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小說 > 春秋霸業 > 第296章 羅子破楚而驕
  因為大勝過一場的緣故,所以羅國變得極為自大,絲毫也沒有將楚君熊壁親自率領的一師精銳放在眼里。

  他親自率領著聯軍正面決戰,結果一萬大軍直接被熊壁正面擊潰。

  自信過了頭的羅子直接被陣斬,成為了熊壁手下又一個亡魂。

  到死之時他都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兵力明明十倍于楚君,卻被楚君一戰而勝。

  在擊潰了聯軍之后,熊壁干脆一鼓作氣,直接帶著他麾下的軍隊一路南下,直接吞并了楚國南方的谷權羅三國。

  因為君王戰死的緣故,三國幾乎沒有任何的抵抗,直接就被楚軍接管。

  再加上此時東方諸國的盟軍遭受伏擊,至此也是一蹶不振,楚國因此實力大漲,一躍成為南方大國。

  楚君原本還想要繼續擴張,然而屈晏卻是勸說他道:“楚國之所以能夠戰無不勝,乃是因為楚人善戰,而諸國疏于戰事。

  而今,楚國吞并了數倍于本國的土地,楚人的數量卻是有減無增,如果再繼續擴張,一來內部無法繼續治理。

  二來,會讓庸國與褒國這樣強大的國家忌憚,恐怕會聯手討伐楚國。

  這對君上有害無益,故而以臣之見。君上當內治其國,外結諸侯,上表天子,徐圖霸業。”

  在聽到了屈晏的勸說之后,熊壁最終還是按捺不住自己對土地的渴望。

  他任用屈晏為相,又在國內召來了不少亡國的士子,威逼利誘之下,很快便在楚國建立起了一個新的。

  但是這些士子雖然有能力,卻并不忠心于楚國,讓楚君很是憂心。

  于是,他效仿周武王,將自己的兄弟與子嗣立為封君,令他們替自己鎮守各地。

  為了安撫常年征戰的楚人,極大的提高了他們的地位,賦予了他們諸多特權。

  如果對楚人的管理是優厚,那么對于其他諸國的遺民便是苛刻。

  三代之內有親族在楚國為官的可以成為楚人,而沒有人在楚國為官的一律等同于奴隸。

  奴隸的一切都是封君的,包括但不只是買賣,殉葬等等。

  而封君之下的楚人,也可以對奴隸肆意的蹂躪與侵害。

  這些亡國的奴隸需要承擔楚國大多數的體力勞動,卻只能夠以楚人剩下的殘羹剩飯為食。

  就算是逃亡到山里成為野人,也會被楚人組織軍隊定時清剿。

  這么做雖然讓楚國的奴隸們怨聲載道,但是卻贏得了所有楚人的擁護。

  最為關鍵的是,有能力的士子不愿自己的族人受苦,哪怕并不甘心為楚國效力,也不得不在楚國為官。

  如此殘酷的統治,短時間內非但沒有讓楚國內亂覆滅,反倒是迅速的瓦解并且吸收了諸國遺民之中的知識分子,迅速建立起了新的秩序。

  在治理楚國的同時,楚君一邊派遣使者交好庸國與褒國,一邊上表天子,希望能夠得到周天子的承認,并且予以晉爵。

  為了能夠提升自己晉爵的機會,他甚至還拉上了庸伯,二人一同遞交了晉爵的詔書。

  …

  時間轉瞬即逝,秦壽在推行糧票之后,便開始著手建立秦國的商貿中心。

  同時,他收攏秦國的所有金銀銅開始制作圓形方孔的秦幣。

  而在制作這些秦幣的同時,又大量的制造鐵制的農具。

  根據記憶畫出了曲轅犁的草圖,在墨家的輔助之下,成功的制造出了曲轅犁。

  恰逢此時,農家許遠上貢《農書》,上面詳細的記錄了他所掌握的所有農業知識。

  然而秦壽卻并沒有直接拿來推廣,而是讓他親自帶著農家弟子下田,用他們研究出來的農業技術與農夫們一同耕種。

  同時讓他們收集農夫種地的一些心得技巧,重新加以整理。

  士農工商,皆是國之大事。任何一件事情都馬虎不得,必須得慎之又慎。

  許遠研發出了理論,或許在小范圍內已經開始了實踐。

  但是這一切還不夠,他必須得在不同的地方親自實踐自己的理論。

  根據地理環境,氣候管理等等不同的因素,研發出不同的種植技術。

  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不只是在某一個地方搞一片實驗田就能夠研究透徹的。

  秦壽雖然迫切的想要提高秦國的糧食產量,但是,他終究還是選擇了最為穩妥的方式。

  許遠也沒有辜負秦壽的期望,他從咸陽開始,帶著他的弟子一路向西,每到一個地方便求教當地的老農種地的技巧,而后根據自己的理論知識加以改善。

  直到某一天,他親自焚毀了自己曾經引以為傲的《農書》,而后重新提筆,寫下來永垂不朽的《新農書》。

  雖然這個過程十分的漫長,但是他卻成功的奠定了秦國的強盛之基。

  而在這之前,等到秦國的商貿中心建設完成之后,秦壽直接將秦幣投入到了市場之中。

  一來是因為這些貨幣本就是貴金屬,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價值。

  二來是秦壽懂得宣傳與炒作,故而很快秦幣就得到了商賈們的信任。

  再加上在這一段時間內,秦國聯合晉國在咸陽周圍修建了四條寬敞的商道,極大的便捷了商品運輸。

  又設立了專門商貿區域,規范了各種商鋪的運營,為商股們賺取到了大量的利益。

  所以,秦幣的推行可謂是水到渠成,根本沒有受到多少的阻礙。

  轉眼之間便已是一年之后,王子伯仁在孔儒的調教之下收斂了自身的鋒芒,漸漸的變成了一個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

  但是被趙怡秋召回秦國伴讀的趙無疆卻并沒有被馴服,反倒是變得越發的桀驁不馴。

  他知道自己打不過孔儒,所以從來不與孔儒動手,他也知道自己說不過孔儒,所以從來不與孔儒辯論。

  對于孔儒所教授的知識,他覺得有用的如射御,學起來可謂是一點就通。

  對于他認為沒用的東西如書數,那是挨了幾百戒尺也不肯費心去學習。

  在面對如此桀驁難馴的趙子之時,孔儒終于無師自通了“找家長”這一門師者絕技。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