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大國軍艦 > 第四百一十四章 反艦彈道導彈的發展
  秦濤不懂航天,所以,他也幫不上什么忙,秦濤最多只是能提供一些經濟上的支持,以及一些芯片上的合作而已。

  衛星上使用的芯片,難度也是很大的,畢竟要防備外太空的宇宙射線等等,難度很大,但是,地面上接收終端使用的芯片,那就很簡單了,他們靠著先進的芯片工藝,完全可以做出更便宜,更耐用的芯片來。

  在參觀完了北斗系統之后,秦濤的心情還是很復雜的。

  “從技術上來說,咱們的北斗一號,無疑是落后的,它還需要地面接收站的解算,時間長,接收機要發射信號,容易暴露目標,但是,這畢竟是零的突破。從無到有,這第一步是最難的。”秦濤的腦子里,還回蕩著孫老的話。

  其他的衛星導航系統,都是全球的,通過在外太空布置二十枚以上的衛星,來實現全球組網,不管在什么地方,頭頂總能收到三顆以上的衛星信號,通過接收衛星信號就能確定自己的方位。

  但是北斗一號是雙星定位,只有兩顆衛星,無法確定具體位置坐標,還需要地面和衛星通信,再進行計算,這樣,地面的接收終端要發射電磁信號,就會有暴露的可能。

  但是,這畢竟只是第一代,先解決了有無的問題,以后,第二代,第三代,也會和美國一樣,不需要終端發射信號的。

  “濤子,咱們在航天領域里面的很多工作,也都離不開你的幫助啊。”武勝利感慨地說道:“比如,隔壁單位,就是在研究反艦導彈打航母項目的。”

  秦濤頓時就是眼前一亮:“爸,咱們能去看看嗎?”

  “當然可以,我也想去看看。”

  秦濤的心中一陣興奮,在以前的時候,他曾經就提起過很多次了,還曾經幫忙弄回來了老毛子的樣彈,不過,具體的項目,他還沒有接觸過。

  這是第一次。

  等到進去之后,在長條形的車間里,首先看到的是一輛發射車。

  車頭用的是國內漢陽廠生產的hy472拖車頭,6*6底盤,全輪驅動,車頭是雙排駕駛室的,看上去非常的圓潤,而后面拖著的東西,很像是一個鍋爐。

  那是一個圓柱體,長度大概十米左右,直徑一米六七,在這個圓柱體的側面,開著各種各樣的口子,就和鍋爐的裝煤口一樣。

  這東西,看上去其貌不揚,就算是不覆蓋偽裝網,開出去也會讓人以為是拖著一臺鍋爐呢,實際上,這種車,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東風-21彈道導彈發射車!(前面用黨費,很多讀者大大吐槽,其實是為了避諱,現在覺得黨費估計會更危險,干脆還是用東風吧。)

  在以前,機動發射的導彈還有東風-3,只不過,這種導彈是液體的,發射前還需要加注燃料,時間很長,而現在,已經換成了固體導彈,隨時支起來就能打。….“巨浪上岸,東風下海。”看著這個大家伙,秦濤感慨了一句。

  武勝利有些好奇:“濤子,你這話是什么意思?前半句咱們能理解,后半句呢?咱們的東風,難道要上軍艦?”

  秦濤笑了笑。

  巨浪上岸,是有理論依據的,畢竟,國內第一款固體彈道導彈,就是092核潛艇上使用的巨浪-1導彈,畢竟在核潛艇上,用液體導彈太復雜,所以,干脆一步到位,搞出來了固體導彈,等到造出來之后,上級很滿意,這種導彈不能僅僅在海上使用,陸地上也可以用拖車拖著到處跑。

  于是,這就成了巨浪上岸。

  但是,東風下海,就沒有理論依據了,從東風-1到東風-5,都是液體導彈,根本就不可能安裝到軍艦中,只有奇葩的阿三,才會在護衛艦的直升機甲板上,支起一枚彈道導彈來發射。

  至于東風下海,還得再等一段時間,陸地上的東風-31導彈出來了之后,再給海軍使用,搖身一變就成了巨浪-2導彈。

  現在嘛,當然還沒有開始。

  面對著武勝利的提問,秦濤也只能笑了笑:“巨浪能上岸,東風就能下海,爸,等著看吧。”

  “老武,怎么有空來咱們這里了?”此時,黃老迎了上來,等到看清楚武勝利身邊的人,又跟著一陣的驚喜:“吆,這不是秦總嗎?”

  (和前面搞核潛艇的不是一個黃老。)

  “黃老,很高興見到您,沒想到,您這樣一大把年紀了,還奮戰在第一線。”秦濤伸出了手去。

  祖國的國防事業能強大,離不開一群科研工作者的默默奉獻。

  在40年代,黃老留學英國攻讀研究生,親眼見到了過v-2導彈,當時他就立下了志愿:一定要制造出自己的導彈!

  回國之后,黃老就投入到了國產導彈的研發之中,1960年,中國第一枚導彈“東風一號”試射成功,實現了中國導彈從無到有的突破。

  在1964年,“東風二號”問世,中國在導彈領域大踏步邁進。但是,這些都是液體導彈,在面臨敵人先發制人的打擊的時候,嚴重缺乏生存能力,不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

  所以,70年的時候,黃老接受任務,成為了第一代潛射導彈“巨浪一號”的總設計師。12年后,“巨浪一號”導彈在渤海成功試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具備水下發射核導彈的國家,同時也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具備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國家。

  這當然還只是個開始。

  巨浪一號成功之后,國家又開始搞巨浪上岸工程,巨浪上岸成為東風21之后,又開始研發更加先進的東風31.

  眼前的這位老人,功不可沒。

  此時,黃老緊緊地握住秦濤的手:“秦總,我早就想要見見您了,代表咱們科研隊伍,感謝您對我們的突出貢獻!”

  秦濤有些不好意思了:“就我弄出來的那些東西,都是順手的,不值得這么表揚。”….“不,秦總,您除了弄那些導彈之外,還有對我們更有價值的,您難道忘記了您在首都遇刺的事情了嗎?之后順藤摸瓜,抓出來了泄漏我們最新科研機密的叛徒!現在想起這件事來,我們還是捏著一頭冷汗的,我們目前研制的項目,已經被叛徒給出賣了!幸虧抓住得早,我們的科研成果還沒有出來,否則…”

  黃老說的,當然就是郭千鈞的事情了,這個人是彈道導彈打航母的副總設計師,居然會被對面收買,真是讓人氣憤,雖然這個家伙已經被判處死刑了,但是依舊不足以泄憤。

  “幸虧科研成果還沒有出來?”秦濤有些納悶。

  “是啊,秦總,這個項目是您一手推動起來的,所以,相關部門也通過了決定,您是可以接觸到這個項目機密的人。”黃老說道:“目前,我們正在研究這個項目,但是,里面的技術難題太多了,咱們預計還需要四五年的時間,才能徹底突破。”

  四五年的時間?96年的時候用不上啊!

  秦濤皺起來了眉頭。

  這種彈道導彈打航母的技術,當然是很復雜的,否則的話,祖國也不會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這種能力的國家,就算是秦濤給弄回來了不少老毛子的東西,問題是老毛子當時也沒有徹底定型服役,還是半成品。

  “走,咱們進去說。現在,我已經算退居二線了。目前是由張工來負責的。”

  黃老已經七十多歲了,雖然依舊精神矍鑠,但是畢竟年齡大了,所以,反艦彈道導彈的總設計師,就成了精力更加充沛的張中福來負責了。

  這種武器系統,用的東風-21不過是個載具,最重要的就是彈頭,想要能打中移動目標,這個彈頭必須要具備精確變軌和隨時移動的能力。

  “上次秦總給咱們弄來了老毛子的r-33彈頭,咱們深受啟發,目前使用的也是類似的雙錐體的結構,但是,目前依舊有很多難題,比如說,如何讓彈頭精確鎖定目標。”在實驗室里,眾人看到了雙錐體的彈頭,聽著張工的介紹。

  “據我所知,咱們14所里已經攻克了平板縫隙雷達的難關,我們能否使用這種雷達?”

  秦濤在這個方面是外行,他也是只能試探性地提供一些建議。

  戰機的雷達,和彈道導彈彈頭的雷達,肯定不是同類的,但是,都是觀測海上目標,而且,還是在上百公里之外的外太空向下面觀測,按說應該是有通用的可能的。

  巨浪-1導彈的直徑是1.4米,這種口徑七百多毫米的雷達,按說也能裝進去啊。

  “我們的導彈俯沖下來,看到的是海面上的雜波,所以,雷達需要有消除雜波的能力,這就需要脈沖多普勒的模式。”張工說道:“但是,因為我們的導彈俯沖下來的速度非常快,而水面艦艇的移動速度很慢,所以,有很大的可能,脈沖多普勒雷達有可能會把目標當做雜波過濾掉。”….聽得秦濤一愣,還有這種意外?

  “其實,主要是我們的導彈屬于攻頂模式,從目標頭頂落下來,目標和我們的彈頭之間的橫向速度很小。”看到秦濤迷惑不解,張工繼續介紹道。

  在戰機的對抗中,被對方發現了,甚至是鎖定了都不要緊,只要來一個側轉,轉到和敵人垂直的方向上,就會被當做雜波過濾掉,造成脫鎖。

  現在遇到的情況,和這個是類似的。

  “那么,用合成孔徑模式如何?”秦濤問道。

  他知道得不多,但是合成孔徑模式也是耳熟能詳的,利用雷達信號掃描,最終形成一幅圖形,這樣就將一維的距離成像,變成了二維的平面成像。

  導彈俯沖下去,看到的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幅畫面,然后再從這個畫面中,將目標給檢索出來,這不就行了?

  “沒錯,秦總,我們目前計劃使用的,就是這種合成孔徑模式,不過,我們面臨的技術問題也比較多,不管是裝備的研發,還是后期數據的處理,都是一大堆的問題。”

  國內唯一成熟的是飛豹戰斗轟炸機,使用的雷達第一次進行合成孔徑實驗的時候,已經在九十年代后期了,現在還沒有將這種技術研究透徹。

  而且,對于飛豹戰斗轟炸機來說,只要顯示出來圖像就行了。但是,如果放在現在的反艦彈道導彈上就不行了,因為彈頭里面沒有人,需要里面的電子設備將圖形辨認出來,分析各種軍艦的特征,簡單來說,它還需要圖像辨認和處理技術!

  這個難度就更大了,沒有先進的處理器,先進的算法,根本就不可能完成這個任務。

  “還是老毛子更直接,用核彈就都解決問題了。”秦濤忍不住感慨了一句。

  老毛子沒這個問題,因為老毛子一向都是精度不夠威力湊,直接上核彈,哪怕偏離目標幾公里,也能把目標給摧毀了。

  但是己方不行啊,己方要保證精確命中,這就很難了。

  “目前,咱們明州集團已經投資了專門研制處理器的龍芯公司。”秦濤說道:“我們的第一款產品,將會是486級別的處理器,希望可以給與你們幫助。”

  486級別的芯片?

  張工頓時眼前一亮:“那么,能在太空的環境之中使用嗎?”

  秦濤搖頭:“這就不知道了,不過,做好屏蔽措施,短時間使用,估計應該沒問題,伱們可以基于這種芯片來設計算法,到時候,咱們的彈頭俯沖下去,就能看到大海上的畫面,然后鎖定目標。甚至油輪和航母都能分出來,絕對不會打錯了。”

  張工點頭:“沒錯,我們現在正在研究相關算法。”

  說到這里的時候,秦濤突然想到了什么:“現在,這些技術的突破都需要時間,但是,我們也有取巧的方式,比如說,如果上反輻射彈頭的話,會不會容易一些?”….當初在防空導彈上,秦濤就提到了專門的反輻射導彈,現在放在反艦彈道導彈上,應該也可以用,畢竟這東西不用過濾什么地面雜波,不用考慮什么大量的無效反射信號,就瞄準電磁發射源就夠了。

  張工點頭:“如果是反輻射導引頭的話,那我們倒是可以做出來,不過,我們要打的是航母,如果用了反輻射導引頭,那可能會很容易打中宙斯盾戰艦。”

  航母上雖然也有各種各樣的電子設備,但是,這些電子設備輻射的電磁波都不是很強,最強的是宙斯盾,那四面相控陣雷達,在反輻射導引頭的眼里,是最具有吸引力的。

  “既然容易做出來,那咱們就先把這種裝置做出來。”秦濤說了一句。

  “為什么?”

  這下連武勝利都好奇了。

  “打不著航母,打宙斯盾也行啊,等到做出來之后,咱們來個測試,至少也能驗證咱們的彈頭變軌控制沒問題啊。”秦濤說道:“飯要一口口吃,活要一點點干,這樣一年之內就把它搞出來,到96年的時候,咱們就能測試一次了。”

  武勝利皺起來了眉頭,這已經不是秦濤第一次提這個時間期限了,秦濤說什么國產的先進反艦導彈,也是要在95年試射,96年裝備到導彈艇上,現在,這種反艦導彈導彈,也說要試射,這是有什么目的嗎?

  聯想到秦濤數次的當預言帝,這種說法就更讓人心中不安了。

  “濤子,96年會發生大事嗎?”

  秦濤一震:“當然不是,這個數字很順利嘛,沒別的意思。對了,我還有一個新的想法。”

  有些話是不能說的,自己這個老丈人也真是的,到時候不就知道了?

  現在,秦濤也只能遮掩過去,而且,他還真的有想法。

  “秦總請講。”黃老開口說道。

  秦濤是非常有遠見的,他要提出來的東西,黃老很好奇。

  “飛咱們錢學森彈道的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器。”秦濤說道:“以后,就算是對面搞什么彈道導彈防御體系,也絕對防不住我們這種武器。”

  錢學森彈道!

  以祖國的航天之父命名的彈道,當然是相當高大上的了!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科學家為滿足小胡子“跨過大西洋轟炸美國”的設想,就曾設計出一種名為“銀鳥”的飛行器。這種飛行器靠火箭發射,沖出大氣層之后,就會用特定角度再入大氣層,然后在大氣層中滑翔,甚至和打水漂一樣,還能被大氣層反彈出去,然后繼續進入大氣層,這種裝置的設想是非常先進的,可以說是現代高超聲速飛行器的雛形。

  當時還在美國的錢老,在研究從德國繳獲的技術資料后提出,只要有足夠先進的熱防護技術,就能讓飛行器在特定的高度層以高超聲速持續滑翔飛行。根據這個理論,錢老設計了高超聲速滑翔飛行彈道,也被稱為“錢學森彈道”。….不過,這項工作一直都處于理論研究之中,畢竟技術太復雜,而且還用不到。

  彈道導彈走的還是普通的彈道路線,在起飛之前就已經設定好了軌道。

  但是,這種方式現在已經開始落伍了。

  雖然冷戰結束了,但是,大洋彼岸的超級大國追求絕對安全的腳步沒有停止,他們開始研發彈道導彈防御系統,試圖要攔截任何飛向他們國家的導彈,這樣就可以讓原本建立好的戰略平衡被打破。

  如果想要照貓畫虎,跟著一起搞導彈防御,那就會被拖下水,這種東西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

  所以,可以反其道而行,研究怎么突防,這種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就是其中之一。

  “這種彈頭可以在大氣層能滑翔幾百公里,還能隨時改變彈道,甚至橫向機動就能超過五百公里,這樣,任何的防御武器都攔截不住,以后將會成為我們的倚天長劍,不僅僅能打擊敵人的航母編隊,還能攻擊敵人的陸地目標。”秦濤說道:“這種飛行器技術,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所以,我建議從現在就開始。”

  東風-17導彈是直接就暴露在外面的,看上去很是壯觀,而其他的導彈呢?完全可以罩在殼子里,對方原本還以為是普通的導彈,結果飛過去之后,可以滑翔飛行!

  所謂的導彈防御,是相當困難的,計算好了各種彈道,然后精心設計在空中相遇,在攔截彈發射之后,目標突然拐彎了,到時候,看他們怎么追!

  “就目前的技術來說,如果帶發動機會非常困難,我們可以研制不帶發動機的版本,只要滑翔就夠了,而為了能滑翔得更遠,我建議采用乘波體。”

  既然說起來了,秦濤就徹底的放飛自我了。

  這種飛行器有兩種,比較容易的是雙錐體高超音速滑翔體,它的容積比較大,可以很方便地安排制導設備和戰斗部等,投送效率比較高,同時設計也相對簡單,但是它的升阻比性能低,滑翔能力差。

  比它性能高的就是乘波體,這種外形更加的科幻,滑翔性能優秀,但是它是復雜的多曲面結構,對空氣動力學、流體力學和飛行器熱管理等要求極高。

  興之所至,秦濤干脆唰唰地在圖紙上畫了一張草圖,東風-17的戰斗部,直接戳在外面接受過多次檢閱的,所以,秦濤能很容易地畫出來。

  等到這漂亮的外形畫出來,專業搞導彈的人士都被驚到了。

  “都說秦總是個天才,總是能搞出各種創意來,咱們原本還不相信,現在,咱們服氣了,秦總,你們明州集團,要不要專門搞個航天的分公司?”

  這原本好像是個開玩笑的話,但是,秦濤在經過了認真的思考之后,還真的點頭了:“可以啊,等到以后國家放開了,可以讓民營資本進入了,咱們明州集團也搞個專門的海上發射公司,作為你們的補充。”

  “那我們以后可是要感覺到競爭的壓力了。”

  “都說了不是競爭,是補充,我們的方向不同,我們要搞的話,就搞可回收,重復使用的小火箭。對了,老毛子的火箭技術不錯,咱們航天領域里,有沒有弄回點老毛子的技術來?液氧煤油發動機就很不錯啊!”

  (本章完).

  華東之雄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