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春秋霸業 > 第716章 至高
  在聽到了黃巨鹿的詢問之后,殷正頓時陷入了沉默之中。

  如果是普通百姓與國家的利益相比,殷正幾乎不會有任何的遲疑,毫不猶豫的便會說出“國家利益至上”的話語。

  然而,此時此刻黃巨鹿提出的卻是“君王與國家的利益孰輕孰重”,這個問題瞬間就難住了殷正。

  在場所有人都是翹首以盼,卻并沒有人開口催促與打斷。

  所有人都在心底狐疑,到底是君王更重還是國家的利益更加重要。

  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殷正方才面色嚴肅的說道:“君為國之根本,若是無君,又怎會有國?故,君王至上。”

  他這句話音落下之時,在場幾乎所有諸侯都微不可察的點頭。

  他們都是一國之君,享有一個國家最為崇高的地位。

  他們自然是更加欣賞“君權至上”理論。

  對于個別貪心的人來說,甚至恨不得整個國家所有的奇珍異寶,美味佳肴都是屬于他們的。

  甚至就連周國的儒家大儒也忍不住微微點頭。

  在周儒的觀念里,天子至高無上,理所當然的享受所有人的供奉。

  商國法家的治國理念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在這一點上,倒是與他們驚人的相似。

  周國把人分為三到四等,第一等是王,第二等是公卿士大夫與諸侯,第三等是國人,第四等是奴隸和野人。

  在禮樂未曾崩壞之前,雖然有等級制度的存在,但是底層的國人與奴隸多少有活路。

  因為那個時候的戰爭只是王族與貴族之間的事情,國人與奴隸只需要從事生產即可。

  后來,國人也逐漸有了必須要服兵役的義務,但是因為是“井田制度”的緣故,國人耕種的土地除了最中央的上田產出歸國家所有以后,剩下的收獲也還能夠百姓生活。

  但是禮樂崩壞之后,一切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起因是一部分的國人甚至是貴族為了自己得到的利益更多一些,所以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自己的田地上面。

  于是,屬于國君的土地收入銳減,逼得沒有收入來源的那些國君開始根據百姓的產出收取稅收。

  這個時期的土地生產力十分的低下,但是因為人口稀少,用于耕種的土地還算充足,所以,百姓們都分到了大量的田地。

  這個時候禮樂已近崩壞,戰爭已經不再只是貴族與國人的事情,有時候甚至還需要把奴隸也拉上戰場。

  所以,隨著戰爭的人數增多,戰爭的消耗也就開始升級。

  稅收太低的國家根本經不起這樣的消耗,所以,為了維持戰爭的底氣,各國不由自主的開始加稅。

  這稅一加再加,最終加到了五成,乃至于七,八成。

  再后來,大量的叛民,逃奴出現,統治者發現把手底下的百姓逼急了,自己的統治也就變得不穩定了。

  甚至,這些活不下去的百姓還有可能逃到敵國去。

  于是,沉迷于高稅收的諸侯們開始節制起來,將稅收調到了二三成,這個賦稅程度已經算不得高了。

  但是,諸國的國家并非是國君一人的,同樣也是公卿士大夫的。

  他們在獲得了國君賞賜的封地之后,同樣需要向國君繳納賦稅。

  畢竟,國君也需要向天子繳納賦稅。

  但若是只有兩三成的稅,在滿足了國庫與天子的需求之后,公卿士大夫們吃什么?

  于是“賦”出現了,各國百姓用于進貢給封君的稅只有兩三成。

  但是,身為國家的子民,也該為國君分憂吧?

  國君今天連熊掌都吃不起了,身為國家的子民,繳納一點“賦”,用于供奉國君不過分吧?

  于是,賦稅成型,加起來高達五成之巨。

  縱觀之前各國的賦稅演變過程,統治者一直在考慮的都是國家的利益。

  但是,他們所謂的國家利益,實際上便是統治者自身的利益。

  百姓對他們來說,不過是牛馬而已。

  除非是得到了貴族的賞識,否則你就算是在戰場上把敵方國君的腦袋給割了帶回來,也得不到任何的回報。

  國家會承認你的功績,并且給予你榮耀。

  但是,國家不會給予你任何回報,因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做的。

  所以,秦壽一家未得狐丘氏賞識之前,就算是窮盡三代人的努力,卻連成為一個“士”都做不到。

  這也是為什么秦國的軍功授爵一出,并且堅定實施之后,秦國的軍隊戰斗力能夠那么快提升的原因。

  令殷正猶豫的“國家利益”與“君王利益”孰輕孰重,并非是這個國家的百姓與君王孰輕孰重。

  而是,這個國家的公卿士大夫與君王誰重一些。

  殷正是臣,他當然看重公卿士大夫的利益,但是,也正是因為他是臣,所以,他不能夠說出“國家利益”更重。

  黃巨鹿卻是變了臉色,這個深受秦王影響的秦國變法者,在這一刻透露出了前所未有的堅定。

  他幾乎毫不遲疑的開口辯駁道:“就算是君王也只是個人,而國家代表的卻是千千萬萬的人。

  在我秦國,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說得便是在秦國,維護國家利益的國家國法高于一切…”

  黃巨鹿慷慨激昂的開口辯駁,殷正卻是不肯服輸,同樣引經據典的開口反駁。

  二人唇槍舌戰斗了一兩個多時辰,直到日落西山,天色昏暗方才罷休。

  然而,就算是二人已經不再爭執,卻始終不曾被對方說服,從而改變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各國諸侯都是滿臉新奇的盯著黃巨鹿這位秦國的廷尉,心底好奇的是他是如何能夠活這么長時間的?

  在諸侯的心目當中,秦壽是一個銳意進取的君王,他從普通周國國人一路廝殺到了如今的秦王,縱觀其半生,所做的任何一件事情,似乎都是以他自己的意志在行事。

  這么一個“霸道”的秦王,是如何容得下一個不把自己放在最好位置的黃巨鹿?

  秦壽令人準備好了宴席,結束了這一場對他來說沒有定論的辯法。

  對于秦壽來說,二人的爭論實際上并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

  如果一國的國君把國家的興盛與強弱視作自己最重要的事業,那么,任何有利于國家的事情,便都是有利于國君的事情。

  就像是分封諸侯并不等同于要分化王權,中央集權,也不意味著一定要君主獨裁一樣。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