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8章

  眾人聽灰衣老者說到這里,人人心中都是悚然一驚,青袍老者和矮胖子、黃衫人更是雙目放光,死死盯著放在柜臺上的玉秤,似乎生怕它不翼而飛。只聽灰衣老者接著說道:“余先生從華服女子手中接過玉秤,華服女子親自將他送出了大殿。先前將余先生引來的那名小黃門早已候在殿門之外,見兩人走出大殿,立時迎上前來,向華服女子躬身施禮。華服女子叮囑他將余先生送回,途中一定小心侍候,不得有誤。小黃門恭恭敬敬地答應了一聲,目前華服女子走回大殿,這才轉身請余先生隨他離開。余先生心中不解,有許多事情想要詢問,只是小黃門一再催促,聲稱此處規矩甚嚴,絕對不可錯過了時辰,否則必定大禍臨頭。余先生沒有法子,只得點了點頭,跟在小黃門身后,稀里糊涂地離開了大殿。

  “余先生平日里機敏練達,甚是精明,可是此時卻是渾渾噩噩,如同喝醉了酒一般。是以跟隨小黃門離開大殿之后,他竟然全然想不起來時的情形。直到途中經過一座石橋,小黃門突然驚叫了一聲,大叫橋下有一條金色大魚。余先生心中驚詫,便即走到橋邊,探頭向橋下張望。只是余先生身子向前傾去,腦袋剛剛探出橋欄,冷不防小黃門在他身后用力推了一把,立時將余先生推下了石橋。余先生直向河中墜落,心中驚駭,一聲驚叫,驀然間睜開了眼睛,這才驚覺自己仍然坐在書房的椅子上,方才只是做了一場大夢罷了。

  “余先生醒來之后,只道自己做了一聲惡夢,并未將夢中的情形放在心上,又胡亂寫了幾個字,便即回到臥房歇息去了。兩年之后他參加科舉考試,中了舉人,被皇帝點了翰林,到翰林院做了庶吉士。而先前在河間府一起喝酒的翰林編修祝某已外放到山東去做知府,兩人沒有碰面。不過余先生早已將當日在酒席宴上爭執之事忘到了腦后,即便遇到祝某,卻也不會尷尬。

  “余先生在翰林院做了兩年庶吉士,又到吏部做了郎中。三年之后,余先生外放出京,到西安做了知府。直到此時,余先生才想起了當年自己做的那個怪夢,終于知道夢中那位華服女子所說的長安太守是何意思,心中頗為感慨。余先生在長安做了幾年知府,甚得百姓敬服,年年被吏部評為卓異,皇帝欽點他重回京城,出任戶部侍郎,最后在戶部侍郎任上致仕,告老還鄉。回到河間府之后,余先生寫了一部筆記,叫作張園叢記,記錄了他一生中的種種見聞。不曉得后來出了什么事情,這部書從余家流落出去,最后到了房家先人的手中,成了房家幾千卷藏書中的一部,放在房家的書房之中,這才被包熙無意中看到,嚇得他險些昏了過去。”

  灰衣老者說到這里,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其實老夫聽包熙講述此事,心中也是驚疑不定,以為世間哪有如此巧合之事?可是包熙賭咒發誓,聲稱若有半句假話,叫他立時被雷劈死。老夫見他如此模樣,自然不敢多說一句話。包熙以為他和余先生都曾為武則天說好話,被武則天的亡魂感知,這才派了上官婉兒前來相請。只是余先生于機緣巧合之下,得了武則天之助,仕途得意,自己運氣太差,只得到了五十兩銀子。說到這里,包熙長吁短嘆,神情沮喪之極。

  “老夫安慰了包熙幾句,又問起上官婉兒送給余先生的玉秤哪里去了。包熙連連搖頭,口中說道,老兄只怕會錯了意,上官婉兒送給余先生的是官職,并不是玉秤。老夫聽包熙如此一說,心中茫然不解。包熙接著說道,在下看了張園叢記之后,心中驚駭,對武則天和上官婉兒的事跡留上了心,從房家借了許多唐人筆記和后人寫的史書仔細閱讀,想要知道在下和余先生為何會有如此怪異的遭遇。據這些書中記載,上官婉兒的祖父上官儀在唐高宗李治即位之后,曾經做過宰相,只是他得罪了武則天,最后被武則天殺死,家人籍沒入宮,充當奴仆。上官婉兒為人機敏,在宮中極為小心,竟然得到了武則天的歡心,做了武則天的貼身侍女。她雖然是罪臣的家人,不過在武則天身邊小心侍奉,最后成了武則天的心腹,幫著武則天做了許多機密之事。

  “上官婉兒雖然是武則天的心腹,不過她聰明過人,暗中還與太子李顯等人交好。張柬之等人發動神龍政變,將武則天軟禁之后,扶助李顯復位。按理說上官婉兒是武則天的親信,應當斬殺才是,中宗李顯卻說上官婉兒早有反正之心,不只沒有加罪于她,反倒拜上官婉兒為昭容,專掌起草詔令,深得中宗信任。

  “其時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想要效仿武則天,自己做女皇帝。上官婉兒看出她的野心,曲意奉承,又成了韋后的心腹,從此權勢顯赫,百官對她無不畏懼。中宗李顯以為上官婉兒文才過人,特許她代朝廷評定天下文學名士,號稱‘稱量天下士’。又因為上官婉兒掌管詔令起草多年,被許多官員背地里稱為‘巾幗宰相’。

  “韋后為了拉攏上官婉兒為她效死力,特意請了高手匠人,用一塊價值連城的美玉打造出一桿玉秤,賞賜給上官婉兒,以示恩寵。這桿玉秤是世間難得的奇寶,百官看到無不驚嘆贊美。后來中宗李顯被韋后毒死,唐玄宗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斬殺韋氏和武氏一黨,自然不會放過上官婉兒,將她梟首示眾,一代才女,就此隕落。

  “上官婉兒死后,玉秤不翼而飛。據說北宋仁宗年間,這件奇寶曾經在荊州出現,掀起一場大風波,許多江洋大盜、綠林響馬、乃至官府官吏,都因為搶奪這件寶物而喪命,最后玉秤又消失不見了。其后數百年間,許多人耗費心血想要將玉秤找到,最后都是徒勞無功,反倒有許多人因此傾家蕩產,死無葬身之地。

  “包熙說到這里,嘆了一口氣,接著說道,上官婉兒說是將玉秤贈送給余先生,是暗示余先生將要到長安做官,并非要以玉秤相贈。在下與余先生遭遇相同,但是只得了五十兩銀子,其后仍然科場不順,豈不是天意如此?!”

  (本章完)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