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從縣令開始逐鹿天下 > 第500章 擎天巨柱
  冊封有功將士事宜幾乎是全員通過,很快便結束了。

  只是關于此次賞賜有功將士們的賞銀,一下子便達到了近二百萬兩之巨。

  所以說打仗燒錢說得是一點不假。

  關鍵這還只是開始,接下來還要很多地方需要花錢。

  為了盡快先搞出一筆錢來,李賢已經下旨讓關小鵬在江南賑災,以朝廷欽差名義查抄了一批鹽商。

  自古朝廷沒錢了,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

  可現在老百姓天天有人餓死,再壓榨百姓,逼得太狠他們就只有造反了。

  而歷來造反的都是百姓,還沒有商人能翻了天的。

  因為一個人但凡還能活下去,他總是能做出更多的退縮和忍讓。可一個人如果連活都活不下去了,他唯一的武器就是以命拼命!

  索性現在已是年關,自唐朝中葉以后,朝廷便施行了兩稅法,也就是分夏季和秋季兩季征稅,如今秋稅已從陸續地方上押送入京,朝廷給出的截止期限是來年二月之前必須呈交完畢。

  其實說起來是兩稅,可征收所得卻不多。

  因為現在唐朝的稅收制度存在大量的問題,尤其是土地基本都被門閥士族們占據了,能夠征收的土地稅越來越少,真正的稅收來源都是種地的百姓。

  這些百姓既要給門閥士族納稅納糧,還要給朝廷納稅納糧,如此忙碌一年下來,留給自己的僅有一點點口腹糧食。

  可百姓越是貧窮,便越是要多生,只有提高人口數量,增加更多生產力,如此一來,家家戶戶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幾口子,僅剩的那點口糧怎么都不夠吃。

  若是再加大征收稅糧,非得全逼反了老百姓。

  而這些門閥士族占據了天下大半的土地,卻不用向朝廷納糧,反而百姓還要在他們手里去獲得土地資源,給他們納糧。

  整個天下納糧的重負都落在了百姓身上,小民百姓為了活下去又不得不依附于這些門閥士族。

  這也才是余天正之所以想要推行新政的主要原因。

  小民百姓真的過得很苦啊!

  商議完獎賞有功將士的事,接下來便是商議對于齊王、潞王、周王等人的處置方案。

  當即有朝臣站出來說應該殺頭,警示天下,殺一儆百。

  于是乎很多朝臣也都站出來,認為應該把謀逆者斬首示眾,對天下其余諸王會有一種震懾作用。

  可李賢卻并不這樣看,先前與楚寧徹夜長談時,二人便已經有聊過這個話題。

  若按楚寧的想法,那肯定是一刀砍了了事。

  可李賢一句話還是說得很對,殺頭有時并不會形成強大的震懾力,有時收攏人心反而會有更加強大的震懾力。

  諸葛亮七擒孟獲卻不殺,便是這個道理。

  朝廷要削藩,其根本目的不是要把藩王逼死,只是想讓他們明白朝廷的用心。

  現在有了齊王、潞王、周王在手,天下藩王們這時都看著朝廷會如何處置他們,若是真一刀砍了,天下其余藩王們不但不會受到震懾,相反,他們更會加強自身的實力對抗朝廷。

  天下只怕更加會戰火四起,民不聊生。

  于是楚寧趁機諫言應廢除勛室宗親承繼制度,尤其當楚寧提到勛室宗親如今遍布全國各地,霸占了天下大量的田土,還不納稅不納糧,反而還要朝廷撥款養著他們。

  朝廷就應該趁此機會,直接廢除這個承繼世襲制度,不能讓三十萬皇族宗室成為朝廷的財政負擔。

  李賢當即贊許,于是便有了這接下來的旨意:

  齊王李軼、潞王李中翔、周王李嘉,暗地里招兵買馬,圈養刺客,起兵謀逆,橫行無忌,殘害百姓,天怒民怨,遂罷黜爵位,貶為庶民,囚禁于京都,其妻室同罪流放邊疆。

  而關于在世藩王的處理,則是藩王們死后,世襲爵位的人選需要向皇帝上奏,由皇帝批復,并且要征得皇帝同意才行。

  至于爵位,則是由世襲子孫依次遞減一等,藩王死后,其土地由其子嗣均分,此后非建立奇功者,只依本爵。

  另外,所有藩王們沒有皇帝詔命,不得私自出封地,如有違反,視同謀逆。

  如此以來,相當于王爵最多在三代以后便會得到瓦解,所有藩王都等同于被圈養起來。

  這一番操作下來,不僅是百官們大呼意想不到,就是康王也完全沒想到。

  如此一來,便不急不躁地就化解了削藩的問題。

  接下來商議的便是朝廷對黨項人用兵的議案。

  現在朝堂里已經有很多朝臣上書諫言皇帝罷兵言和,只是李賢憑著一己之力,強制壓著。

  可今日在朝面對朝臣們再次提及此事時,康王卻是力排眾議,堅決擁護應與黨項人一戰。

  原本皇上便是極力擁護王潛北伐,現在又有了康王的擁護,似乎北伐的戰事便直接敲定下來。

  繼續按照先帝擬定的政策,對黨項人用兵,這一仗必須將黨項人打趴下了,打服了才行。

  戰爭一旦開打,沒有取得預期的收益,那就等同于戰敗!

  否則在北狄等西番看來,大唐朝廷的威儀便不復存在了。

  這一點,李賢和康王似乎心照不宣的想到一塊兒去了。

  等到這些事都已經商議完畢,今日歲末最后一場朝會便來到了最為關鍵的議案。

  那就是繼嗣派和繼統派關于皇上和康王的關系,如何定性的問題。

  李賢當然知道,這個問題是不可能忽視過去的,索性也不再回避:

  “諸位愛卿,可還有要事相商?”

  位于御臺之上的海德旺,立刻高聲唱道:

  “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海德旺話音剛落,文官一列,康王身后一名朱紅色袍服的官員出班躬身行禮道:

  “臣,工部尚書胡廣,有事啟奏!”

  李賢目光一凜,又是這個胡廣,不用說,又是冊封康王名分的事。

  早在康王入京那日,李賢便聽說了,百官里有不少官員前往康王府赴宴。

  尤其這個胡廣,在宴會上更是對康王溜須拍馬,毫無顧忌的溢美之詞。

  這簡直完全不把自己這個皇上放在眼里。

  可現在是朝堂上,也總不能不讓朝臣說話。

  更何況,此人還是工部尚書。

  “胡尚書有言不妨直說便是。”

  胡廣出班拱手說道:“啟奏皇上,我大唐自皇上登基以來,可謂天下安定,民心順遂,臣以為,為求朝堂安穩,眼下當務之急應該是確定康王的名分,消除群臣的猜疑。”

  胡廣說完,楊介和也是出班奏對道:“啟奏皇上,臣也以為,胡尚書所言甚是,康王平定叛亂,勞苦功高,實乃我大唐擎天巨柱!臣以為應冊封康王,以資輔佐皇上,再造盛世大唐。”

  緊跟著便是其余的官員們陸續出班奏對,一個個都是群情激昂,口口聲聲念著為朝廷,為天下百姓。

  這顯然都是商議好的。

  李賢聽著這幫朝臣們的阿諛之詞,心中騰地升起一股火氣,可這是君前奏對,他自然不可能大發雷霆。

  目光就看了一眼堂下的余天正,后者領會了皇上的意思,踏出一步,行禮躬身說道:

  “啟奏皇上,事關康王冊封一事,先帝在世時便早有定奪,遺詔已寫得明明白白,冊封康王為皇叔父,臣懇請皇上允準!!!”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