們安排住處,平時就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找小姐妹嘮嗑,讀書干什么都行。

  會有宦官宮女將你們的行為統統記上。

  然后到月底做出精確數據,最終只留下五十人。

  剩下兩百五十人同樣是出門左轉。

  如果你也在其中,請不要灰心。

  因為你能進入實習期,說明已經是超級大美女了。

  各方面都是經得起宮里考驗的。

  回到地方后,都是瘋搶的。

  接下來是選三了。

  不過如今不可能了,因為周皇后,田妃,袁妃已經有了。

  你的任務是被皇太后,皇后認可。

  然后皇帝欽定認可。

  最后是選妃環節。

  皇后,皇貴妃這是頂級目標

  貴妃、妃、嬪、昭儀、婕妤、美人、才人、貴人,選侍、淑女。

  是你的位置。

  剛開始統一從淑女開始,每月發俸祿,配宮女。

  級別越高待遇越好。

  當然如果皇后和皇帝特別喜歡你。

  那直接就是貴人起步…

  想要升級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生娃。

  你從幾十人里能入的了皇帝的眼睛…

  然后幸運懷孕,再生一個男孩。

  那么可以直接升為妃子,你的家族也會地位猛漲。

  你的兒子不是王爺就是皇帝。

  當然這只是如果有可能。

  畢竟皇上每天那么忙,這么多女人怎么記得住。

  有些女人從入宮到死亡都沒有見過皇帝一面。

  還有一種是討好皇后。

  因為皇后如果覺得你這個人能生娃,品行好。

  那么會推薦皇帝到你這里臨幸。

  朱由檢笑了下:“我覺得不妥。”

  “為何。”

  周皇后接著說道:“陛下,我真的沒有生氣,我完全是為了大明的后代著想啊。”

  古人講究多子多福。

  說實話就是古代嬰兒死亡率比較高,必須多生。

  而且皇帝沒有兒子,對于家國天下。

  那對于統治是非常不穩定的。

  朱由檢表示理解:“我進宮后聽說民間流傳這么一個故事。”

  “說是當年正德皇帝選秀時,民間鬼哭狼嚎。”

  “那些富戶人家甚至把女兒嫁進窮人家,也不愿送進宮。”

  “如此勞民傷財的行為,應該要緩一緩。”

  “畢竟我有你和田妃,袁就可以了。”

  周皇后聽后蹙眉一緊,她不明白是誰這么說的。

  難道是田氏?

  好你個田氏,肯定是你。

  為了上位,竟然吹耳邊風,蠱惑陛下。

  本宮定不饒你。

  “陛下,說這個故事的人實屬胡說八道。”

  “每當宮里選秀,老百姓為了讓女兒進宮,恨不得天天求菩薩。”

  “怎么會不讓自己女兒進宮呢。”

  朱由檢一聽也有理,可能自己在網上看的故事不一樣。

  畢竟古代女人地位低。

  和現代女人的思想完全不同。

  編故事的應該是想那么多人進宮,得不到皇帝的愛怎么辦。

  老百姓肯定不想把自己女兒嫁進宮。

  因為女兒以后沒有愛了。

  實際是放屁,古代嫁娶都是帶有利益性的。

  尤其是宮里,更是利益加政治。

  誰給你講情情愛愛。

  老子只講權和錢。

  “呵呵,那就有勞皇后和禮部了。”

  看到朱由檢同意了,周皇后才松了一口氣。

  內心已經想好怎么對付田妃了。

  小鴇子,敢妖言惑主,本宮饒不了你。

  等到皇后走后,朱由檢翻看今天的奏折。

  是已經新任內閣首輔,兵部尚書孫承宗的。

  他在折子中提到了辭去兵部尚書的職位。

  辭職?

  這老孫搞什么鬼。

  是朕不夠好嗎?

  還是朕冷落他了?

  這才上任半個月,朕也沒有插手內閣的事啊?

  為什么想到辭職了。

  再往下看,終于明白了。

  原來孫承宗推薦工部右侍郎李邦華任兵部侍郎。

  并總理兵部。

  是李邦華啊。

  又是一個意難平的明末人物。

  朱由檢不由的嘆了口氣,這是個忠臣啊。

  他不同于孫承宗,孫傳庭,曹文詔,閻應元,鄭成功,秦良玉的轟轟烈烈。

  但也在最后國破家亡時,自殺而終。

  李邦華這人任浙江巡撫時被東林黨排擠。

  后又被小人排擠下臺回家。

  天啟元年任兵部侍郎時,被閹黨暗算。

  說孫承宗入京,是李邦華這家伙引進來的。

  因為閹黨別的不怕,就怕孫承宗那個怪老頭。

  沒辦法,下來吧。

  一直到了崇禎元年李邦華才復任工部侍郎,后兵部侍郎。

  他把京城部隊從八萬人一直增加出十幾萬人。

  他的慎重選擇將吏、改造戰車、精制火藥、集中武器、責成防官、節約金錢、酌情兌馬、演習大炮。

  等軍事戰略也被采納。

  后來任兵部尚書,

  上任后發現,軍隊有賣官、假冒就是部隊沒這么個人。

  諸將及戚、宦官、豪強

  將家仆冒充軍隊中的兵士,每個月領取朝廷俸祿。

  李邦華清查后,開除占役一萬人,清出虛冒將領兩千。

  三大營兵力十多萬人,套馬的有一半是老弱病殘。

  之后他重整兵部,歷練精兵。

  當后金打到通州時。

  他派出三千精兵阻攔,又派出兩千支援薊州。

  不過后來襄城伯李守锜總督京營時,被李邦華清查過。

  向崇禎詆毀他,加上這時好巧不巧。

  李的士兵點燃大炮時,炸傷了滿桂的鐵騎。

  朝廷便又讓他回家養老。

  不過也養成壞毛病,因為從此接任兵部尚書的人都拿李邦華作為典型。

  不敢整頓軍務。

  大都因循守舊,姑息養奸,最終到了崇禎十七年,京師竟無人可守。

  崇禎十二年李邦華任御史。

  又彈劾朝廷弊端,遭人暗算。

  到了十七年,李自成已經打到了山西,離京師一步之遙。

  李邦華勸崇禎把太子安排南京,并鞏固京師。

  熬過這一波,大明就能挺住。

  可惜,踏馬的。

  崇禎動心了,但也把這個消息泄露出去了。

  官員紛紛鄙視李邦華。

  首輔魏藻堂更是對他視而不見。

  等到闖王打到京師時,李邦華帶著御史們想登城參戰,一群宦官擋住他們,不讓上去。

  非常鄙視這個老頭子。

  國破之日…

  他進入祠堂里過夜,對木主揖說:“邦華死于國難,請求跟隨先生到墓下!”

  寫下一首絕命詩:堂堂丈夫兮圣賢為徒,

  忠孝大節兮誓死靡渝。

  臨危授命兮吾無愧吾。”

  隨后自殺共赴國難。

  他弟弟李邦美任江西贛州守將時,寧死不降。

  大罵清軍被斬頭。

  “伴伴,擬旨,李邦華任兵部尚書,入京之日,朕要在武極殿召見。”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